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黑羽鸡种鸡养殖技术要点

2023-11-20 09:17孙萍萍鲁英庄长男康超韩东辰王笛高嘉滨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1期
关键词:公鸡母鸡鸡群

孙萍萍鲁英庄长男康超韩东辰王笛高嘉滨

(1.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吉林 白城 137000;2.白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白城 137000)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蛋、禽类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禽类养殖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亟待提升。黑(羽)鸡属肉蛋兼用型鸡种,体格健壮、羽色纯黑、皮肤黄,其面部特征与其他饲养鸡种稍有不同,以耳叶的颜色尤为明显。黑羽鸡成鸡体重略高于其他鸡种,公鸡可达3kg以上,母鸡1.5kg以上,年均产蛋135~175枚,平均蛋重51.5g。黑羽鸡养殖现状为在小规模养殖中仅凭经验和比较粗犷的饲喂方式,养殖人员团队专业化程度低,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并未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喂和标准化养殖管理,只关注养殖的经济效益而忽略黑羽鸡繁育过程中的品种纯化与品系保护,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和养殖技术标准,吉林黑鸡品种资源保护、科学化养殖面临较大挑战,这对黑羽鸡科学化养殖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笼养舍饲为重点阐述黑羽鸡种鸡养殖技术要点。

1 选址及建设标准

1.1 鸡场的选址及布局

禽舍是养殖禽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合理选址需综合考虑大气、水源、场地平整宽敞、交通等要素。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场址的建设原则要结合日常的饲养工作进行综合考量,应以满足黑鸡的繁育和生长需要为前提。另外,养殖人员的生活及办公区也应进行科学化的合理安排,其中包括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安排生活区、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粪污及病死鸡只无害化处理区。如地势与风向不同,以风向为优先考量。规模化养殖场内总体规划需考虑舍朝向、舍间距、排污道、道路走向、防疫、安全防火、人员工作生活等,畜禽养殖业属于排污较大的行业,因此场址设计需满足环保要求。以4万只规模养鸡场为模型,采用4栋单列1万只/栋密闭式舍阶梯式笼养,舍内装配鼓风机、饮水帘、换气窗,实现全自动机械清粪、自动化补料和全自动光照、饮水。黑羽鸡的生长环境应参照一定的科学数据,采用可24h照明方式,满足可随时升高环境温度需求,同时应尽量避免直射光照,借助主导风向改善舍内通风状况提高养殖鸡只生存福利,按单列舍间距建造,育雏舍10~20m,蛋鸡舍10~15m。场道分净、污道,净道可场内运输饲料、鸡群和鸡蛋,污道运输禽粪污、病/死鸡,不得交叉使用避免污染。

1.2 内场辅助设施建设

养殖内场与外界要区划清晰,内场各区域及大门入口需设车辆消毒池,按通过最大车辆长度的1.5~1.6倍建造,池深30~50cm。内场道路需满足内场间运输和防疫要求,净、污道严格区分,确保分流,不得交叉混用,排水、路面铺设满足建设要求,道路铺设推荐使用强度C20以上的混凝土,15~18cm厚,道路距建筑物2~4m。场外路面设计满足最小宽度4~8m。养殖场内需单独打常用井和备用井、建造水房和水塔及铺设管道。生产/生活废水经过处理从地埋管网排出,按地势高低铺设排水管道,保证不积水、顺畅排污水。场区内推荐使用电压220V/380V,按就近原则选择电源,专用变压器功率需满足养鸡场内用电时最大负荷,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型鸡场须自配发电机,以满足停电时鸡场临时用电供应。

2 黑羽鸡养殖技术要点

2.1 种鸡的选择

为提高黑羽鸡生产性能,公鸡、母鸡育雏期需分舍单独饲喂,育成混群后需公、母分饲,母鸡产蛋后期应及时补充黑羽鸡种公鸡群数量,以提高受精率、孵化率。选择生长状况良好且繁殖性能优良的公鸡进行交配,这样不仅可以使母鸡能够顺利受精,同时也可以在根本上保证母鸡将来产蛋所孵化的小鸡能够健康成长。因此,在黑羽鸡种公鸡选育时,需考虑腿胫长、胸部平坦等特别明显的表观雄性特征,同时满足最优体重大于母鸡体重约30%,直立行走时龙骨与地面呈45°的壮硕种公鸡。种母鸡要选择体型较大且匀称、产蛋率高、无生殖疾病的鸡只。

2.2 种鸡饲养管理

育雏期公、母分开饲喂,0~42日龄鸡群自由采食目的是使该阶段黑羽鸡种公鸡腿胫快速增长,不人为限制其早期生长。育雏期饲料料满足粗蛋白18%,能量15MJ·kg-1的营养要求。1~3日龄鸡群需全天光照,8日龄后使鸡群逐渐适应自然光,以提高鸡群的采食量,28日龄时种公鸡体重需达到同批日龄母鸡的1.5倍左右。35~42日龄期淘汰体重过轻、杂色毛、发育状况不良、健康状况差的公鸡,留种公/母比为(15~17)∶100。为提高黑羽鸡生长性能,选种前不限饲。在7~20周龄育成期的种公鸡采用四三限饲法饲喂,以减少此阶段种公鸡胸部肌肉,抬高其龙骨,利于腿胫发育,降低其体脂率。育成期饲料粗蛋白15%,能量10MJ·kg-1,种公鸡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或高于标准范围10%。黑羽公鸡的成熟期略短于母鸡,所以在此期间,黑羽公鸡所接受的正常光照的时间应适当延长,进一步保证黑羽种公鸡能够更快更好的生长,利于将来能更好的繁育。19周龄时选择鸡冠红且润、双目明亮,体重是母鸡1.5倍左右的健壮种公鸡,选留比例(13~15)∶100。

2.3 公母鸡混养分饲

20周龄时即可混饲,把公鸡先转入鸡舍再转入母鸡群。21周龄即可开始黑羽鸡公母混养分饲。在混养前,应将所有黑羽鸡的体重进行整体测量,并进行记录。这一阶段以稳定增重、肌脂同增、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为优先考量因素。公鸡和母鸡在同一生长环境中共同饲养之后,应及时进行观测和抽取样本,注意期间的鸡只细节变化,其中包括公鸡和母鸡分别食用饲料的比重、生长速度、生长周期、性器官发育成熟普遍的时间等,同时也应控制公鸡和母鸡在交配过程中各自的周龄和体重,若种公鸡体重太轻影响精液品质,过重则在交配时会导致母鸡受伤。28~30周龄种公鸡的睾丸发育成熟,此时受精率较高,45周左右睾丸逐渐衰退,导致种公鸡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活度降低,受精率下降。受精率下降的速度与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在这一阶段,饲养人员和管理者应密切关注种公鸡和母鸡的长势,应严格按照相关的科学数据和所饲养的黑羽鸡自身情况进行宏观调配和微观调整。如,在母鸡产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于饲养人员应及时调整并增加母鸡所使用的饲料,其中包括产蛋母鸡,日常对于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补充和吸收。同时,更应密切注意产蛋母鸡在这一期间是否感染疾病,若感染了部分疾病应及时处理,避免其他更为严重的疫病发生。

3 鸡群防疫及保健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鸡群免疫程序

黑羽鸡鸡群常见易感疫病主要有新城疫、鸡痘、传染性法氏囊炎、马立克氏病、禽流感等禽类常见病。需按照黑羽鸡各阶段的生长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结合多年养殖生产实践总结黑羽鸡具体免疫程序如表1所示。

表1 黑羽鸡具体免疫程序

在实际生产中需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疫病免疫,防止鸡群大规模疫病的发生。

3.2 常见病的防治

鸡群发生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大肠杆菌病时,严重影响鸡只的生长性能,甚至可造成鸡群大量死亡,这一点应引起养殖人员的足够关注和重视,如发生了该种状况,可用如卡那霉素类抗生素配合其他相关的药物进行紧急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如果粪便依旧呈现黄白或绿色,可用抗菌药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治疗。黑羽鸡感染禽霍乱可导致鸡只急性死亡,在发病后用磺胺药或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半月至2月龄的雏鸡最易感染球虫病,可用妥曲珠利溶液饮水治疗,平时用磺胺嘧啶混悬液加大肠杆菌特号饮水,做定期预防保健,可控制小鸡的肠道感染,减少肠毒综合征的发生。

3.3 鸡群保健

科学合理的黑羽鸡保健用药方案不仅可以促进鸡只快速增重、催长,提高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还可以减少鸡群染病率,降低黑羽鸡死亡率,提高黑羽鸡养殖经济收益。添加外源性活性微生物制剂可以“未病防病,有病治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肠道系统带来的病菌,更可以减少在黑羽鸡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同时,更可以进一步激发黑羽鸡自身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避免因长期抗生素使用导致的抗药性和药物残留。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将微生物制剂直接加入黑羽鸡饲料内进行饲喂即可,微生物制剂在饲料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无残留。原则上添加到饲料中的微生物制剂有益菌活力须能保持2~3个月。活性乳酸菌作为最为常见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是可直接补入日粮的绿色、安全添加剂,因其可竞争性抑制或杀灭有害菌群,增强鸡只免疫力,调节禽类代谢,维持鸡只自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禽类生长性能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使用。

4 结束语

黑羽鸡养殖时要修建大小合适的鸡(场)舍,进行科学合理的鸡场布局,满足禽类避雨、遮阳、保温、抵御恶劣天气的需求。饲喂时应根据其各生长阶段营养需求进行科学饲养。科学、规范、合理的养殖技术对于提高黑羽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黑羽鸡传染病和疫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形成科学合理的黑羽鸡养殖技术规范体系对黑羽鸡品种资源保护和实际生产应用推广有着积极意义,能够提高农民养殖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在实际生产中对黑羽鸡种群保护、种质资源纯化及探索更多养殖模式殖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公鸡母鸡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母鸡
两只公鸡
母鸡下蛋
母鸡
鸡群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
冬季鸡群瘫痪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