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亮
安徽龙图司法鉴定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0
法医毒物学是研究生命体内外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损害和治疗的科学。法医毒物鉴定质量控制则是要求通过标准、流程和结果等方面的质量保证,确保毒物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司法公正和公众健康安全。为了提高法医毒物鉴定的质量控制水平,不断优化实验室质量保障体系,国内外一些相关实验室通过对自身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总结经验,以期达到更高的质量控制目标。这种基于比较视野的方法与传统的ISO/IEC 17025(即实验室认可服务的国际标准)框架下普遍适用的控制要素、过程和结果不同,更注重专业领域的特定要求和关键内容的掌握。
法医毒物鉴定作为一项关系到司法公正和民众安全的高度敏感技术,其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法医毒物鉴定质量控制技术的专业性与权威性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标准化的质量控制程序。法医毒物鉴定质量控制技术需要依托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每个环节都规范、标准化地进行。这既包括从样品采集到检测流程,也包括从器械校准到数据处理流程等多个方面的规范化操作[1]。第二,专业技能要求。法医毒物鉴定质量控制的专业性,要求实验人员具备扎实的毒物学、药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方法,并且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进行毒物鉴定工作。第三,数据的精确性与可评估性。这也是法医毒物鉴定质量控制技术专业性的重要表现。法医毒物鉴定工作需要实验人员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得出相应结论。
该特点指的是法医毒物检测技术可以基于实际需求,选择多组比较对象,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实验室内存在的问题和差异,找出症结所在,加以解决。该特点的外在表现包括:第一,支持交叉的比较分析。法医毒物鉴定领域中,不同检测项目之间、不同实验室之间往往存在交叉性,即一个项目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方法、多种仪器,也可能需要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数据互换。因此,交叉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实验室快速发现交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支持多元的比较分析。法医毒物鉴定涉及到的实验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样品接收、预处理、检测、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针对这种复杂性,多元比较分析可以选择多个指标进行比较,发掘不同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差异,进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法医毒物鉴定中的毒物定性确认规则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技术和仪器手段,对检测样品中存在的毒物进行定性确认,并判断其是否达到检出限、检测范围和检测标准[2]。从微观层面来看,法医毒物鉴定工作中,对于毒物的定性确认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确定检测目标。要实现毒物定性的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毒物检测的目标,即对哪些物质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些常见的毒物,可以通过经验进行识别;对于一些不常见的毒物,则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进行检测。第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毒物特性、检测灵敏度、分辨率、选择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高效、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例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检测方法。第三,建立标准品库。建立有代表性的毒物标准品库,明确每种毒物的分子结构、质谱图谱和色谱图谱等信息,建立毒物的指纹图谱,以便在实验中进行对比分析。第四,建立参考基线。在检测过程中,建立一个基准线或者参考基线,与检测样品进行对比,用来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物质。第五,查找潜在的干扰物质。
具体实践中,相关工作人员基于美国的《法医毒物学鉴定准则》,分别为不同的鉴别技术赋予相应的分值,通过这种方式强调法医毒物鉴定工作中涉及的所有鉴定技术,都需要根据《法医毒物学鉴定准则》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鉴定,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毒物鉴别工作符合预期(详见表1)[3]。
表1 毒物鉴别技术分值(节选)
《法医毒物学鉴定准则》是法医毒物学领域制定的一个重要规范。在该准则中,对法医毒物学定性确认存在的一般要求进行明确说明。在具体实践中,相关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的鉴定事项和对象,选择适用方法和鉴别特点制定相应的定性确认规则。这种个性化的方案针对不同的鉴定要求,能够更加有效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美国OSAC(Organization of Scientific Area Committees,即科学领域全体委员会)组织下设立的滥用物质分析科学工作组,根据分析技术对滥用物质(含毒品)的鉴别能力,将滥用物质分为三类,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定性确认规则(详见表2)。
表2 滥用物质分析技术分类
这些规则要求使用多种不相关的技术,以保证定性确认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全面性。对于第一类滥用物质,该工作组建议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拉曼光谱(Raman)等技术进行定性确认。这些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进行初步判断。对于第二类滥用物质,该工作组建议还可以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等技术,对可疑的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确认。对于第三类滥用物质,该工作组建议需要更加高级的技术方法进行鉴别。例如核磁共振(NMR)技术、线性离子阱质谱(LIT-MS)技术等。
通过上述的分类和不同的定性确认规则,可以更好地提高法医毒物学领域的鉴定水平和标准化程度。同时,这也为司法判决提供了更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4],为保护司法公正和民众生命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法医毒物学分析已经成为法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医毒物学分析的范围和灵敏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和标准化,这是由于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毒性物质包括毒品、毒物等不断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第一,从分析范围的角度来看,法医毒物学分析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中草药、毒蘑菇、毒物以及重金属等各种物质。由于不同的毒物之间有着不同的化学性质、毒性以及特点,所以在进行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毒物制定相应的分析方案和检测标准。同时,还要考虑样品和检测工艺的限制,并针对不同的检测目的进行选择和优化。
第二,关于灵敏度标准化的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对灵敏度进行逐步提高和标准化。在毒物分析中,灵敏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因为只有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出毒物成分,才能增加对不合法行为的证据力,并提高司法判决的准确性[5]。由于有些毒性物质的浓度非常低,因此在提高灵敏度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OSAC 组织制定了《法医死因调查毒物学检测分析范围和灵敏度标准》,在具体实践中,根据该标准确定毒物学分析范围,实现毒物检测灵敏度的标准化(详见表3)。
表3 毒物学检验最小范围即灵敏度表(节选)
基于比较视野的法医毒物鉴定质量控制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它可以提高法医毒物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以同行评审、对照样品等方法,将鉴定结果与其他实验室得出的结果相比较,从而保证了鉴定结果的可信度和精确性。通过基于比较视野的法医毒物鉴定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误判的概率,提高毒物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同时,也增加了鉴定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毒物鉴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