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艺术”激活文博旅游新模式

2023-11-18 18:25李暨涵
中国美术报 2023年38期
关键词:文博文旅工业

李暨涵

日前,2023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公布。根据《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行业标准,经有关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推荐,文化和旅游部按程序组织专家评审并进行公示,北京市798艺术区等69家单位上榜。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城市中固有建筑空间的功能转换已经成为当下流行趋势,越来越多传统工业建筑正在挖掘自己的特色文化属性,以期激发更多文旅发展新可能。作为国内成功由工业厂房转型艺术区的典型案例,798艺术区已经跻身世界十大艺术区之列,这一具有鲜明当代性的复合型文化景观也成为北京代表性文化地标之一。

798发展成艺术区最初具有一定的巧合性,但其成功并非无章可循,而是时代变迁背景下基于历史遗存而被激发出的文化重构。在20余年的发展中,798艺术区完成了从工业遗存到文旅资源的转换,不仅繁衍出“以艺术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生态,发挥了中华文化展示窗口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平台的作用,同时亦传承了60余年工业历史,摸索出以“工业+艺术+文旅”为特色的文博旅游新模式,其转变历程为我国数量庞大的工业遗产乃至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策略提供了现实依据。

在如何处理历史传承与现实需求的关系方面,许多文博项目都犯了难。传统工业区既缺乏如名胜古迹一样的厚重历史文化承载,又在具备现代工业生产表征的同时也远离当下的生活场景,对于作为文旅消费主体的年轻人而言,这种熟悉感与陌生感叠加的形态难免会增加其“融入”和“沉浸”的成本。如何让老旧工厂激起年轻人的探索意愿,一些园区选择全面翻新,以夸张新奇的改造建筑与公共藝术来博得眼球。这种基于磨灭基础文化底色的“再创作”只是空中楼阁,能吸引一时流量,却无法形成“长红”。面对宝贵的历史遗产,必须以长远眼光确定运营策略,在守正基础上持续创新。基于国家倡导文旅融合的大背景,798艺术区以艺术产业为基础,依托亚洲规模最大包豪斯建筑群,满足了游客多样的审美和体验需求,使其固有的工业遗存完成了具有当代再生产方式特征的建构。2022年,798艺术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园区改造,“修旧如旧 给艺术留白”是此次改造的核心理念。作为北京市的网红打卡地,798艺术区并没有用网红设计方案来改造,而是不断还原老旧工厂的历史痕迹,用基础设施的智慧升级去营造“新”;打造出更多公共空间,交由文化艺术载体去填充,以文旅体验的不断丰富去创造“趣”。这样既保留了工业的原汁原味,又激活了艺术的多元多样,避免了“千园一面”的现象。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798艺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33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正是守正创新、精心运营的结果。

国内不少文博旅游项目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工业遗产资源,以品牌赋能产业,更好地活化并创新性转化这些资源,将是未来国内文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探索文博旅游新模式方面,798在其电子工业的历史起点上,依托科技资源优势,走上“艺术+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举办了如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元宇宙戏剧节等先锋实验的艺术展览与文化项目。在近30年的积累中,798艺术区也形成了家喻户晓的自主IP,打造了798CUBE、画廊周北京、798&等自营文化产业项目,并紧扣园区工业遗存特色,促使了一系列文创雪糕、文创咖啡等新消费项目的落地,积累起成熟的运营经验,让品牌与产业相辅相成。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时代红利与园区战略之外,一个文博项目的成功同样得益于国家开放包容与国际化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得益于艺术家、策展人等艺术产业参与者的群聚效应。因此,文博旅游项目还应当充分研究国家及产业政策,利用各市场行动主体自发性对于传统文化与历史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持项目与时俱进、常看常新的活力。

798艺术区的转型与蜕变,是我国以文化赋能工业园区,促进文旅资源转化、激发文博市场活力的一个缩影,为“工业+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提供了现实案例。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语境中,尊重保护历史原貌,坚持守正创新,培养发展自主品牌坚定文化自信,将是打造下一个文博旅游热点、实现可持续发展“长红”的关键策略。

猜你喜欢
文博文旅工业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文博扬帆起航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博学院
工业人
文旅照明的兴起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