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试验研究

2023-11-19 20:45冯友华,周金鑫,王立坤,杨宇妍,吕鸿
种子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杀菌剂

冯友华,周金鑫,王立坤,杨宇妍,吕鸿

摘 要:小麦白粉病是兴化市戴南镇小麦种植中的常发性病害,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施用适当的杀菌剂能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为害。本试验选择了5种杀菌剂,设计了7个处理,适期开展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药后病情稳定,30%醚菌酯·氟环唑SC 600 mL/hm2、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防效理想,病叶防效分别达95.61%、93.32%,病指防效分别高达98.22%、96.77%;40%环丙唑醇SC 180 mL/hm2对小麦白粉防效较为理想,病叶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9.66%、85.34%,3种药剂可作为戴南镇防治小麦白粉病主推药剂大面积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杀菌剂;病指防效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8-001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S481       文献标志码:B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布氏白粉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1],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导致小麦叶片早枯,分蘖数减少,成穗数降低,千粒重下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一般田块可减产5%~10%,重发田块甚至可减产20%以上[2]。戴南镇位于兴化市东南部,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1万hm2,其中,种植大户流转面积约0.8万hm2。由于种植大户多,小麦品种多而杂,小麦白粉病在部分种植大户田块发生较重,该病已成为制约戴南镇小麦高产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选用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白粉病暴发最主要的措施[3]。为此,本试验选择了4种新型杀菌剂与常规杀菌剂进行比较,于202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除小麦白粉病的试验研究,以明确几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为戴南镇种植大户科学防控小麦白粉病提供技术支撑和药剂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36%烯肟·氟环唑SC(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产品)、30%醚菌酯·氟环唑SC(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品)、30%肟菌酯·戊唑醇SC(拜耳股份公司产品)、40%环丙唑醇SC(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20%三唑酮EC(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供试品种为宁麦14,长芒,白壳,穗近长方形,籽粒红皮,半硬-粉质,高感白粉病,戴南镇为该品种适种区域。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戴南镇一种田大户田中(32°45′42″N、19°57′12″E),土壤类型黏土,肥力中等,田间持水量32%左右,地下水层深度1.0 m左右。2021年11月20日播种,试验中共施药2次,第1次施药时间是4月21日,天气晴好,平均气温21.6 ℃,药后3 d未下雨;第2次施药时间是4月28日,平均气温14 ℃,当天有小雨,降水量4.5 mm,药后3 d有降雨过程,降水量8.4 mm。第1次施药时,白粉病零星可见,此时处于发病初期。施药时,采取二次稀释法,按单位面积剂量兑水337.5 kg/hm2均匀喷雾。施药器械采用市下牌SX-MD150A电动喷雾器,喷孔直径1.3 mm。

1.2.2 试验设计

按照药剂推荐施用量进行试验,共7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36%烯肟·氟环唑SC 150 mL/hm2),处理2(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处理3(30%醚菌酯·氟环唑SC 600 mL/hm2),处理4(30%肟菌酯·戊唑醇SC 600 mL/hm2),处理5(40%环丙唑醇SC 180 mL/hm2),处理6(20%三唑酮EC 600 mL/hm2),处理7(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5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1.3.1 安全性

施药后持续观察药剂对小麦叶片、麦穗生长是否有不良影响[4-6]。如有药害,要记录药害的程度,同时目测药剂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如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7-8]。

1.3.2 病害调查

试验于药后14、30 d目测调查各处理上3叶病叶数、严重度。每个处理调查5点,随机取样,每点20株,总共调查100株、300张叶片。记录病株数和严重度。严重度分9级,分别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0%以上。以严重度减退率为防效,相关公式如下[9]。

病叶率=病叶数/总叶数×100% (1)

病叶防效=(1-处理区病叶率/对照区病叶率)×100% (2)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各级总数×9)]×100% (3)

病指防效=(1-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4)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药后持续目测各处理安全性,各处理小麦均正常生长,无褪绿、灼伤等药害现象。调查发现,较空白对照,施用36%烯肟·氟环唑SC 150 mL/hm2、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30%醚菌酯·氟环唑SC 600 mL/hm2、40%环丙唑醇SC 180 mL/hm2 4個处理的小麦叶片叶色鲜绿,说明3种药剂对小麦叶片有增绿作用。

2.2 防效

2.2.1 药后14 d

从表1可以看出,药后14 d,对白粉病病叶防效中,30%醚菌酯·氟环唑SC 600 mL/hm2、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防效最佳,病叶防效分别高达96.25%、93.91%,2个处理对白粉病病叶防效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其次是40%环丙唑醇SC 180 mL/hm2,病叶防效为88.32%;再次是20%三唑酮EC 600 mL/hm2、30%肟菌酯·戊唑醇SC 600 mL/hm2,病叶防效分别为77.62%、74.13%;最次是36%烯肟·氟环唑SC 150 mL/hm2,病叶防效为68.30%。

从表1可以看出,药后14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中,30%醚菌酯·氟环唑SC 600 mL/hm2、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防治效果最佳,病指防效分别高达97.46%、96.29%;其次是40%环丙唑醇SC 180 mL/hm2,病指防效为91.61%,三者对小麦白粉病防效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20%三唑酮EC 600 mL/hm2、30%肟菌酯·戊唑醇SC 600 mL/hm2防治效果再次之,病指防效分别为79.35%、79.19%;最次是36%烯肟·氟环唑SC 150 mL/hm2,病指防效为74.55%,三者无显著差异。

2.2.2 药后30 d

从表2可以看出,药后30 d,对白粉病病叶防效中,整体效果较药后14 d有所下降,但6个处理对白粉病病叶防效趋势一致。

从表2可以看出,药后30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中,30%醚菌酯·氟环唑SC 600 mL/hm2防效最佳,病指防效高达98.22%;其次是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病指防效为96.77%,两者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防效排第3位的是40%环丙唑醇SC 180 mL/hm2,病指防效为85.34%。防效排第4、5位的是20%三唑酮EC 600 mL/hm2、30%肟菌酯·戊唑醇SC 600 mL/hm2,对白粉病病指防效分别为70.01%、68.20%,两者无显著差异。效果最差的是36%烯肟·氟环唑SC 150 mL/hm2,病指防效仅为54.72%。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6%烯肟·氟环唑SC 150 mL/hm2、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30%醚菌酯·氟环唑SC 600 mL/hm2、30%肟菌酯·戊唑醇SC 600 mL/hm2、40%环丙唑醇SC 180 mL/hm2、20%三唑酮EC 600 mL/hm2处理区无褪绿、卷曲等药害现象,6个处理对小麦均安全。

36%烯肟·氟环唑SC 150 mL/hm2、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30%醚菌酯·氟环唑SC 600 mL/hm2、40%环丙唑醇SC 180 mL/hm2对小麦有一定的有益影响,其处理区叶色鲜绿。其中,在病情稳定后,30%醚菌酯·氟环唑SC 6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病叶防效、病指防效分别高达95.61%、98.22%;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同样对小麦白粉病体现了较高防效,病叶防效、病指防效分别高达93.32%、96.77%。40%环丙唑醇SC 180 mL/hm2也体现了较好的防效,病叶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79.66%、85.34%。

20%三唑酮EC 600 mL/hm2、30%肟菌酯·戊唑醇SC 600 mL/hm2 2个处理病指防效均在70%左右,病叶防效在60%左右,表现不理想。20%三唑酮EC 600 mL/hm2、30%肟菌酯·戊唑醇SC 600 mL/hm2可在提高剂量的基础上开展相关试验,以期获得2种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最佳剂量。

36%烯肟·氟环唑SC 150 mL/hm2病叶防效、病指防效仅为40.70%、54.72%,防效不理想。

试验中,36%烯肟·氟环唑SC设计了2个剂量,分别为150、300 mL/hm2。由试验结果可知,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可作为推广剂量大面积使用。小麦白粉病防治适期在发病初期[10],参照试验结果,30%醚菌酯·氟环唑SC 600 mL/hm2、36%烯肟·氟环唑SC 300 mL/hm2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发生,建议在戴南镇推广应用[11]。

参考文献:

[1]高雪.小麦白粉病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8177-8179.

[2]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郭兆枢.3种新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5(5):36-38.

[4]郭秀丽.浅析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2(3):40.

[5]俞宏彪,赵梅娟,陈娟,等.小麦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J].宁夏农林科技,2010,51(4):33,50.

[6]韩顺涛,康东辉,路国梁.小麦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J].农村科技,2011(12):24.

[7]薛亚飞.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J].中国农资,2013(20):28.

[8]賈秀海.小麦白粉病的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1):23.

[9]于基成,刘秋,朱桂清,等.不同生物源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探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512-517.

[10]黄付根,朱其林,陈兰道,等.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药,2017,16(2):49-51.

[11]周荣.小麦白粉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J].乡村科技,2019(6):86-87.

(编辑:季 鑫)

猜你喜欢
杀菌剂
12种杀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木霉和杀菌剂联用对橡胶榕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金红宝”甜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QoI类杀菌剂环境风险浅析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杀菌剂灌根注意事项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