基于文化导向视角的上海音乐谷历史片区更新探索

2023-11-20 01:41曾博宇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9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片区历史

曾博宇

1 新时代城市更新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稳定递增,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优化,城市更新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新时代赋予城市更新更多的内在精神要求。近10年来,我国城市更新中的文化导向越发受到关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创意、地方感营造、社区邻里复兴等城市更新文化理念得到了本土化发展。2015年,上海公布城市更新“四大行动计划”,转变为以“留、改、拆”为准则的城市更新。在此背景下,北外滩开发建设办公室主办“创意·无界”北外滩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及功能定位大赛,本文基于此竞赛,从文化导向视角对上海音乐谷历史片区的更新进行探讨。

2 城市历史片区的文化导向

2.1 城市文化的特异性

城市作为人流、物流、信息流高速流转的发生地,其文化的流转融合每天都发生着复合的“文化反应”,有新生、有转化、有消亡、有融合。一般来说,根植于城市深层的地域文化因为在成百上千年的历史中根深蒂固,有着不可动摇的文化基础,不同城市区域往往形成特色各异的城市核心文化,如以巴蜀文化为特色的重庆、四川,以江南文化为特色的苏南地区等。基于文化导向视角的上海音乐谷历史片区更新应将时空结合,从多个历史阶段剖析片区的文化要素组成,从历史、肌理、建筑、人文信息以及当代价值等维度考虑更新后片区的文化价值和载体构成。

2.2 城市历史片区文化组成

从文化概念的层级出发,城市历史片区文化作为区域单元整体也应从物质、精神层面解读。物质层面既包含体现城市历史片区文化特色的城市肌理、街巷格局、组团布置与尺度、建筑形式与风貌、建筑装饰等,又包括现代元素融入后形成的商业街风貌、广告招牌及新建房屋等,前者延续了历史文化印记,后者体现了现代化、城市化背景下片区的发展;精神层面则呈现为在地文化和外来文化,包含本地特殊的生活观念与群体人格、外来人口的打拼奋斗精神与到访人群在地体验等。历史片区在发展阶段往往经历多个时期外来文化在不同层面的碰撞交流,最终形成日益融合变化且具有多元活力的文化环境。

3 音乐谷历史片区文化分析

3.1 文化历史演变

音乐谷历史片区始于水系,片区文化源头是以吴越水文化为代表的江南水乡文化。经历了租界设立后各国外来文化的注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历史文化区。1949年后经历了国内工业的2次变革,在新时代背景下亟需谋求文化导向下的城市更新(见图1)。

3.2 在地文化要素的保护提取

音乐谷历史片区最具魅力之处在于在地文化的原真保留,三河交汇的音乐谷以虹口港与黄浦江相接,上海唯一保留完整的水系格局、少有的石库门老街坊群、留存百年的工厂与桥梁将其造就为浑然天成的都市水乡。

1)建筑要素 地块内历史建筑始建于20世纪初,后经整改,较好地保留了历史肌理,逐步成为新旧建筑混合、新旧业态共荣的城市更新样本。在这些建筑中,不乏已更新完善的历史建筑,但仍有部分建筑处于废弃或空置状态,部分办公建筑转为居住功能,面临众多问题。更新需混合共生基地内部新旧建筑元素,留存并激发历史积淀下的城市建筑与其空间、环境、文化及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资源,打造具有长久活力的历史片区。

2)街巷肌理与水乡要素 基地位于嘉兴路区域,历史上以“人多路窄、平民化”为格局特色。21世纪后城市高速发展,部分市政道路拓宽,但水网格局保存完好,保留了街区内近10座桥梁,拥有上海中心城区保存最好的水边石库门(见图2)。

图2 街巷肌理与水乡要素

3)社群与人文信息要素 现有音乐谷历史片区居民、办公人群及文旅观演来访人群在基地内部形成多样社群,然而存在活动时间交错、活动场所隔离、社群分异等问题,各类社群相对封闭,成员重叠较少,不同社群之间也缺乏深入的交往互动,难以释放音乐谷的人气活力。片区人文信息资源丰富但缺乏保护,存在消亡的风险。

3.3 文化谱系组成

宏观层面,音乐谷历史片区最具上海地域风格特色的核心要素,具有融入江南三民文化精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红色革命文化精华、海外发达城市文化精华的创新版海派文化;中观层面,作为虹口区的历史片区,水是必要元素,音乐谷历史片区的水网格局、河道两岸的城市功能、交通桥均为其继承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其典型的江南小河道尺度在当下上海具有不可取代的稀缺性,其次红色文化、四川北路影院集群等历史印记也是其与区域其他历史片区的连结点;微观层面,音乐谷历史片区的在地文化组成如表1所示,其为海派地域文化的发端,是由江南水乡文化与流民聚集融合形成的商埠市民文化的集合,是租界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下欧美文化、东洋文化及马克思主义文化等国际文化的集合,是1949年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由更新后的音乐基地主导的包含影视、文旅、演艺、数字等的音乐基地现代文化集合。

表1 在地文化组成

4 基于文化导向视角的音乐谷历史片区更新策略

强调以文化作为更新推动力是要求文化导向下追求空间再生产过程中重塑城市和片区的文化内容,以增强文化吸引力与经济发展动力并解决社会问题形成合力,推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4.1 区域文化协同

4.1.1 功能协同

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以俞泾浦、沙泾港、虹口港三河地理形态为基础形成虹口里弄文旅带,串联音乐谷历史片区(瑞庆里、瑞康里、南克俭、北海宁路街坊)与北外滩虹口港区域(春阳里、长寿里)等里弄街坊,贯穿基地直抵黄浦江,与四川北路、北外滩协同发展。

4.1.2 文旅慢行协同

利用虹口红色名人优势打造区域红色历史游线,以红色历史名人、事件、旧址、建筑、纪念馆等串联沿四川北路红色历史线;利用海派发端港航优势打造区域海派滨江游线,即以虹口足球场、山阴路、提篮桥、北外滩滨江、虹口港、音乐谷、海派文化中心为主要文化体验节点的海派滨江线;积极建设川北剧场群,打造环四川北路影院游线,围绕四川北路影剧院群的更新复兴展现区域影剧院魅力,同时新建全新场所,焕发新的文化活力。

4.2 文化空间再生

4.2.1 建筑再生——文化功能置入

结合功能需求,置入石库门里弄新模块,核心区周边切除部分旧建筑,置入大剧院、音乐学校等更新建筑;增加社区设施覆盖和片区产业能级;改建现状部分废弃或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置入新功能,包含展览、海派生活体验、音乐空间、工坊、主题商业、剧场空间等;保留质量较好的现状建筑,完善片区设施功能。

4.2.2 空间再生——文化场景策划

将石库门里弄、历史建筑、水系和历史标记等重要遗迹通过实体路径的方式连接,形成独特集合,南北衔接四川北路和北外滩区域,讲述虹口里弄百年变迁及背后故事。保留老建筑城市风貌,置入都市功能。交通设施、区域入口、历史路径沿线、重要节点布置特色且醒目的标识。不同场景段结合历史复现设置特色雕塑及小品。

4.3 文化活动营造

4.3.1 滨水文化活动分段设计

围绕不同音乐主题分段建设滨水空间,置入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活动空间、音乐小品雕塑、音乐装置、音乐氛围。滨水集市段包括露天音乐表演场景、街头表演场景等;水上活动段包括水上音乐景观、灯光秀、音乐装置场景等;音乐表演段包括书店、挑台舞台演艺场景等;景观游憩段包括漫步慢跑道互动音乐装置、智能音乐场景等。

4.3.2 活动空间意向设计

依托基地景区与产业定位,对建筑、里弄、绿地、滨水空间进行改造,形成多种形式的室内外音乐空间(见图3)。依托基地多种形式的室内外音乐空间,结合“音乐+”活动,围绕音乐、健康、公益、其他艺术形成“音乐+”活动生态圈,构建全年音乐演艺活动,各开放空间和剧场空间形成各色音乐活动,滨水1层空间以安静的氛围音乐为主,设置音乐餐厅、水吧、书吧;地下空间结合1933工业元素设置实验音乐场;结合核心地下区,开展气氛较活跃的先锋音乐活动;街头空间营造小规模艺术表演场景,各区域设置一定的露天表演广场空间,如中央潮流街设置灯光涂鸦;音乐融合广场可进行小规模音乐主题活动;街头艺人表演街可为街道增添活力。

图3 音乐产业空间意向分布

5 结语

上海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城市,在城市更新中起到的引领作用显著,针对历史片区这一特殊城市旧区的更新也有许多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存量规划对于历史片区的更新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街区在地文化和时间脉络的梳理进行更新设计思考,以期为新时代更新中城市历史片区在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片区历史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TOD/城市更新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