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狮子造型的类型与特征

2023-11-18 18:28张楚宇
美与时代·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类型特征

张楚宇

摘  要:传统狮子造型不仅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特征,也因其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展现出强烈的生命力与表现力。本文将狮子造型分为玄幻神兽、威严猛兽及玲珑宠物三种类型,并从写实与夸张、粗犷与细腻、庄重与诙谐三个角度分析了其特征。

关键词:狮子造型;类型;特征

一、狮子造型的主要类型

按照外在的造型特征,本文将传统的狮子造型分为玄幻神兽、威严猛兽及玲珑宠物三种类型。不同的造型折射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与人们的精神寄托。以下就上述提及的三种类型进行详细论述。

(一)玄幻神兽型

这种类型以先秦至南朝时期的狮子造型为代表。这一时期的狮子从造型上看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呈流畅的“S”型,极富弹性与动感,有一种一触即发、激昂腾飞的动势,展现出神兽强大的威力与不凡的体魄。中山王墓的错银双翼神兽通过将颈部拉长、下沉胸部、臀部翘起的处理方式,使得神兽整体呈现一种即舒展又蓄势待发的状态(如图1)。故宫博物院的带翼狮,颈、胸、臀加上尾部的多处弯曲相互转承相连,是典型的流畅又顺滑的“S”形曲线,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仿佛瞬间就能腾云驾雾而去(如图2)。匠人们按照自身的意愿,将不同动物的特征进行变形、夸张、组合在一起(犄角、羽翼、鬣须、爪蹄等),让狮子上天入地,飞翔奔驰,无所不能,这种“大团圆”似的造型方法,反映出早期人们渴望征服自然、崇尚力量的原始意愿,与传统的本土神兽龙、凤的造型方法相一致,繼承了原始时代的图腾崇拜与原始宗教的思维模式。东汉孙旗屯的石狮既具有猛兽矫健有力的身躯,又有鸟类轻柔细腻的羽翼,头顶的双角、下颌的鬣须,无处不展示着超乎寻常的神秘与力量(如图3)。对于早期的人类来说,每个存在物都具有人类无法知晓的神秘力量。鸟类的力量凝结于羽翼,猛兽的力量藏匿于身躯,拥有了这些特征便可以获得对应的神力,这种神秘互渗的思维方法给了他们一个神灵崇拜的空间。不止于此,兽身还饰有各种富有想象力的纹饰,常见的有麟纹、云火纹、卷草纹等,为整个造型又平添了一层神圣、玄秘的气氛。南朝帝王陵前的石狮,均体量宏伟、纹饰华丽,景安陵、永安陵、永宁陵的石狮均饰有多种纹饰,华丽而神秘(如图4)。综上所述,神兽型的狮子造型方法,就是将现实中的客观事物由自身的意愿与联想将其建立联系,在表现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主观的分解、变形、夸张、组合等。在整体流线与动态的处理上则是以流畅弹性的线条,来展现出神兽来去自如、无影无踪的神力与气势。

(二)威严猛兽型

这种类型以盛唐时期的狮子造型为代表,此时期的狮子造型已经成熟定型,后世的狮子基本沿用这一经典形象。唐代狮子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健硕丰腴充满力量、威严霸气又不失生动,是唐代民富兵强、国家强大繁荣的民族意识的凝结。这一时期的狮子有走姿与坐姿两种形态,坐姿更为经典常见。因经济的繁盛,人们的思想意识开始解放,早期较为落后的神权迷信思想被现实的生活富裕信仰所取代,反映在狮子的造型上就是浓厚的写实感,比例精准,肌肉丰满,形象生动,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因摆脱了之前拘谨神圣的气氛,在造型中运用了丰富的虚实线,并且强化了体块结构,使得整体线条生动流畅,结构层次分明。每一条充满弹性的曲线和此起彼伏的块面,都仿佛坚硬的石头表面下涌动着鲜活的内部生命。写实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唐代的狮子并不是完完全全地模仿真狮,其造型上与真狮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谓的写实感,是指唐代的狮子比起前朝的狮子更具有真实性与灵性,精准的体格与肌肉,以及对眼睛、鼻子、盘口利齿、卷曲的鬃毛等具体形象的处理表现,使冰冷的石头变得有血有肉,仿佛就是一只来自自然界的猛兽,让人望而生畏。这种造型方法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对动态和形象细节、精神气度上作适当的调整与平衡,将狮子的形象赋予真实存在感,所以唐狮不是真狮的再现,不能用“栩栩如生”来形容,而应该是“出神入化”的传神塑造。无论是乾陵朱雀门前蹲坐的石狮(如图5),还是顺陵南门行走的石狮(如图6),均以极富气韵的线条流畅完美地刻画了狮子丰厚卷曲的鬃毛、细致的五官。为强化真实性与血肉感,在体块结构中若隐若现地描绘出脊柱线或骨线,起起伏伏,虚虚实实,构成了一只生机勃勃、自然生动的威猛雄狮。

(三)玲珑宠物型

这种类型以宋以后及民间各类型的狮子造型为代表。宋以后的狮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气质变得温顺驯服,从威严霸气的守护神变成了乖巧可爱的小宠物,各类的装饰品开始增多,如颈部的绶带铃铛、玩耍的绣球等。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民间工艺都开始塑造狮子形象,这就极大地丰富了狮子的造型。北京卢沟桥上的几百尊千奇百怪、造型各异的狮子,有的蹲坐瞭望,有的嬉戏打闹,充满情趣,以各种惟妙惟俏的姿态与细致深入的细节刻画来吸引人们(如图7)。从造型上来看,狮子的头约占身体的一半,脑门凸显,显得笨拙可爱,圆眼蒜鼻,大嘴张开呈嬉笑状,颈部饰有铃铛,四肢短粗,配合各种姿态,一只只灵活生动的小宠物跃然眼前。到了明清时期,狮子不仅在造型上精巧华丽富有变化,还常饰有绣球、彩带、铃铛等各种饰品(如图8、图9),吉祥的寓意内涵也不断扩展,应用更加广泛。象征是民间造型法则之一,狮子的造型根据不同的寓意呈现着不同的形态,如传达阴阳传统哲学观念的“狮子滚绣球”。狮子属阳,绣球属阴,狮子滚绣球代表阴阳交感,生生不息,常用于传统婚礼中,寓意为吉祥喜庆,好事连连。还有以谐音的方式传达寓意的,如“大狮小狮”,即“大师小师”,寓意步步高升、加官进爵,也有子嗣昌盛、人丁兴旺的含义。狮子的造型被广泛运用在各种不同的民间艺术中,如剪纸、皮影、年画、刺绣、木雕等,民间的艺人们在不同的材质与工艺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技艺与创造力,制造出风格迥异、造型夸张的各种狮子造型,使民间的狮子造型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二、狮子造型的基本特征

(一)写实与夸张

写实与夸张夸是造型艺术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在原始美术中这种特征就已出现。早期的人们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动物形象,采用绘画或雕塑的方式将其如实地模拟与塑造。如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的人面鱼纹盆,盆内壁彩绘的鱼的形象,如实地表现出了鱼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用简单的网格纹表现鱼鳞,且较好地处理了虚实、疏密等关系,虽简单却生动真实。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距今约7000多年的陶制猪、狗、羊等。在漫长的采集和渔猎生活中,人们对这些常见的动物形象有了深刻的了解。原始美术中也有许多夸张的造型,这类造型有意识地通过超越自然的物质形态来赋予神性与灵气,是“万物皆有灵”观念的物化形象,渗透着神秘的幻想。人们以表现为目的而创造形象,将有用的特征以夸张强调,把不重要的部分淡化或者剔除。如红山文化的碧玉龙与玉猪龙,均以简洁的形状描绘大体形态,对重要的特征如眼睛、鬣须等予以强调。

在我国传统的狮子造型中,这种特征也十分明显。但与西方重再现、重模仿的写实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写实更注重“传神”,即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在中国的古人看来,审美客体不应该是孤立的、有限的“象”,而应该突破“象”,由有限进到无限,进而取“境”[1]。以笔者的理解,就是在把握客体总体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予以整合处理以展现出内在的精气神。原始时期的一些人物雕塑,对五官不做精细化处理,把面部神情作为表现的重点。可以认为,这种处理手法是我国重视传神的传统之开端。纵观以写实为特征的唐代狮子,在外部形象上与真狮有天壤之别,但匠人们通过对狮子身体结构的把握、骨骼与肌肉的虚实、头部的鬃毛及面部五官等的一系列外部特征的整合处理,将狮子霸气凶猛、威严神圣的内在品性显现出来。一如上文所述,唐代的狮子不是“栩栩如生”的真狮再现,而是“出神入化”的传神塑造。写实与夸张两种造

猜你喜欢
类型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逗”孩子行为的危害及破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