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可谓博大精深。高校美术教学在油画创作教学中挖掘民间美术资源,既能优化高校美术课程,还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无限的灵感和滋养,对于本土油画创作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就民间美术资源在油画创作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以此充分展现其文化与艺术价值,探讨民间美术资源在油画创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关键词:油画创作;新疆民间美术资源;教学研究
近代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外来文化的引进和吸收,包括油画在内的各种西方文化不断涌入,西方艺术形式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认知和生活习惯,中国多姿多彩的传统民间艺术却往往被忽略。以油画的创作教学为例,可以将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合理运用,这样不仅能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还可以为油画创作寻找出更多的创新点。
一、新疆民间美术概述
(一)新疆民间美术的概念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包含着各民族丰富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审美观念内涵。新疆有着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自古以来就是联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多民族历史文化相互渗透在各民族的民间传统艺术中。维吾尔族特有的花毡、艾德莱斯绸、哈萨克毡房、建筑装饰、工艺器具、服饰等是研究新疆民间美术的珍贵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对促进新疆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拓宽美术教学空间都具有深远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美术新课标的全面实施,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美术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和美术技巧,相反,应该建立开放、全方位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学习艺术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随着当代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为了避免文化遗产的衰落,应积极推动新疆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提高新疆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在教学和科研中都要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以经济带动地方发展,扎根新疆地方文化,依托新疆文物完善民间美术材料。
(二)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内容
1.帷帘
帷帘泛指挂在居室壁龛和毡房撑杆处的挂帘,起着遮掩和装饰作用,大部分是刺绣。装饰形式多样,一般有对称图案、适合纹样和四方连续图案纹样,也有角纹和组合纹样等,图案主要是向上式的组织布局,多有吉祥寓意。刺绣方法以辫针、平针、十字针、植绒针为主。维吾尔族帷帘活泼多变,柯尔克孜族帷帘规整细致,哈萨克族帷帘纹样繁谨,色彩艳丽厚重。
2.上壁挂
上壁挂为居室主体刺绣挂饰,挂在居室墙面或毡房帐面正中偏上位置。一般在黑布料上绣花之后,按门字构成缝结于彩色条块(多为暖色调)的绸缎面料上。哈萨克族上壁挂,多为在宽幅黑底布料门字形构成上绣花加絮并缝结于条幅彩色布料上,再在留出的彩色布料上绣花(或不绣花),有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纹样繁缛、严谨。
3.壁挂
壁挂一般挂于居室墙壁正中,规格尺寸适中,纹样构成多为满铺挂面的组合纹样,有边缘连续纹样、主体适合纹样、单独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和散点、角隅等,也有无边缘纹样的。在装饰方法、構成上,各民族风格上区别较大。哈萨克族的纹饰满铺大面,自由活泼,纹样取材丰富,花、鸟、兽、禽兼有,且有大量风景装饰,色彩艳丽和谐,绣法以平针绣、辫针绣为主。
4.墙围
墙围在各民族中均为隔尘、隔潮和装饰功能并具的刺绣工艺品,除了个别围于上墙部外,大都围于居室大炕三周墙下,也称炕围,规格不一,有的长达十多米。墙围为长条状,纹饰多为多个单独纹样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也有向上式的构成,不加边框。有的为两层,绣好以后加里,也有两层加絮的。刺绣技法多用辫针绣、拼贴绣,下留布边或钩针网织的花絮。从整体上看,各民族的墙围制作形式相同,纹饰有所区别。
5.火花垫
火花垫,也称火花褥,是铺于毡房正中火炉内侧地面上的褥垫,呈半弧形,供人盘坐其上,多在宴席和娱乐时用。规格依据毡房面积大小而定,通常为1.2 m ×5.0 m。它的装饰是在黑、红、蓝等深底色布料上按条、块分绣,再缝结于毡片上或加布里,中层加棉絮。纹样多为数条纹样二方连续相接,但都突出其中一条大型二方连续纹样作为主体花饰,达到主次分明、大小相成的效果,绣法多用辫针绣。
此外,新疆妇女们擅长在各种绸缎、布匹、兽皮上,用各种纽扣、珍珠、金银、嵌花,以绣、挑、补、贴等刺绣工艺,绣制各种饰品,餐巾、茶叶袋、衣帽、头巾、马褡子等都是展示妇女艺术才华的载体。
(三)新疆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
新疆民间美术色彩风格明亮,和谐统一,造型上趋向夸张、抽象。在油画创作中有效利用传统民间美术元素,能够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由于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新疆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普遍缺乏对当地民间美术的了解。
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油画教学工作及文献研究的经验,思考如何使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充分发挥在油画创作教学中的作用,以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例如,民间图案是一种贴近新疆当地学生生活的艺术,在油画专业二年级选修装饰画课程中,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习俗文化,主要以少数民族图案的特点、设计方案为切入点,让学生尝试绘制带有少数民族图案元素的作品。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绘制了许多优秀装饰作品,并且能够将图案很巧妙地运用在油画人物创作的服饰及背景上,使画面整体具有一种形式美构成关系。这不仅让学生从图案中领略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增强了学生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应积极开发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将民间美术与油画创作教学充分融合,这样不仅符合当前艺术创作的审美取向,更能推动民间美术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教师的美学素养及实践经验的提升也是关键,在民间美术创作理念与技法融合的基础上能够拓展现代美术的呈现形式。
二、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在油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可以促进文化融合
新疆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丝路风情和民族艺术特色。首先,通过油画创作教学与新疆民间美术资源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了解新疆地方文化,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其次,通过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内涵,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水平;最后,新疆民族民间的课程发展与油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从民间美术资源中体验到广大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的勤劳与智慧,也让来自其他地区的学生借此机会了解新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促进文化融合,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可以为中国当代油画提供营养
中国民间美术与本土文化的高度结合是西方艺术无法比拟的,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新疆地区形成了成熟的民间美术形式。通过学习了解新疆民间美术,画家可以获得新的艺术创作视角,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新疆本土画家吸收民间美术元素的养分,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创造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作品新风格,使油画作品更具灵魂,同时也可以让民间美术通过油画的形式继续传承下去,提高民间美术的影响力。不仅如此,其他地区来疆油画家能够从对新疆文化背景的学习和对民间艺术作品的理解中吸收营养,在创作油画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为自己的作品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推动我国油画世界影响力的提升。
(三)民间美术可以丰富高校美术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资源
高校美术专业不仅要开展油画、书法、视觉传达、美术史等课程,还要开展民间美术课程。利用新疆民间美术深厚的文化知识内涵和跨学科的优势,加强学生的知识构成,丰富人文知识,这对于学生丰富文化知识储备,贴近传统了解民间美术,树立艺术观的大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意义,并从中学习民间艺术家善于整合民间艺术形式、审美情感的思维想法和创作实践,从而直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价值,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四)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对油画创作的具体影响
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对新疆油画创作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色彩和造型上。新疆民间美术在人物造型上,表现方式多样化,把人物特点放大,注重表现人物的内涵和特点。与西方美术中的物象塑造注重形体的还原相比,新疆民间美术的物象塑造不仅是对形体的模仿,更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反映。
色彩搭配是新疆民间美术特色的重要体现。新疆民间美术通常以白、黑、綠、红、黄为基本色调,大多数人喜欢用高纯度的三原色和强烈的对比,黑与白在调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新疆地毯一般有十多种颜色,但主要的颜色是三原色与黑、白等,色彩鲜艳且丰富和谐。可以看出,丰富的民族装饰风格使新疆民间美术形成了一种热情奔放、自由和谐、朴实无华的艺术特色,更容易表现创作者的情感和地方特色。油画对显色有很高的要求,艺术家可以大胆运用新疆民间美术资源中的色彩元素,为油画作品赋予新意。
三、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在油画创作教学中的
应用途径
新疆油画主要受苏联写实绘画的影响,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形成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油画风格。新疆民间美术则充满了各民族风土人情,不局限于单一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美术资源。因此,将油画教学与新疆民间美术结合起来对于促进新疆本土美术,尤其是油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开发
在油画教学中,纳入新疆民间美术元素,教学方向和内容主要针对大二至大四油画专业的学生,以油画创作和专业理论为主,授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丝绸之路与新疆民间美术概况,二是新疆民间图案纹样对油画创作的启发,三是新疆壁画艺术,四是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油画创作的关联性。希望通过这些内容,使学生对新疆民族民间传统美术发展的背景和脉络有大致的了解,对图案纹样、壁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油画创作的关系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音视频、图像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让学生热爱新疆民间美术,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提高油画创作中的专业素养。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课件讲解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结合理论PPT教学对相关作品进行分析和叙述,穿插课堂提问及讨论。在巩固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学以致用。在具体内容筛选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以文字信息、视频、图片等形式融入线上教学,让学生在课后可以学到更多精彩的内容,以此来突破课堂的局限,提升学生的素养。通过让学生构思创作作品,提高课程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表现力,让学生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美术的热爱,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利用民族民间艺术。
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该课程通过将新疆民间美术融入油画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有利于挖掘新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促进新疆多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二)教学实践
第一,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每个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文化,他们的服饰、建筑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这为新疆地域性油画创作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先深入民间进行素材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学校的教学和研究中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给学生油画创作带来启发。
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因为新疆有着丰富的创作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特色鲜明的艺术资源聚集地。例如,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塔什库尔干实践基地,教师在艺术实践学期的课程中组织学生深入生活,调研当地的民俗及传统文化。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组织学生在现场进行油画写生或画速写,收集素材,以便更好地将当地的艺术资源运用到油画创作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结语
新疆民间美术资源在油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来挖掘民间美术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也能起到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董洪亮.高等美术教育如何扎根中国大地[N].人民日报,2017-11-09(18).
[2]李安宁.新疆民族民间美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3]潘鲁生.民艺学论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4]陈和良.美术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王学凤.新时期新疆高校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J].艺术家,2022(3):72-74.
作者简介:
金荣,博士,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