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效果研究

2023-11-20 06:04朱玉莲
康复 2023年14期
关键词:结肠癌外科理念

朱玉莲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而居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1]。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方法为主,但因手术的创伤性大、毗邻组织多,且老年人群的比例较高,术后患者的疼痛多较为明显,并发症较多,致使患者的术后恢复欠佳[2]。近年来,我国学者使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作为围术期的处理措施,进而减少患者围术期的生理和心理应激,从而达到快速康复的作用[3]。因此,本研究收集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结肠癌且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模式术后镇痛,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痛,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2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结肠癌且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04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观察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0例和26例,年龄男性在(51 ~ 90)岁,女性在(43 ~ 90)岁,平均为(62.8±10.4)岁,合并基础疾病者17例,肿瘤分期为Ⅰ期者16例、Ⅱ期32例、Ⅲ期8例、肿瘤部位为右结肠者22例、乙状结肠者17例、左结肠者11例、横结肠者6例;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例和22例,年龄在(51 ~ 75)岁,年龄男性在(53 ~ 91)岁,女性在(44 ~ 90)岁,平均为(63.5±11.2)岁,合并基础疾病者14例,肿瘤分期为Ⅰ期者14例、Ⅱ期30例、Ⅲ期4例、肿瘤部位为右结肠者20例、乙状结肠者16例、左结肠者9例、横结肠者3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干预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时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对其进行术前评估,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且参照2015版中国结肠癌诊疗规范行相应结肠部位的切除及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术。围术期所有患者均给予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干预。排除标准:① 无腹腔镜手术指征;② 远处转移;③ 精神疾病;④ 智力、听力、语言障碍者;⑤ 凝血功能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而退出者。

1.3 术后镇痛方案

本研究将收集到的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模式术后镇痛,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痛。

对照组的镇痛方法如下:对照组患者均不给予超前镇痛,手术完成后直接进行切口缝合,不对切口进行浸润处理。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法进行镇痛,将10 mg的托少司琼和150 μg的舒芬太尼混合并稀释至100 mL,然后加入镇痛泵中进行镇痛,以1 ~ 2 mL / h的速度泵入混合液,然而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疼痛情况调节泵入速度。

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方法:行麻醉诱导时推注40 mg的帕瑞昔布钠进行超前镇痛,手术完成进行切口缝合前,将100 mg的罗哌卡因加入0.5 mL的肾上腺素中并混合稀释为20 mL的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注射在切口处进行浸润镇痛,术后同样适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法进行镇痛,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1)对2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点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其中疼痛评分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0 ~ 10分,分数越低越好。

(2)观察2组患者术后首次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3)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其中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 - 3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的描述采用(±s),2组患者之间的首次通气、进食、排便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各维度的描述采用(±s),2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效果的比较

首先对其进行“球对称性”检验得出P= 0.003,因P<0.01,不满足协方差矩阵球对称条件,须对结果进行矫正。采用Greenhouse-Geisser法矫正后发现,镇痛方式与时间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 0.812,P= 0.417),随着手术后恢复天数的增加,患者疼痛评分降低(F= 18.562,P= 0.000),且在术后第1、2、3 d中的任意一天中,观察组的镇痛效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 5.283,P=0.013)。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效果的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首次通气时间(33.8±14.6) h、首次进食时间(36.4±17.2)h、首次排便时间(39.8±18.7)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7±9.8)h和术后住院时间(6.4±2.6)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得分(67.36±15.25)、社交功能得分(85.26±25.13)、精神健康得分(72.47±20.65)、角色受限得分(94.36±11.53)、情感职能得分(80.33±27.43)、生理机能得分(78.53±22.43)、生理职能得分(84.27±27.42)和总体健康得分(59.48±20.1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3 讨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首先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以后逐渐扩展到各类手术中[4]。由于术后创伤及围术期的各种处理措施,使结肠癌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及临床预后[5]。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大大加速了患者的术后康复。

本研究发现,随着术后天数的增加,2种镇痛模式患者疼痛评分均降低,且在术后每天中,观察组镇痛效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对实施开腹手术的结肠癌患者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且镇痛效果更优。考虑可能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有关:① 术后镇痛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内容,积极有效的镇痛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精神紧张,还可以使患者度过一个更加舒适的术后康复期,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进食和活动,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继而提高临床效果,加快康复速度[6];② 多模式联合镇痛可以更加有效地缓解各种疼痛;③ 多模式镇痛组术前还应用帕瑞昔布钠进行超前镇痛,该药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 - 2活性来尖山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起到抑制炎性疼痛的效果[7];④ 多模式镇痛还可以减少术后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而减轻因其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多模式镇痛中,多种镇痛药物在不同阶段的使用可能还具有协同作用的效果,加强镇痛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对实施腹腔镜手术的结肠癌患者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且镇痛效果更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结肠癌外科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