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强 芦众 陈秋玉
摘 要:“墙绘”(Wall Painting)在英文中的词义是墙面涂料,指用特定的涂料绘制在墙面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即墙面绘制的艺术作品,也称“壁画”或“涂鸦艺术”。墙绘艺术在当下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它特有的艺术美从美术馆的封闭空间搬到了更为广阔的户外都市,也蔓延到了乡镇农村中。在让每一位乡镇居民感受到墙绘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成为了很多网红打卡的圣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间接保护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使其得以延续和传播,这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墙绘艺术;战略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汕尾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校级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墙绘艺术表现策略”(SWKT22-010)研究成果。
把我国乡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生活空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文件中第六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与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内容是对乡村文化与环境发展的规划。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墙绘艺术在涂鸦艺术与中国壁画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乡村的本土文化和乡村审美。墙绘艺术是时代发展下的新型绘画形式[1]。墙绘艺术是服务于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为乡村外墙的美化改造提供了可行性。像北京市怀北镇的大水峪村,也被称为“长城脚下的壁画村”。大水峪村曾经贫困落后,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但并不被外人所熟知,村里希望用墙绘的艺术形式来吸引游客。因此,央美壁画系师生们深入农村调查分析,结合当地人文与自然环境进行墙面优化改造,从2016年到2020年里绘制了上千平方米的墙绘作品。5年间,因为这些墙绘作品,大水峪村的旅游收入增长超过4倍,民俗旅游规模增长150%,高端民宿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旅游人次连创新高,给乡村居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让农村的生活变得热闹起来。汕尾市陆丰有个“彩虹村”,正是在墙绘艺术的影响下,这座昔日无人问津的小渔村一跃成为色彩斑斓的网红打卡地,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一、墙绘艺术的概况
“墙绘”也称“壁画”。“壁画”一词源于意大利语“Affresco”,起源于原始的洞穴画,集大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繁荣于20世纪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发展至今。壁画是人类最为原始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在欧洲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洞穴画,像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公元前14000-前10000年)和在西班牙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公元前30000-前10000年)都是人类迄今为止最早发现的墙绘艺术作品,这些彩绘洞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在遥远的东方,壁画也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在秦汉时期,以秦宫遗址内的壁画和汉朝墓室时期发现的壁画为主,大多描绘的内容表现为神话传说与世俗生活。大约在两汉之际,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宗教题材的壁画得以迅速发展。唐代是我国石窟壁画的巅峰。石窟壁画是指绘制在石洞墙壁上的画作,其中以《敦煌莫高窟壁画》最为代表。石窟壁画不仅作品数量庞大,而且内容丰富,画面美轮美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当地政府大力的推广下,来敦煌的游客和学者们络绎不绝。历史上,敦煌是河西走廊重要的粮仓之一。依靠祁连山雪水的灌溉,农业曾是这里的支柱产业。由于敦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洞窟、壁画,在发展当地农业的同时,旅游业的兴盛更是让这座历史古城繁榮发展。甘肃敦煌莫高窟在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纽约,墙绘艺术转变为了当时街头年轻人追求流行和自我的“涂鸦艺术”(Graffiti Art),表现形式大多采用图形图像(wildstyle)或字母组合(tag),代表艺术家有被誉为“涂鸦艺术之父”凯斯·哈林(Keith Haring)。目前英国著名涂鸦艺术家山姆·考克斯(Sam Cox),笔名“Mr. Doodle”(涂鸦先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Mr. Doodle已入驻国内抖音和小红书,其中抖音平台获赞800多万,粉丝150多万,单个抖音短视频作品“Doodle我的家”点赞量也高达120多万,扩大了墙绘艺术在我国互联网的影响力。伴随着墙绘艺术的兴盛,其发展也由城市街头慢慢扩散到了周边村镇的各个角落,这对乡村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乡土中国”的文化特色也揭示出乡村文化功能的多样,是我国文化的珍宝。尤其在当前提倡现代化的中国社会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教育问题、道德问题等,乡村文化都对现实中国有着巨大的弥补功能[2]。而墙绘艺术对繁荣和发展乡村文化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二、墙绘艺术的技法分类
(一)原始的自然材料
墙绘艺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墙绘所使用的工具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目前已知的最早发现的墙绘作品是1940年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村四位少年在追逐野兔的过程中,无意间进入一个山洞发现了人类最早的洞穴壁画。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拉斯科洞穴”,里面留下了大量原始人涂抹在岩壁上的动物壁画,其中以“公牛大厅”(Hall of Bull)最为壮观。在技法上有“勾勒法”和“喷涂法”,洞中作品一般先采用勾线描绘后涂色处理。专家在洞中发现了中通兽骨,就是利用动物骨管把颜料吹到石壁上。洞穴内的壁画多以黑色与赭红为主色调,颜料所使用的是有色的土、炭灰和研磨成粉的自然矿物颜料,用水调和或用动物的油脂和鲜血充当结合剂,所以材料的稳定性十分脆弱,再加上法国政府保护不当,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加剧了里面壁画作品颜色褪变、发霉,甚至开始剥落。为了保护壁画作品,只能封洞禁止游客入内参观。该洞穴壁画也被后来人称为“史前的卢浮宫”, 这也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动物题材的墙绘艺术。虽然原始人绘制图像的技术十分落后,但其艺术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对于研究人类史前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湿壁画和干壁画
到了13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湿壁画的出现让墙绘艺术的耐久性和明亮度得到大大提升,湿壁画也几乎可以满足艺术创作者所有的要求,只要作品能够得到妥善保管,其就是一种十分耐久的墙绘艺术。湿壁画是先用耐久的熟石灰颜料溶解于水,然后绘制在新粉刷的熟石灰泥壁上(Lime Piaster),因此湿壁画更适用于室内墙面。像文艺复兴三杰都有绘制过大型湿壁画作品,例如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世纪》和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虽然这些作品在颜料和媒介剂使用上略有不同,但都是当时最为杰出的湿壁画作品。这得力于欧洲地中海沿岸气候潮湿,更适于湿壁画的发展。而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更有利于干壁画的保存,像著名的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都属于干壁画。干壁画是在干石灰泥上画壁画,先将颜色研磨于黏合剂(Binder,如酪蛋白溶液或蛋胶乳剂)中,然后涂到凝固了的灰泥上。干壁画的耐久性比较低,但因为墙壁是干透的,操作起来也相对简单,更适用于户外墙面的绘制。因为湿壁画很容易受到空气污染和风沙颗粒的影响,就要求创作者必须一次完成,不能够反复修改画面,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所以我国城镇乡村墙绘艺术大多采用的是干壁画的形式。
(三)噴漆和丙烯画
1949年喷漆的出现让涂鸦艺术得以兴盛发展起来。喷漆是一种十分酷炫的艺术形式,它呈现的视觉效果强烈震撼。喷漆一般都是油性媒介,几乎可在任何物体表面喷涂绘制,使用简单易上手,携带也十分方便快捷,因此喷漆画深受年轻人的青睐。到了1960年丙烯这种新型绘画颜料的问世,为后来墙绘艺术的普及提供了必要的因素。丙烯是一种水溶性颜料,着色层干后具有一定的耐水性,其抗腐蚀,坚固耐磨,干燥速度也很快,所以适用于室内外各类墙绘的创作。丙烯画相对喷漆画耐久性较为欠缺,因为前者是水性材料,后者是油性材料,艺术家可根据喜好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墙绘艺术创作。
三、墙绘的设计与表现策略
当下,从美学角度来看,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后审美时代,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或主要不是为了审美,美即是设计,设计即是美[3]。每一幅墙绘作品都是艺术家精心设计出来的。墙绘设计风格和主题多种多样,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墙绘风格有田园风光、简约装饰、红色主题、卡通动漫、宣传画、插画等。像3D立体墙绘画的兴起也是利用视错觉,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而综合材料的运用让墙绘艺术不再拘泥于二维平面上的创作,给墙绘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浮雕壁画和拼贴画等艺术形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画或渔民画也是墙绘设计经常采用的主题之一。农民画因其通俗易懂、表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日常生活场景,是农民对自身朴素感情的表达,反映对乡村现代生活、本土意识等感悟的一种随心所欲的创作形式。将农民画应用到乡村墙绘上不仅可以丰富乡村墙绘的艺术形式,而且还可以反映现代农民的精神世界[4]。美丽墙绘艺术的背后所反映的是“弘扬美丽文化,留住乡愁元素”,这给村民留下深刻的记忆,让墙绘艺术与乡村居民形成互动,积极发挥墙绘艺术对乡村文化传承弘扬的作用。
文化传承广义上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历史上的中国曾经作为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有六七千年,因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在乡村中。民间有着大量的传统民俗、文化、戏曲、音乐和手工艺等,但城市化的发展让大量人口从乡村向大都市集中聚集,很多古村落从此没落,乡村文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这不是一种平衡的社会发展方式。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传承和发展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以法律的形式实行保护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让村民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建设新农村,要善于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领域,培育出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的农耕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但要在农村“种文化”,还要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挖掘文化[5]。因此保护好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在《艺术对现实的审美》中,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是一个凝聚升华的过程。乡村生活同样可以融入到墙绘艺术的创作中,因地制宜规划乡村的“文化墙绘”可能会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像清华美院毕业的美女画家文那,是一位平时喜欢穿东方风或民族古风的80后女孩,她的墙绘作品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从最早在景德镇三宝村夯土墙面上作画,到后来一步步从国内走向了国际,她的作品深受网友和城乡居民的喜爱。文那的墙绘作品无论从艺术美还是传播力来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她几乎从不起草稿,用笔顺其自然,具有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想象力,并从民间传统文化《山海经》和《敦煌壁画》里寻求创作上的灵感,为自己的作品起名《文那经》。她和国际奢侈品品牌爱马仕有合作过,也为陈凯歌的电影《妖猫传》作原画设计。这给促进中国民间非物质传统文化走向国内影视和世界舞台提供了可靠的案例,也为墙绘艺术的表现形式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让每一位观众都赞叹不已。
四、墙绘艺术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墙绘艺术”对乡村改造有着美化的作用,是一种可以迅速改变乡村风貌的方法之一,其预算成本也相对较低,更多的是考验艺术家动手的能力和审美水平的高低。一般旧城规划改造,项目投入资金少,不可能有大的拆建,同时又需要有效地提升社区环境,墙绘艺术无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一目标,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融入新的设计元素和主题,赋予破旧墙体以新的生命力[6]。在中国广东省沿海汕尾市陆丰市有个“彩虹小镇”即金厢镇,已成为当地知名的“网红打卡地”,让昔日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汕尾八景之一。金厢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沙滩细软白净、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宜开发旅游业。但金厢镇党委书记张丽萍介绍,过去金厢银滩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沿线海滩遭侵蚀,非法养殖捕捞造成防风林、海草床等特色生态系统和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海滩上垃圾遍地,海边道路破烂不堪,周围居民怨声载道。为改善镇容镇貌,全面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同时也开展墙面彩绘工作,让金厢镇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如今这里已经被国家评为“3A旅游景区”,每年吸引大批的游客前往,不仅提升了当地生活环境的质量,也大大改善了小渔村居民的收入。像这样的墙绘艺术振兴乡村的案例有很多,比如北京市大水峪村、山西太原市怀远壁画村、香港锦田壁画村、宁波市王家岭壁画村、西藏拉萨市达孜章多乡恰3D壁画村等。壁画村的出现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同时成为了当地新的旅游景点。
五、结语
墙绘艺术对于推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能活跃乡村地方的经济和风俗,改善乡村的居民精神生活和提升其审美趣味,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前进方向。在墙绘艺术表现内容和形式上打破千篇一律的题材,力图多元化。墙绘艺术可以结合当地村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去呈现最好的精神面貌,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打造乡村“名片化”,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流量时代。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中国的乡村不是一块可供随意开发的荒芜之地,而是许多农民们的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是蕴含着中国文化之根的宝地,也是人类社会再次寻找到新的发展模式的、一块包含农业文明智慧的生态之地[7]。只有震撼人心的墙绘艺术作品才能吸引游客前去乡村慕名打卡,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当地的非物质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并延续下去,被更多人所熟知。
参考文献:
[1]沈慧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墙绘艺术表现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20.
[2]方李莉.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艺术人类学视角[J].民族艺术,2018(1):17-28.
[3]滕珍珍.后审美时代乡村旅游地的墙绘设计——以广州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8):87-91.
[4]刘卫平,孟瑾.乡村墙绘中农民画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8(18):43-45.
[5]李丽娜.以“文化墙”为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8-139.
[6]王芳.走向城市、社区、乡村的墙绘艺术——当代壁画的新趋向[J].美术观察,2019(11):27-29.
[7]任超,何仁伟.乡村文化的困境、传承与未来——基于乡村文化研究综述[J].荆楚学刊,2016(4):29-33,39.
作者简介:
吕小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水彩、油画、非遗文化。
芦众,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彩、油画。
陈秋玉,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笔绘画、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