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杭州市萧山图书馆运用数据驱动、精准对接,从纸质向数字资源馆藏智慧化转型,以“个性定制、即时传递”的服务模式,不断向读者群体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并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智能化转型发展带来参考借鉴
公共图书馆正处在数字变革的新时代。数据显示,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已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图书馆功能布局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在空间、资源、服务等方面进行智慧化升级,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全民阅读。
当前,浙江部分公共图书馆完成了从纸质向数字资源馆藏的智慧化图书馆转型,以数据驱动、精准对接读者的“个性定制、即时传递”模式正在取代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源源不断地为读者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杭州市萧山图书馆为例,作为县区级图书馆,以2003年搬迁新馆为契机,在区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标准化的图书馆机房,从馆藏资源数字化、阅读空间多维化、服务模式智能化、管理队伍专业化等四个层面探索智慧化建设。
聚焦“特而全”,馆藏资源数字化
县区级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区域的文献资源信息中心,对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萧山图书馆积极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构建智能化、数据化、特色化的公共文化阅读场景空间。
首先,除了提供优质文献信息资源外,图书馆还需要不断完善知识资源体系,构建本区域特色馆藏资源库,积极探索更丰富的服务内容。同时积极改造、整合老旧系统,提升数据质量,系统化地打造图书馆数据资源业态系统。
其次,充分发挥读者用户的主体作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开展线上线下读者采购模式的调研,通过“一键借阅”线上服务平台等方式,构建起基于读者用户需求的馆藏内容体系,满足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再次,一方面加大数字资源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推动地方文化特色馆藏资源的挖掘与打造,加强资源开发搭建特色数据库。例如家谱、非遗文化、地方文献、文化旅游等数字化资源,全方位展现传统文化魅力,不断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
聚焦“美而优”,阅读空间多維化
为打造多维的阅读空间,萧山图书馆通过智能传感器、短距离通信、智能问答等智慧服务系统,搭设智慧书房、智能座椅、虚拟现实阅读舱等智能型交互阅读场景,实现阅读方式的创新;通过图书馆空间设施与用户智能终端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集馆藏资源、设备设施及工具技术于一体的数字资源服务中心与创客空间。基于AR、VR技术及数字孪生、3D建模等理念,打造“元宇宙”图书馆,创设图书馆虚拟空间,构建图书馆云空间与沉浸式交互环境,实现用户以虚拟形象和身份进行互动交流,形成场馆、读者、数据和文献之间的多向网状关联,使阅读服务类型和形式更为丰富。
此外,萧山图书馆从拓展空间资源、优化阅读环境入手,对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进行创新性的统筹规划,以空间为载体,将其打造成综合研究、数字网络、文化功能于一体,为读者提供传承文脉、交流集会、学术分享的新型现代空间。
聚焦“精而细”,服务模式智能化
智慧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精细、个性化的服务,应从服务手段和服务模式入手。首先,服务手段要智能化。运用人脸识别、RFID、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实现自助借还,摆脱传统借阅卡约束;通过“二维码”、支付宝、市民卡等方式,实现文献信息获取的高效化;利用图书馆网上选座等形式,为用户提供各类场所的阅读共享空间;整合音乐太空椅、音乐PDA机、朗读亭、数字影院等智慧载体,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各类终端便捷、差异化、智能化服务模式。
其次,服务模式要精准化。不断满足读者用户对文化生活高质量的需求,永远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出发点。解决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数据资源收藏、知识获取效率弱化等导致用户流失的问题,需以智能化技术为载体,实现从“需求被动满足”向“需求智能感知”的智慧服务能力升级。具体来讲,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图书馆各方面数据的多维分析,感知用户对图书馆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推出更具创新性的服务,实现服务精准化。如萧山图书馆的实时运行数据展示平台,可对接智能视频客流分析系统、图书馆业务系统、微信平台、支付宝平台、网站平台、活动积分系统、电子阅览室、城市书房及自修室登记系统、会议室活动室场地预约系统、办公自动化等系统,灵活收获图书馆多维度、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在后台输出可视化结果,通过信息发布一键推送到大屏幕智慧墙,形成一张高价值信息网,为图书馆运营和管理决策提供精确依据。
聚焦“新而专”,管理队伍专业化
为读者提供品质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虽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不断地迭代更新,但管理队伍建设依然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因为他们是推动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智慧图书馆运行的实践者。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服务能力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管理人员要树立智慧图书馆服务理念,积极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数字服务能力,拓展知识面和专业视野,提高智慧服务质量,创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新模式,建立科学的信息架构,不断提高智慧服务的功能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增强对读者需求的敏锐性,提升对新理念、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对资源的收集、整合能力。
同时,图书馆要强化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教育培训,确保其能够灵活掌握图书馆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管理技巧,以及熟练使用可视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主动改进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人机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延续和拓展图书功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开展智慧图书馆服务。
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兴起,给智慧图书馆建设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一方面要加快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进而实现服务创新,促进智慧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社会化;另一方面要尽快摆脱“唯技术论”倾向,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创新,技术工具只能作为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步伐的一种保障,而“以读者为中心”才是智慧图书馆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浙江率全国之先正在全力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此,萧山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不断在技术、服务和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满足读者日益多变的精神文化需求,让“15分钟”不仅是一个时间尺度,还是衡量生活幸福感的标尺。
(作者系杭州市萧山区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