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红王妃》中打破社会固有世俗价值体系的生态女性主义

2023-11-18 18:28王晓惠
新楚文化 2023年20期
关键词:玛格丽特

【摘要】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德拉布尔·玛格丽特的《红王妃》是宫廷回忆录的灵感小说,用两个时代不同的女性故事书写了女性思想和女性光辉。本文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女性主义以及世俗化理论剖析社会环境下女性的思想和特质,以及在不同文化政治背景下独特的女性魅力。

【关键词】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红王妃》;打破世俗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0-0031-04

一、引言

德拉布尔·玛格丽特是英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也是对当代极具影响的女性主义者,她对女性心理描写极其细腻且能反应女性心声,玛格丽特的小说涉及题材广泛且视野开阔,表现手法别具一格。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包括《夏日鸟笼》《金色的耶路撒冷》等,多以知识女性的身份为背景去描写,体现知识女性在社会背景下的女性视角和观念。70年代的作品主要包括《针眼》《象牙门》等,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多文化的积淀视角构建了女性与社会发展甚至是政治经济背景之间的联系,所传递的内容发人深省,对当代女性在社会大环境下的生活和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而《红王妃》是玛格丽特源于两个世纪前用朝鲜文写成的一本宫廷回忆录获得灵感写就的一部小说。作者在序言中称,这部回忆录让她寸步不离地紧随着红王妃,从一个章节到另一个章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她觉得红王妃似乎有求于她,但所求为何却很难说清。或许只有通过小说中的描述能给出一些答案。

《红王妃》这部小说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章节,分别以红王妃和现代的芭芭拉·霍利威尔博士为主人公,展现了不同时代女性在不同价值体系中敢于打破世俗传统,质疑固有价值体系的女性主义群像。不同女性在应对不同问题时所展示出来的风格迥异却又有共通之处的精神内核,她们有的心狠手辣,唯权力是图;有的为爱吞声,瞻前顾后,隐忍多年;有的容貌姣好,才气过人,却也要察言观色,做小伏低;有的在等待和波云诡谲的宫廷生活中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克制自我的习性。她们都是不同的女性,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与生俱来的不同的特质,她们都有对现实的妥协,却也都有想要冲破固有价值体系的欲望和野心。

二、对固有世俗价值体系的批判

根据贝格尔的世俗化理论,指的是现代西方从经验史上可以观察到的一些极其重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宗教作用弱化了。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一个历史性过程,包括文化、意識和社会三方面。最近关于这一话题的辩论受到两种范式的严重影响:阿萨德的解构主义和查尔斯·泰勒的天主教观,以及黑格尔修正主义。但将它们置于更长的争论历史中,这些争论主张世俗化的现实,并主张“世俗”是一个历史构建的类别,包括激进神学和印度人类学的论点。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对现实的等级秩序的含蓄主张,即政治,被视为比宗教更真实的存在。

小说《红王妃》中的红王妃身处的环境就受到很强大的世俗观念所限,这也是朝鲜封建王朝根深蒂固的历史性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产物。

小说中的红王妃是官宦家族培养起来的大家小姐,童年就被选中作为王储的妃子,1744年结婚时才10岁。但深受宫廷教育体制洗礼和深受中国儒家价值体系影响的红王妃却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不停地对固有的价值体系产生怀疑和批判,可见其女性主义打破常规和世俗的觉醒。在一个尊崇儒家文化的国家,关于两性的身体接触的律令十分严格,异性严禁身体接触,由此红王妃便联想到了朝臣们对于一个男性伸手去救快要淹死的嫂子或者弟媳便是作风不当有辱家风的看法,以及伯纳丁·德·圣皮埃尔的《保罗与维吉尼》中一个情节是贞洁女子维吉尼亚在遭遇沉船时拒绝脱衣逃生,尽管距离海岸只有咫尺之遥,但在爱人眼皮下最终活活淹死的讽刺事件。在天花四起时,要用米糕和草药虔诚地祭拜“天花精”,只要好好祷告,献上祭品并把它当作尊贵的客人以礼相送,天花精便会另寻栖息之地;以及红王妃的二儿子出生,国王陛下和王后坚持要验全身,发现胎记与刚去世的女儿相同时就坚持认为红王妃的新生儿是女儿,对此红王妃都嗤之以鼻,觉得难以置信,认为这一切十分荒诞可笑,纯属无稽之谈。在国王陛下明令禁止举国饮酒时,一次国宴上,国王陛下尝了酒杯装的水以后却大发雷霆,大声呵斥为什么酒杯装的不是酒。红王妃认为这是一场可悲的闹剧,暴露了官僚主义体制下的弊端,以及统治者反复无常、异想天开的乖戾行为。并且由此联想到现代欧洲残存的君主制为社会进步留下了奇怪的注脚。虽然红王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她不喜中国的裹脚文化,认为三寸金莲十分荒诞;她作为王储的妻子要时刻保持礼节且服装得体,但她却同时也十分欣赏情敌——王储的妾侍身着的短款上衣,认为这个款式好看极了。正如红王妃所作的诗:

“是谁抓你又放了你,鱼儿啊!

放入我花园的池中,难道就能自由徜徉

你来自北方哪一片清澈的大海

陷身于这小小的水池?”

三、女性的实力与野心

朱丽叶·米切尔认为,父权制的基础主要是精神上的,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社会偏见夸大了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导致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因此,任何成功的妇女革命都必须涉及资本主义和父权制,这两者是相互加强和相互依存的。同时提出了研究女性主义的四个因素:生产、生育、性和儿童社会化。她认为这些因素需要综合起到作用,就算最关键的经济因素解决了也无法彻底解决女性处于劣势地位的根本问题。从《红王妃》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性的天生理性也许是社会将之过于夸大了,可能受到了几千年来传统父权制度思想根深蒂固的重大影响。

红王妃的时代是一个封建王朝,是一个父权制衡女性的时代,女性更多时候是男性的附庸和归属品。但即便是在如此封建糟粕的时代,我们也能看出女性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自谋出路和敢于突围,即便是在世俗眼中不那么善良的女性角色,作者也体现了其封建制度下的两难和步步为营,使女性角色不光是善恶分明那么简单,每一个角色的行为都有其背后自洽的逻辑和想要挣脱桎梏的精神。包括转移到现代部分的小说主人公芭芭拉·霍利威尔博士、情人占·范乔斯特的妻子,甚至是她们要领养的中国孤儿陈建依。每个女性角色都丰满而独立,取舍艰难又时刻保持着清醒。

我们可以从《红王妃》中比较典型的几个女性角色看出这些特质。

《红王妃》中的王储完婚后又新纳了两个妃子,第二妃子朴英爱是王太后的侍女,也就是王储继母的侍女,这在当时如果王储要纳此人是乱伦的说法,因此王储一直向国王陛下保密。侍女是一个面容姣好,且颇通诗书的,很有魅力的女人,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她倘若不勾搭王储也许可以在浣衣局保全一生,但却不甘平凡。王储的妹妹崇夫人,在丧夫以后领养了一个孩子,她因为想要靠近权力的中心,与王储走得甚为密切。在王储被国王陛下杀害以后,崇夫人又把注意力放在了红王妃与王储的儿子小王孙的身上,不停地挑拨离间,疏远母子关系及小王孙和小王孙妃之间的关系,她希望有朝一日小王孙登基,她可以当摄政母掌权。王储的另一个继母尚惠娘娘,因膝下无子一直把王储思棹当成亲生儿子和未来的继承人在培养,她不停地协调着王储思棹和国王陛下之间积怨已久的矛盾,然而最后还是无法化解,在朝臣议论纷纷、王储思棹对打仗游戏上瘾和对国王反叛之时,即便王储十分热情地招待了尚惠娘娘,尚惠娘娘也明确表示以后要站在国王这边。她这么做兴许想保全的是国王,也兴许想保全的是自己,但是在王储思棹被赐死以后,她不到两年就承受不了丧子之痛,抑郁而终。尚惠娘娘死后,年轻的王后——比国王陛下小十几岁的小新娘也渐露锋芒,公开与红王妃为敌……

这些女性角色在强大的世俗环境下,懂得适时冲破世俗的桎梏,在可能的范围内实现自己的野心。

四、女性的生态主义和母性光辉

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是女性的统治与非人类自然的统治之间存在的重要的历史、象征和理论联系。在凯伦·沃伦的《环境道德》一书中,她认为由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统治之间的概念联系位于以统治逻辑为特征的压迫性男权概念框架中,传统女性主义的逻辑要求将女性主义扩展到包括生态女性主义在内,生态女性主义为发展独特的女性主义环境伦理提供了框架。她的结论是,任何女性主义理论和任何环境伦理,如果不认真对待妇女和自然相互联系的支配,都是不够的。根据中国学者鲁枢元的研究,生态又分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层面。奈斯引入的深层生态学范式的第一个特征是用一种关系的全场图像取代人或自然二元论,在这种图像中,人不仅仅是“在”他的环境中,而是本质上“属于”它。根据奈斯的说法,第二个深层生态学前提是远离人类中心主义,向所有现存物种的生物平等主义迈进。深度生态学的第三个领域假设是多样性和共生原则:一种生存和让生存的态度,一种生命形式之间有益的相互共存。对于人类来说,这一原则有利于文化多元化,有利于对来自非洲、中国、澳大利亚土著方式等的丰富传统的欣赏。

再回到小说《红王妃》中,小说全篇描写都体现了红王妃对子女深切的爱和寄托的希望,在红王妃第一个孩子病死以后红王妃痛不欲生,但好在第二个孩子的出现排解了她的痛不欲生,在王储思棹被处死以后,红王妃宁可把儿子送给国王陛下抚养也不愿他有一点步入王储思棹后尘的可能性,哪怕只是一点。好在王储思棹的儿子王孙和他的父亲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且特别喜欢答师傅问的各类有关政治议题的问题,这都是王储思棹深恶痛绝的。而王储思棹在世时,对于儿子的爱就吝啬许多,且带有些许目的性,每次王孙上课的问答全部细节,王储思棹都要求太监抄好交给他过目,为了使王储思棹不多想,红王妃特地买通了太监,不去记载国王陛下过分夸赞王孙的话以及贬低王储思棹的话语。可见母爱天性与生态自然融为一体,是无私的,而不像男性那样带有目的性、以人的利益为中心。王储的妹妹崇夫人虽野心勃勃,但又在王储威胁其儿子性命想让崇夫人在父王面前开脱说情去温泉远离皇宫一阵子的时候,本不愿搅入父子斗争的崇夫人为了养子,凭借自己超凡的辩论艺术劝服了国王陛下。红王妃的婆婆尚惠娘娘虽然最后站在了国王陛下的那一边,但其出发点是为了保全李家的江山,在王储思棹被国王赐死以后,尚惠娘娘也痛不欲生,深深自责,转而悉心照料小王孙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地给了小王孙自己全部的爱。在思棹去世两年以后,尚惠娘娘就抑郁而终,可以想见她的丧子之痛之甚,而国王对于王储思棹的死却似乎并无多大的哀痛。在如此权力斗争层出不穷、尔虞我诈的皇宫,女性依然能保留最后一丝人性的母性光辉,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时间拉到现代,主人公芭芭拉·霍利威尔博士的情人占·范乔斯特的妻子一直想领养一个中国孤儿,为了帮助她实现这个愿望,芭芭拉作为第二领养母亲同她一起远赴北京,领养了这个孩子,并在孩子紧紧拉着芭芭拉的手时,她觉得孩子的手是那么温暖,似乎在传递某种信任,“这个夏季,春天都过得不错,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冲着芭芭拉微笑”,即便毫无血缘关系,天性里也流淌着一种母性的光辉,与古代的紅王妃交织在了一起。

《红王妃》中女性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关系,体现了她们与男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同层面的追求。同时,东西方女性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故事叙述,体现了生命形态相互共存,以及多元文化的可能性。

五、结语

历史长河中的女性无不在社会的固有价值体系里艰难地实现着自我价值,不论是男权横行的古代还是男性占据优势的今天。然而女性们看到机会就十分渴望把握住的野心和实力从来不容小觑,同时她们敢于打破固有认知,敢于突破现有的局限思维,且带有生态女性的人性光辉在跟这个社会交手,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似乎都无法打破女性人性的魅力。她们可以和情敌成为朋友、惺惺相惜,可以为了子女豁出一切,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步步为营、权谋规划,相信在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探索中,我们可以逐渐真正实现平权的那一天,没有任何偏见的平权,是平权而不是特权,正如书中所说,红王妃探索了一辈子也没探索出其中的真理,留待后人慢慢探索,这是个永恒的生命议题,即便是到现代芭芭拉也有感而发,在记忆中复苏的只有恐惧和悲伤,人世间的不合理、残忍与暴力也许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历史的落后与蒙昧。

参考文献:

[1]Margaret Drabble,The Red Queen: A Transcultural Tragicomedy[M].London:Viking,2004.

[2]Frankova Milada.The Red Queen:Margaret Drabbles(Auto) Biographical Pastiche[J].Brno Studies in English,2011,37(02):79-86.

[3]Bloom Michael S,Gerona Roy,Fujimoto Victor Y. Running the Red Queen's race-investigating environmental phenols as potential contributors to preterm birth[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21,116(03):678-679.

[4]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红王妃[M].杨荣鑫,译.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

[5]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Karen J Warren.The Power and the Promise of Ecological Feminism[J].Environmental Ethics,1990, 12(02).

[7]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Cannell,Fenella.The anthropology of secularism[J].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1994(39):85-100.

[9]Kate Millet.The Sexual Politics. Song Weihong Translation[M].Nanjing:Jiangsu Peoples Press, 2000.

[10]Cott,Nancy F.The Grounding of Modern Feminism[M].New Have:Yale University Press,1987.

[11]Lisa Tuttle.Encyclophedia of Feminism[M].Cambridge:Arrow Books,1987.

[12]Juliet Mitchell.Women,The Longest Revolution[J].The New Left Review.1996(12).

作者簡介:

王晓惠(1994-),女,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
逃家小兔
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米德: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
向前多走三千米
论《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玛格丽特自我身份的构建
玛格丽特拒绝给费雯·丽签名赠书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
巨人汤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