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明生 马亚丽
SOLO 分类理论是一种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分类模型,有助于更加科学地将学习内容进行分层,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层次,从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探讨SOLO分类理论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呈现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方式,以提高学生群文阅读能力。
SOLO 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结构)是由澳大利亚教育学家约翰·比格斯(John Biggs)提出的一种认知发展学习理论。该理论主要用于教学和评估,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发展过程。
SOLO分类理论基于一个观点:学习是一个从表层到深层的认知过程,学生逐渐从具体的事实和信息记忆上升到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该理论将学习的过程划分为五个层次:
1.前结构:学生在这个层次上没有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概念,只能提供孤立的信息,没有关联和组织。
2.单点结构:学生在这个层次上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个概念,但只能提供一种简单的描述,没有深入的理解。
3.多点结构:学生在这个层次上能够理解和运用多个相关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连接,但仍然以表面性的描述为主。
4.关联结构:学生在这个层次上能够理解和运用知识,并能够解释和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原因和结果,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5.抽象拓展结构:学生在这个层次上能够进行扩展和应用,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创造新的思路和见解,形成创新性的思维。
SOLO 分类理论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和思维。教师可以使用该理论来指导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通过了解学生所处的层次,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挑战,激发其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山水的发现 生命的觉醒:感受晋人的现实态度与精神世界——《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联读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基于SOLO 分类理论的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选取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两篇晋代作家的作品,设立任务情境,以“作品入选教材理由”这一主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篇作品的内涵价值。在能力培养上,围绕“入选理由”展开分析,旨在训练学生多点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山水的发现”和“生命的觉醒”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关联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山水的发现”的文化意义与生命启迪,培养学生抽象拓展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脉络,了解作者现实生命的苦痛。
2.欣赏山水田园诗文审美特点,感受作者寄托的超脱情志。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领悟晋人山水诗文的文化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在山水田园中寄托的情感与哲思。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及山水诗文的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语文基础较好,之前已对两篇课文内容进行了疏通,基本掌握了课文大意,但对课文的写作脉络、价值内涵以及晋人山水诗文的审美特点、文化意义等理解不够深刻,教师需引导他们对本课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任务
最近几天,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很是苦恼。两位读者给他“来信”,对高中课本选入的《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两篇作品提出了批评:
《兰亭集序》:七拼八凑,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施蛰存
《归去来兮辞(并序)》:笔法乖违的“追录”之文。
——(金)王若虚
同学们刚刚学习了这两篇文章,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温主编委托你来回复信件,谈谈教材选入这两篇作品的理由,你将如何回复呢?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回质疑——梳理作品行文思路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明确:
《兰亭集序》:叙宴集盛况(乐)——发人生感慨(痛)——明作序目的(悲)
《归去来兮辞(并序)》:“序”实陈“昨非”,“辞”则悬想“今是”。想象:归途——归园——归田——归尽。
两篇文章结构都很严谨,脉络清晰,都从自然生活场景联系到生命存在的形式,从而进入到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活动二:赏山水——感受作者超脱情志
学生找出文中有关写景、叙事的句子,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志。
讨论、明确:
1.寻美景,寄怀抱。
(1)以广阔或充满生机的景物畅达胸怀。
(2)以特定意象寄托高洁、自由的精神。
2.行乐事,见情志。
以雅事、乐事表现高雅、闲适的追求。
活动三:悟哲思——领会晋人生命哲理
1.观世情人生,明作者生命之苦痛。
(1)结合《兰亭集序》第三段和补充材料,分析王羲之有哪些人生之“痛”?
(2)梳理《归去来兮辞(并序)》“序”和“辞”,结合补充材料,分析陶渊明有哪些生命苦痛?
2.探心灵世界,悟士人突围与超脱。
填写下表,探究王羲之、陶渊明在行为上是如何超脱苦痛、力求旷达的?
王羲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生命的超脱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陶渊明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引壶觞以自酌……临清流而赋诗。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活动四:探寻晋人山水田园诗文的意义
拓展探究:晋人“山水的发现”的文化意义和生命启迪。
(三)布置作业
请结合本课所学和你的理解,给施蛰存、王若虚等人回信,充分阐述你对两篇作品入选教材理由的认识。(提示:内容、写法、语言、内涵和影响等)
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SOLO分类理论来进行课程设计和学习评估,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与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应该更高。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性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阅读和比较多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主题、艺术特色和价值意义等,提高其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SOLO 分类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分清学生的阅读能力层次,明确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并针对每个层次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
一是培养学生的多点结构思维。依据SOLO 分类理论和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高中生除少数处于单点结构或前结构层次外,大多处于多点结构及以上层次。对于前结构或单点结构层次学生,要引导他们向多点结构发展,学会多角度寻找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多点结构思维,但思维的角度可能还不够丰富,不够深入,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同时,学生的多点结构思维可能是杂乱无序的,这时,要引导他们学会归类整理,提高多点思维的层次性。在《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教学中,三个学习目标紧紧结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围绕任务情境“教材选入这两篇作品的理由”这一问题。三个学习目标分别从结构脉络、意象审美和思想内涵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价值,均是对“入选理由”的回答。完成了学习目标,“入选理由”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多个“理由”的梳理和挖掘,意在训练学生多点结构思维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的关联结构思维。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比较分析,把握作品思想主旨。关联结构层次的学生能够抓住文本中与主旨相关的环境描写、故事情节、细节描写等内容来进行,将其有机整合。例如《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学习目标2”和“学习目标3”通过探究两文中“山水的发现”(景物的描写),来理解作者“生命的觉醒”(作品主旨),培养学生的关联结构思维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拓展结构思维。抽象拓展结构要求学生从作品思想内涵,拓展到社会生活领域,运用作品的思想,认识现实现象,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学习目标3”通过探究“山水的发现”的文化意义与生命启迪,意在培养学生抽象拓展结构思维能力。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习材料不像传统单元或课文那样是固定的,但教师又不能盲目或随意选择阅读的文本,而是要根据学习目标适当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是联系教学目标。文本要与学习目标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知识和观点,并提高他们的思维结构层次。笔者在教学中选择《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正是基于“理解作品结构脉络,理解山水景物的描写及特点,以及作家对生命的认识及其当代价值”这一目标的。因为《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两文均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审美追求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目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二是文本内容丰富。选择丰富、多样、生动的文本材料可以使学生兴趣高涨,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历史,同时也提供更多思考和讨论的机会。除选择群文教学的主材料,即教学文本外,也要选择教学的辅助材料,即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支架材料。如《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教学中,为了理解作者的“生命苦痛”,设计时补充了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等,让学生对作者“生命苦痛”获得更加丰富、深刻的认识,符合多点结构思维训练的需要。
三是文本难度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要选择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文本。文本难度过高会让学生无法理解,难度过低会让学生流于表面的了解,因此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背景和语言能力等因素。《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中,“山水的发现”从文本中的景物描写入手,由此提升到对“生命觉醒”的认识,文本难度上由浅入深,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也体现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挑战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思维,进而提高其群文阅读能力。
四是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选择包含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历史和文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这些文本可以涵盖各种主题和领域,如社会、历史、人物、政治、艺术等。如《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围绕“生命的价值”来展开,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五是与当下社会的相关性。选择具有与当下社会相关性的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性,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现实意义,帮助他们掌握社会发展动态、认识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如《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活动四:拓展探究:晋人‘山水的发现’的文化意义和生命启迪”,着眼学生抽象拓展结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体现了内容与当下社会的相关性。
教师应当针对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可以设计诸如以下活动:
一是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群文阅读材料,思考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加深对群文的理解。如《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中,围绕“梳理作品行文思路”“找出文中有关写景、叙事的句子,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志”“作者生命之苦痛有哪些”等教学环节都可以展开小组讨论。
二是作品诵读。让学生选择古代诗词或文言文中的精彩句段,通过朗诵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如《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活动二:赏山水——感受作者超脱情志”教学环节,除了让学生赏析写景文字外,还可开展朗诵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魏晋时代作家笔下山水风景之美。
三是成果展示。学生分享他们对群文阅读的理解、思考和感受。可以是学生个人将思考的结果向小组内展示,也可以是作为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作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口头叙述,也可以用展台展示纸质材料,也可以用PPT课件的形式等等。
四是课堂写作。要求学生根据群文阅读材料的主题或情节,进行续写、改写或再创作。这样的写作任务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中,要求学生结合任务情境写一封回信,就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两篇文章的主题、文学手法和价值观等,使他们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思维得到相应的训练。
五是总结反思。总结反思可以是学生个人写学习日记、总结报告,也可以是小组的总结交流;可以是学习心得的分享,如口头报告或演讲,还可以小组形式进行观点辩论……这些总结反思的活动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群文内容,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批判性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SOLO分类理论的几个层次来设计和预设问题的答案,以引导学生从低层次的表面性思维,向高层次的深层思考和理解发展。
一是进行有层次的设计。我们可以在设计中有意识来训练学生的单点结构或多点结构思维,如可以通过填空、选择题等方式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单一的事实,例如文中的具体细节、人物的特点等;或让学生归纳和整理多个相关的事实,加深学生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如要求学生进行分类、组织或比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在关联性,以培养他们的关联结构思维;或让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抽象概括、评价、解释和创造性的思维,如要求学生进行文学批评、创意写作、情感表达等,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个人观点的表达。
二是预设问题的答案。根据SOLO分类理论,事先预设问题的答案,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回答,比照预设的答案,了解和评估其现有的思维层次是处于单点结构、多点结构,还是处于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如在《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群文阅读中,学生分析“陶渊明有哪些生命苦痛”这一问题时,如果只能回答出“瓶无储粟”(生活贫困),说明其思维层次为单点结构;如果能回答出“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没有生活技能),是谋生能力缺乏的“苦痛”,说明他对陶渊明物质上的“苦痛”认识达到多点结构;如果学生除了知道陶渊明物质上的“苦痛”外,还能找出“违己交病”“程氏妹丧于武昌”等精神上的“苦痛”,说明他的思维达到多点结构的更高层级。根据学生的回答,就可以清晰评估其思维的结构层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支持,逐步引导学生从表面性的记忆和理解转向更深入的分析、评价和创造。
总之,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利用SOLO 分类理论,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群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