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湃 丁秀棠
(1.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英法等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陆续进入普及化阶段。德国由于发达的中等职业教育以及较长的教育分流历史,高等教育的参与率不及欧洲基准(1)Justin J.W.Powell and Heike Solga,“Why Are Higher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Rates in Germany so Low?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24,no.1-2(2011):49-68.。但德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然于新世纪初超过50%。伴随着这一进程,过去近30年间德国高等教育突出的办学结构变化体现在私立高校份额的快速增长上。根据《德国教育报告》的新近统计,从1995年到2020年,高校新生中私立应用科学大学占比从0.9%上升至12.5%,私立大学占比从0.2%上升至1.2%。而公立应用科学大学占比仅从24.1%上升至28.8%,公立大学占比则从67.1%下降至51.8%。如果仅看应用科学大学的新生,其中有1/4选择了私立高校就读(2)Autorengruppe Bildungsberichterstattung, ed.,Bildung in Deutschland 2022. Ein indikatorengestützter Bericht mit einer Analyse zum Bildungspersonal(Bielefeld:wbv Media,2022),194-196.。私立高校,特别是私立的应用科学大学已经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了相当的竞争优势,并仍在快速发展中。统计显示,私立高校中近1/4成立不到10年,60%成立不足20年,约80%成立于两德统一后。因此,私立高校成为一种现象主要是在过去30年发生的(3)Andrea Frank et al.,Private Hochschulen Entwicklungen im Spannungsfeld von akademischer und gesellschaftlicher Transformation(Essen:Stifterverband,2020),10.。在德国这样一个将高等教育主要视为国家责任、公立高校占据绝对主体地位、甚至不收取学生学费的国度,收费相对高昂的私立高校为何能从边缘的配角发展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我国当前民办高等教育面临政策、观念、声誉、产权等诸多现实问题的背景下,深入探究德国私立高校的发展状况及其缘由,无论是对于民办高校的办学者抑或是政策制定者,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由于私立高校的飞速发展是在最近30年,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界对其关注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全面地忽视”(4)Andrea Sperlich,“Private Hochschulen in der deutschen Hochschulforschung. Oder: Noch nicht mal ignorieren! ”Die Hochschule:Journal für Wissenschaft und Bildung 17,no.2(2008):126-139.。联邦统计局专项统计数据的公布也不过10年。正因为如此,联邦教研部(BMBF)于2022年发布了对非公立大学研究的系列重大招标课题,旨在“减少关于非公立大学的科学可靠知识的现有不足”(5)BMBF,“Bekanntmachung,”https://www.bmbf.de/bmbf/shareddocs/bekanntmachungen/de/2022/04/2022-04-27-Bekanntmachung-Nicht-staatl-Hochschulen.html.。国内已有少量研究涉及德国私立高校。如胡劲松于1998年介绍了非公立高校的早期发展、类型结构、政策法规以及现存问题(6)胡劲松.初论德国的非国立高等教育——对其历史发展、类型结构、政策法规及其现存问题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8,(3):11-16.。张帆简要回顾了私立高校发展的历史,并以不来梅雅各布斯大学为例介绍了研究型的私立大学(7)张帆.德国私立高校的发展和变化——以不来梅雅各布斯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78-81.。刘莉、魏真同样追溯了私立高校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其特色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并得出若干启示(8)刘莉,魏真.德国私立高校的发展及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113-116.。张男星、王春春通过相关访谈了解了私立应用科学大学的若干优势(9)张男星,王春春.德国私立应用技术大学:差异与发展——访德国私立大学联合会董事会主席克劳斯·赫金[J].大学(研究版),2016,(6):4-9.。修春民介绍了私立高校在获取国家资助时面临的不公平问题(10)修春民.德国私立高校竞争激烈[J].世界教育信息,2017,(19):75.⑧“Daten Anhang-Bildung in Deutschland 2022,”https://www.bildungsbericht.de/de/bildungsberichte-seit-2006/bildungsbericht-2022/excel-bildungsbericht-2022/f1-anhang.xlsx.。这些文献为我们初步了解情况提供了参考,但大多文献年代稍显久远,且未触及私立高校的内部差异、分化以及形成原因,有必要对此开展全面深入的探究。
根据举办者划分,德国高校可以分为公立、教会立及私立三种。后两者统一被称为非公立(nichtstaatlich)高校,其中教会立高校在财政支持结构上与公立高校更接近,因此不是本文研究对象。从表1可以看出,私立高校从1995年的25所增长到2020年的112所,占比从7.6%增至26.5%。现在差不多每4所德国高校中就有1所是私立的。其中,私立的应用科学大学从20所增至84所,私立大学从5所增至28所。私立高校的数量虽然在最近几年因收购合并而稍许减少,但在校生数则一直在增加:25年间增加了超过18倍。1995年私立高校学生数占比不足1%,现在已经超过10%。这种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在校生数的增长。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增长发生在私立应用科学大学,其学生占所有私立高校的九成以上,而公立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占所有公立高校则不足四成。
①“Daten Anhang-Bildung in Deutschland 2022,”https://www.bildungsbericht.de/de/bildungsberichte-seit-2006/bildungsbericht-2022/excel-bildungsbericht-2022/f1-anhang.xlsx.
私立高校与公立高校在学位授予方面并无区别。大学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学位需额外的认证程序),应用科学大学可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表2展示了2020年入学新生所学专业类的占比情况。可以发现与公立高校相比,私立高校的专业布局更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经济学类专业,在私立高校新生中占比为36.6%,其在公立高校新生中占比为14.3%。心理学也是私立高校布局较多的专业,占私立高校新生的12.8%(在公立高校中仅占1.7%)。此外,健康科学(含健康教育、健康科学及管理、非临床的保健疗法护理及管理)专业的新生占私立高校新生的9.6%(在公立高校仅占1.5%)。私立高校在人文学科、数学、工学等的专业布局远低于公立高校。从私立高校新生在各专业类新生中的占比也可以看出类似特点。心理学专业类中有超过一半(55.5%)、健康科学专业类中有接近一半(47.9%)、经济学专业类中有接近1/3(29.6%)的新生在私立高校就读。专业布局的特点各有原因。比如,对公立大学心理学专业的需求多年来一直超过了学位供给,导致了公立大学非常严格的录取标准,因此很多学生选择私立大学。私立高校对卫生健康类专业的学术化和对该领域毕业生的高需求做出了更快速的反应。经济学相关专业具有庞大的毕业生需求,且办专业成本相对较低,被称为“书本科学”(Buchwissenschaft)。而成本密集型的理工科专业则不是私立高校的布局重点。
私立高校的地域分布高度不平衡。提供远程学习服务的高校大多集中于萨尔兰州和汉堡。这两州的学生有约1/4就读于私立高校。一些地方的企业高度集中、学生需求量大、属于大城市,如北威州、黑森州、汉堡和柏林,形成了具有吸引力的办学条件,私立高校学生比重较高。除柏林外的德国东部私立高校的学生比例很低。各州对于私立高校的政策框架条件差异也对地区布局产生影响。如北威州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对于私立高校获得国家认可有更开放的态度,因此其私立高校的学生较多。私立高校更愿意设在多年就对无高考成绩的人开放高等教育的联邦州,如汉堡。此外,各州当地高校间的竞争情况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当已有的高校尚未开设某些专业或已有专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就为私立高校寻找所谓的“利基市场”提供了机会。
除学校数和在校生数的变化外,私立高校开始出现类型分化乃至部分融合的趋势。德国科研捐赠者协会(Stifterverband)的两份研究报告根据授予学位层次以及专业范围的不同,将私立高校分为五种(11)Andrea Frank et al.,Rolle und Zukunft privater Hochschulen in Deutschland(Essen: Stifterverband,2010),22-23; Andrea Frank et al.,Private Hochschulen Entwicklungen im Spannungsfeld von akademischer und gesellschaftlicher Transformation(Essen: Stifterverband,2020),15-16.:第一种是学术升级型,大多是本科层次的应用科学大学,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学院,主要将卫生健康、信息技术与媒体运营、商业或贸易领域内原先采用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学术化”至本科层次。第二种是灵活就读型,大多是本科层次的应用科学大学,主要满足远程学习、在职学习、职业整合式学习等灵活就学需求。第三种是职业导向型,提供从本科到硕士层次非常广泛的专业类别,突出特征为就业导向、高效就读、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通常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这三种均属于应用科学大学。第四种是专家型,具有在大学水平上开展研究和教学的学术抱负,有权授予博士学位,但仅专注于经济学、法学、公共政策等少数几个学科。第五种是洪堡型,是与专家型具有类似学术水平的大学,但更加重视多学科和跨学科性,目的是在研究和教学中发展跨学科的能力。这两种属于研究型大学。可见,私立高校的类型分化较为突出。跟整个系统中大学与应用科学大学分类发展(12)彭湃.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50年:起源、发展与隐忧[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3):98-109.③Andrea Frank et al.,Private Hochschulen Entwicklungen im Spannungsfeld von akademischer und gesellschaftlicher Transformation(Essen: Stifterverband,2020),15-16,22.类似,私立高校中的大学仍有精英化取向,而应用科学大学则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方面特征明显。
表3展示了五种高校的数量、规模、代表性学校及学生构成。2019年这五种私立高校中,职业导向型高校有34所,学生占比为51%;灵活就读型高校有12所,学生占比为26%;学术升级型高校有47所,学生占比为16%。而专家型和洪堡型高校分别有9所和4所,学生占比分别为4%和3%。其中,学校规模最大的是灵活就读型,平均学生数超过5000人,这主要是因为这类高校中有少量多点办学及提供远程教育的高校,如学生数超5万的FOM经济与管理学院、超2万的IUBH国际学院、超1万的汉堡远程学院。绝大多数的私立高校学生数不足5000人。
从时间跨度看,职业导向型高校自2010年开始学生占比大幅增加,而学术升级型占比大幅下降,其他类别高校的学生比例较为稳定。私立应用科学大学类型特征出现了交叉融合的趋势,学术升级型、灵活就读型与职业导向型之间的差别不再特别清晰。许多高校正在扩大专业范围:例如较早的学术升级型高校在增加更广泛的经济学专业。许多高校正在扩大学位范围,越来越多地尝试提供硕士学位。更多高校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以满足目标群体对更大灵活性的需求。
德国的公立高校属于公法实体,而私立高校的法律形式稍显复杂。根据2017年的统计,私立高校中有44%属于有限责任公司(GmbH),40%属于非营利性有限责任公司(gGmbH),各有6%属于私法及民法的基金会法人(Stiftung)和注册协会(Verein),还有3%属于非营利性的股份公司(AG),以及1%不明确法律形式(13)Sonja Herrmann,“Private Hochschulen in Deutschland. Eine Bestandsaufnahme deutscher Privathochschulen und empirische Vergleichsanalysen zwischen Studierenden privater und staatlicher Hochschulen”(Doktor diss.,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2021),56.。这其中仅有GmbH是营利性的,其他法人均为非营利性机构。非营利性机构具有税收上的优势,比如免收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贸易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但不允许向股东分配所得,并且必须履行定期证明义务,证明其所得仍然用于非营利性目的。专家型和洪堡型的私立高校属于研究型大学,需要负担较高的科研成本,不太可能仅靠学费维持,因此大多是由非营利的基金会出资举办,其投入具有长期性;而学术升级型、灵活就读型以及职业导向型的私立高校大多直接面向市场,主要是教学型高校,必须提高收入以覆盖支出乃至营利,因此其中不少采取GmbH或者gGmbH的法律形式。尽管私立高校的名称五花八门,还是有不少高校直接把法律形式放进校名以明示其非营利性。
如表4所示,从支出结构看,私立高校的资本性支出占比稍低,用于人员、房产与建筑维护或租金等的事业性支出占比稍高。从收入结构看,公立高校和教会立高校基本不依赖学生的学费收入,但私立高校支出的50.6%来自学生学费。根据2019学年的学费数据,公立大学为105欧元,公立应用科学大学为140欧元,教会立大学为248欧元,教会立应用科学大学为500欧元,而私立大学为7671欧元,私立应用科学大学为3817欧元(14)“Daten Anhang-Bildung in Deutschland 2022,”https://www.bildungsbericht.de/de/bildungsberichte-seit-2006/bildungsbericht-2022/excel-bildungsbericht-2022/f1-anhang.xlsx.。平均来说,私立高校的学费是公办高校的40倍左右,是教会立高校的10倍左右。但与英美国家的同类高校相比,德国私立高校的学费水平并不高。并且调查表明,虽然私立高校的学生认为学费过于昂贵,但其中有约30%获得了BAföG津贴,13%曾获过奖学金,17%曾获助学贷款,13%获得过私立高校本身的资助(15)Matthias Diermeier and Wido Geis-Thöne, Private Hochschulbildung für eine resiliente Transformationsgessellschaft(Heidelberg: Verband der Privaten Hochschulen e.V.,2023),40.④Statistische Bundesamt,“Statistischer Bericht-Finanzen der Hochschulen 2021,”https://www.destatis.de/DE/Themen/Gesellschaft-Umwelt/Bildung-Forschung-Kultur/Bildungsfinanzen-Ausbildungsfoerderung/Publikationen/_publikationen-innen-finanzen-hochschulen.html.。与私立高校恰好相反,公立高校和教会立高校的举办者投入(即各州的公共财政拨款)占比超过40%,是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而私立高校的举办者投入仅占支出的1.8%。私立高校与公立高校均有接近四成的支出来自经济活动与财产收入,主要为公立高校附属医院管理收入以及私立高校的投资收入与服务收入、继续教育及社会服务收入(16)由于私立高校的治理结构相对不透明,对于营利性高校的投资及服务收入,目前还没有相关结论。。来自公共部门(联邦及州政府)和其他来源(德国科学基金会、欧盟等其他国际组织以及产业界)的第三方资金,占私立高校总支出仅有4.3%,但在公立高校中占比为14.5%。总体而言,私立高校高度依赖学费以及经济活动收入,在财政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远不如公立高校以及教会学校。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已有少数私立高校破产解散或被合并。虽然GmbH没有披露财务信息的义务,因此其营利情况特别是股东分配所得情况并不清楚。但私立高校总体的支出是大于收入的,可以推断出除少数大规模的远程大学外,私立高校的实际营利性并不突出。
私立高校的迅速发展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并且不同类型私立高校发展的缘由也有所差异,不可一概而论。需要指出的是,私立高校大发展的起点很低,90年代初其在校生比重不足1%,这使得其发展潜能巨大,成长曲线可以非常陡峭。在此前提下,社会环境、政府治理要素以及私立高校自身的表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新自由主义和新公共管理主义对高等教育领域的私有化有着重大影响。崇尚竞争和去管制的改革氛围使得政府和民众对私立高校发展总体上持支持态度。特别是,美国私立研究型大学的竞争力给了德国参考借鉴。高等教育界及社会舆论期待德国的私立大学也能取得类似的成功。像不来梅雅各布斯大学等高校的成立就诞生于此背景中。其次,劳动力市场在发生变化。人们对于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一份稳定且有收入前景的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于能否找到好工作的担忧也比上世纪90年代高出很多。因此,人们更倾向于自主选择不同类型以及不同优势的高校以满足自身所需。人们更多将教育作为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对于承担相对高昂的学费持更为开放的态度。私立高校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并利用了这种社会心态。第三,对公立高校已经存在了较长时期的抱怨。社会舆论不断批评德国大学对教学和学生的指导支持不足、人满为患、辍学率高、应对普及化趋势反应不够及时、满足多元学习需求较为滞后等等。这让人们对于私立高校的进入抱有一定期望。第四,不少热心办教育并看到市场机会或者有志开展教育改革的人物不断涌现。而公立的同类高校间竞争是不足的,这使得高等教育市场的新进入者能够快速识别并占领所谓的“利基市场”。第五,博洛尼亚进程统一了欧洲的学位授予,这在形式上对私立应用科学大学是有利的,因为它们同样可以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而不是2000年之前人们所担心的次于大学的“二等”学位。最后,私立高校也不断抱团取暖,积极争取社会各方支持。比如,德国私立高校协会(VPH)于2004年成立,代表私立高校发声。该协会聘请了毕业于私立汉堡Bucerius法学院的联邦议员、自民党团教育政策发言人瑞亚·施罗德(Ria Schröder)作为董事会成员。整体社会环境是宽松的、支持的,有通过发展私立高校来增加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多样性、竞争力和灵活性的意图。
德国对办高校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资格限制,总体上公立与私立高校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成立并运营私立高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的程序。第一个程序是获得国家认可(Staatliche Anerkennung)。国家认可的条件在《高等教育框架法》(HRG)第七十条有明确规定,具体包括:1)教学和研究旨在为学生的职业活动做好准备,为他们传授相应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使他们能够开展科学或艺术工作,并在自由、民主和社会宪政国家负责任地行事;2)单独或与其他机构联合开设若干学习专业/学位项目(Studiengang);3)入学申请人符合相应公立大学的入学要求;4)全职教师满足公立大学的入职要求;5)机构成员采用适用于公立大学的原则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17)“Hochschulrahmengesetz(HRG) ,”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hrg/BJNR001850976.html.。从中可见,私立高校的国家认可条件是参照公立高校,与公立高校类似的。获得国家认可后,私立高校授予的学位等同于公立高校授予的学位,学生也有资格获得BAföG资助。由于联邦各州具有教育与文化主权,因此私立高校的国家认可由各州的文教负责部门具体实施。各州的具体规定不同,一般会要求办学者提交符合前述条件的文件,包括最近几年的细节性财务计划。各州对于HRG第七十条的贯彻程度实际上影响着当前各州私立高校布局高度不平衡的格局。第二个程序是通过专业认证(Program Akkreditierung)。专业认证的要求对所有公立和私立大学都是一致的,以保证不同高校的专业之间的可比性和渗透性。有两种不同的认证程序,一是针对单个学士或硕士专业的专业认证;二是针对质量保障的系统认证,获得系统认证后可以灵活设置新的专业。专业认证由高校提出申请,由经过认证理事会(Akkreditierungsrat)许可的若干家认证机构根据相关标准委托专家组开展(18)Akkreditierungsrat,“Akkreditierungssystem,”https://www.akkreditierungsrat.de/de/akkreditierungssystem/akkreditierungssystem.。第三个程序是机构认证。机构认证在高校顺利运营了若干年后开展。该程序由各州负责的文教部门提出申请,由科学理事会(Wissenschaftsrat)代表联邦各州实施,旨在检查非公立高校是否能够提供符合公认科学标准的研究和教学。认证标准包括机构愿景、概况与发展目标、管理架构、组织与治理、教职员工、教学、研究与艺术实践、空间与设施配备、财政等方面内容。自2010年始,对于初创期间的非公立高校,科学理事会还设立了概念审查(Konzeptprüfung)程序,以便在国家认可程序之前的高校成立早期阶段就能做出科学判断。科学理事会为认证工作制定了详尽的手册供私立高校参考(19)Wissenschaftsrat,“Leitfaden der Institutionellen Akkreditierung nichtstaatlicher Hochschulen,”https://doi.org/10.57674/bh4z-k018.。2001年至2020年间,机构认证或再认证程序中的“否定”决定占10%;2010年至2020年间,概念审查程序中的“否定”决定则占45%(20)Andrea Frank et al.,Private Hochschulen Entwicklungen im Spannungsfeld von akademischer und gesellschaftlicher Transformation(Essen: Stifterverband,2020),28.。虽然仍有举办者抱怨各种程序较少考虑私立高校的特殊性,但三阶段的认证程序使得成立并运营私立高校成为政策上较为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事业,并且也保证了质量底线。换句话说,德国的私立高校办学只面临经营性风险,而非政策性风险。正因为如此,私立高校在2000年前后发展开始加速。
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概念不应窄化理解为毛入学率达到50%,它更加意味学习者的内涵、入学机会和条件等许多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质变。(21)黄福涛.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检视与反思——基于历史与国际比较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22,(3):33-42.从学习者的内涵看,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的过程中,德国的“非典型学生”明显增加。与之相对的典型学生,一般是指19-24岁之间、参加过“高考”(Abitur)具有高等学校入学资格、没有子女、全日制在校就读的德国学生。他们的就读需求大多被公立高校满足,而非典型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容易被其忽视。从入学机会和条件看,大量完成了双元制职业培训在企业工作的人需要在其专业领域内获得更高一级的资格,这些人一般没有高考成绩也没有上过大学,更加希望以非全日制在职就读的形式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公立高校难以接收没有高考成绩的学生,也难以满足他们灵活就读的需求。对于希望在工作的同时继续接受教育的专业人士来说,在私立高校学习特别有吸引力。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术升级型高校的学生有三成采用远程学习,有近四成采用双元制学习。灵活就读型高校的学生四成在30岁以上,一半以上采用非全日制就读,六成以上采用远程学习形式。职业导向型高校的学生有近一半非全日制就读,近四分之一在30岁以上。显然,私立高校在满足非典型学生的多元需求方面实现了精准定位和“量身定做”。正因为如此,那些私立高校只招收“有钱人家笨孩子”的刻板印象被破除了。基于大规模调查的计量显示,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移民背景、居住地的人口密度(城乡)、学生高考成绩对是否在私立高校就读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而家庭收入水平较高、兼职就读、基础教育阶段没有留级过的学生、对成功完成学位的概率评价较高的学生、更期待学位能带来一份好工作的学生更有可能就读私立高校。甚至在就读经济学类专业的子样本中,家庭收入对是否就读私立高校也无统计影响。但在就读心理学类专业的子样本中,就读私立高校的学生高考成绩明显更差一些(22)Sonja Herrmann,“Private Hochschulen in Deutschland. Eine Bestandsaufnahme deutscher Privathochschulen und empirische Vergleichsanalysen zwischen Studierenden privater und staatlicher Hochschulen”(Doktor diss.,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2021),63-84.。总体上可以认为私立高校学生是一个异质性较强,但并非学业更差的群体。德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CHE)认为私立高校的成功是基于以下五项要素的综合:一是市场导向,针对了明确定义的学生目标群体;二是实践导向,所办专业是针对描述非常清楚的职业,旨在为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三是目标导向,给学生的学习作为投资的“成功承诺”;四是学生导向,以更低的生师比给学生更好的个别指导和支持;五是需求导向,学习形式和课程组织能够满足学生的灵活需要。(23)Jens Engelke et al.,Erfolgsgeheimnisse privater Hochschulen: Wie Hochschulen atypische Studierende gewinnen und neue Zielgruppen erschliessen können(Gütersloh: CHE,2017),7.在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促进终身学习、提升继续教育参与率的德国国家战略中,私立高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与公立高校相比,私立高校在如下方面已经形成了特色和优势。首先,从师生之间的指导关系看,私立高校因普遍规模小于公立高校而使得它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支持、服务导向和责任承担。私立应用科学大学平均学生数只有公立应用科学大学的46%,私立大学平均学生数只有公立大学的7%。与人满为患、资源不足、设施陈旧的公立高校相比,私立高校大多采用小班化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并且有更多时间与学生交流,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学生亦可享受更多更新的设施设备资源。其次,私立高校采用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在制定课程时征求了企业界的意见;其教育通常与大型公司的实习和项目相结合,教师通常直接来自企业,他们可以将新趋势直接传授给学生,也可以使用真实的案例以更具吸引力和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授内容。因此许多学生有望直接在这些公司开始职业生涯。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比例远高于同类公立高校。德国电信公司表示,私立大学在与企业合作方面走在了前面。该公司在双元制框架内与几所私立高校合作,并重视学生在那里获得的实践经验(24)Julian Schmidt-Farrent,“Private Hochschulen:Warum immer mehr junge Menschen für ihr Studium zahlen,”https://www.sueddeutsche.de/wirtschaft/hochschulen-studium-privat-kosten-1.5586196.。这种合作也为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增加了影响力,比如毕业论文选题由企业来确定。第三,私立高校聚焦于较窄范围的专业教育,具有更固定的课程结构和组织更为严密的学习设计,学生能比在公立高校更加专注高效地完成学业。私立大学有90%以上的学生在标准学习期限内完成学业。其辍学的可能性明显低于公立大学。第四,私立高校要比公立高校更加重视教学。比如在私立应用科学大学的教授聘任中,博士学位有时不是强制性要求,工作经验与成果也同样重要,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比科学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高校还从产业界聘请了大量的兼职教授(不超过教授总数的50%)。教学属于私立高校的中心任务,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和教授的个别指导至关重要。尽管前述特色优势似乎只是一种宣传和营销材料,但实际上它们得到很多研究的支持。比如有研究发现,几乎80%的私立高校学生在3.5年多一点的时间(大约7个学期)就完成了本科学业。相比之下,公立高校的这一比例仅稍高于60%。对于兼职就读的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私立高校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学业,主要是因为在私立高校教师的个别指导更多,师生间的互动更多。对全国及巴伐利亚州数据的追踪研究发现,私立高校学生的起薪更高,求职所需时间更短(25)Sonja Herrmann,“Private Hochschulen in Deutschland. Eine Bestandsaufnahme deutscher Privathochschulen und empirische Vergleichsanalysen zwischen Studierenden privater und staatlicher Hochschulen”(Doktor diss.,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2021),125-159.。
高等教育需要创新以帮助学生应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德国的公立高校虽然也因放松管制以及竞争性融资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办学的自主性,但它们仍然主要在“向上”竞争公共财政拨款和经费,因此在面向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建树不多。私立高校在人力资源、预算管理与许可、高效管理决策方面具有结构和内容上更大的自由空间,因此可以开展各种教育改革,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美国私立研究型大学学习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部分私立大学的成立初衷就是为了开展教育改革。例如,2003年成立的齐柏林大学是一所研究型的私立大学,旨在根据洪堡教育理念开展研究和教学的创新,为解决国际、国家和区域层次上最紧迫的未来问题作出贡献。该校在跨学科、数字化转型、可持续性、国际化、平等和多样性五个主题上开展改革。虽然该校只有文化与传媒、商业与经济、政治与社会科学三个学院,但在2020年的CHE德国学科排名中,其经济学学士和硕士项目与公立的法兰克福大学并列第一;政治学、行政学和国际关系(PAIR)的学士和硕士项目也在德国名列前茅(26)Zeppelin University,“About us,”https://www.zeppelin-university.com/university/about-us/about-us.php.。私立应用科学大学更是走在改革前沿。例如,2017年成立的柏林CODE应用科学大学仅有3个本科专业,专门培养软件工程、产品管理及互动设计方面的数字产品开发人才。该大学以“好奇心导向的教育”为理念,将学程分为导向学期、核心学期与整合学期。校园设置在有大量公司的产业园区,这些合作伙伴公司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大学,还提供项目创意、各种技术和数据的访问权限。CODE 致力于打造一所集数字技能、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实践项目和个人成长于一体的新型大学(27)CODE,“Curiosity-Driven Education,”https://code.berlin/en/concept/.。FHDW应用科学大学虽不能授予博士学位,但通过与国外大学合作,让学生有机会获取合作高校面向产业需求并受德国认可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28)FHDW,“Berufsbegleitende Promotion,”https://www.fhdw-hannover.de/docto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2014年成立的勃兰登堡医学院的合作伙伴医院承担了学生大部分的学费,并提供师资和研究项目,以换得毕业生在医院完成五年的临床专科培训,以培养技术娴熟、具有社交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医疗人员(29)MHB,“Clinics and partner institutions,”https://www.mhb-fontane.de/clinics-and-partner-institutions.html.。私立高校的灵活姿态避免了繁文缛节,使得各种各样的校际、校企、校地合作创新成为可能,成为其“战略优势”。
笔者在表5中列出了中德两国私立高校及其发展的异同。可以发现,两者在发展背景、选址布局、经费结构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在快速发展的时间段上有很多并行和重合的地方。而两者在类型层次、法律形式、学位授予、竞争地位及生源筛选方面则有较大的差异性。并且,我国的民办高校发展更快,以在校生占比为指标的相对规模大约为德国的两倍(20%对10%)。此外,我国民办高校在集团化办学、资本化运作等方面已经比德国的同行走得更远。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入深化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主题,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大背景下,从德国私立高校的办学中能够获得有益的启示。
首先,政策上的平等对待是促进私立高校发展的基本原则。政府鼓励、支持抑或规范民办高校发展,其本质是为了优化整体高等教育体系,增强其内外部适应性。因此,要从系统全面的角度对待民办高校的治理。而平等对待、不特殊优待也不歧视是最基本的治理原则。德国私立高校在快速发展中,并未出现系统性的质量与声誉问题,其中政府发挥的“有为之手”作用贡献不小。在法律地位、准入与质量标准上对公立和私立高校平等对待,并且特别注重认可、认证、评价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从各种政策中并未发现对私立高校有特殊的支持措施。在专业认证上,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都需要开展;在颁发学位上,同类型的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也具有平等地位。如果说德国私立高校有什么学理上的特殊性的话,那么这种特殊性更多体现在所提供教育服务的私人产品性更加突出。这与我国对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对于我国的民办高校治理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是平等对待。特别是在底线质量治理上不需要区分公立还是民办学校,应该有同等要求。民办高校应参与到现有的教育评估认证体系中去。另外,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应该被给予充分的办学自主权,特别是自主招生权、师资聘任权和专业设置与调整权。
其次,与公立高校的差异化竞争是私立高校发展的不二法则。德国的私立高校努力吸引具有不同动机的学生并提供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教育体验,形成与公立高校的错位竞争,避免成为“二等”高校。德国经济研究所(IW)受私立高校协会委托的调查研究发现,私立高校的学生比公立高校的学生在就读动机上更倾向于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更高的薪水期望以及准备应对工作世界的不确定性和提升自主能力。并且,私立高校的学生在“以自我负责的方式处理繁重工作”“识别客户的需求并适当地满足他们”“在工作环境中迅速和自信地做出决定”“创造性使用数字技术”等方面认为专业学习给其未来职业生活做好准备的评价均高于公立高校的学生(30)Matthias Diermeier and Wido Geis-Thöne, Private Hochschulbildung für eine resiliente Transformationsgessellschaft(Heidelberg: Verband der Privaten Hochschulen e.V.,2023),30-39.。德国私立高校的服务对象是非常明确的,其教育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区别于同类的公立高校,比如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鲜明的就业导向、更好的个别指导等。正因为如此,学生从学校中所获得的“增值”是满足其期待的,他们能够更快地找到工作,所获得的起薪也更高。与之对比,我国的民办高校主要扮演的是教育财政补充者和教育机会供给者的角色,提供的是一般性、普适性的教育,而不是针对其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合适性教育(31)彭湃.教育竞争的新趋势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N].人民政协报,2023-05-17(10).。在这一方面,德国私立高校的差异化竞争和针对性教育值得我国民办高校学习。
最后,提供独特的社会价值是私立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我国的民办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应纠结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办学性质,也不能产生“做教育生意”而非“办教育事业”的社会观感,而是要从为社会提供独特价值的角度审视自身。德国的私立高校在提供教育改革样板、提升非学术家庭的高等教育参与率、通过增加教育机会供给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终身学习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社会贡献。特别是在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变化多端的工作世界时,私立高校能极其灵活地应对这些挑战;并且,私立高校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极高的异质性,提升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特别有利于人们职业的重新定位升级和社会进步。对于我国的民办高校来说,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以更加宏大的视角和历史的纵深审视自身,深入分析自身在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作出什么样的社会贡献。唯有如此,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