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复兴

2023-11-18 00:40
美与时代·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北川艺术节大地

摘  要:日本新潟县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户外公共艺术展,是在日本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复兴计划的推动背景下,策展人和志愿者的支持下举办的一次“艺术实验”,七届艺术展的成功举办,为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为公共艺术重塑地域文化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越后妻有;公共艺术;地域文化

日本新潟县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又称“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于2000年开始举办,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六届。2022年4月29日,延期一年举办的第七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正式拉开帷幕。经过前几届的举办,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刺激乡村经济和文化复兴的典型案例,也是当代艺术发展的新方向。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来研究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举办的原因并进行深入分析。

一、日本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逐渐进入战后恢复期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期,如何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复苏和提升经济实力成为整个日本社会的关注点。社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以“东京”为总部的“分站式”城市[1]22,而在一系列特殊政策的支持与实施下,城市逐渐出现复苏的迹象。日本城市和农村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

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日本也逐渐关注到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地域社会发展不均衡、农村人口减少等。高速发展的国内经济推动日本城市化的同时,也使城乡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因此,“随着产业结构变化、人口移动以及传媒发展,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在城市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趋于同一。而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市村町合并,进一步从行政区域划分上模糊乃至消解了城乡界限”[2]13。虽然城乡之间的差距展现出缩小的态势,但是不同地区在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方面的差距却越来越明显。此外,“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而形成的地区间经济力量的不平衡问题(地域格差)在实现高速经济增长后愈发凸显”[1]2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日本农业、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地区相对集中,地区、城乡差距明显。“产业结构的地区差别,必然导致国民收入的地区格差。自1975年开始,日本国民收入的地区差异进一步扩大。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流入收入较高、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这种人口流动导致大城市的发展和农村及中小城市的衰退,从而使地区格差进一步扩大。为缩小地区隔差,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推出了地域开发政策。早在1950年,中央政府就制定了“国土综合开发法”,1962~1987年期间又4次推出“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其目标都在于缩小乃至消除地区隔差,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反而促进了人口和新兴产业向大都市地区集中,进一步扩大了地区隔差。”[2]13

而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保持持续低迷的态势。为了激活经济,日本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的就业问题。但是依赖政府拨款进行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从根本上无法解决和改变地区社会发展乏力的问题。

受日本经济及产业的快速转型和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农村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学习,日本农林水产省1985年至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农业从业者数量呈减少趋势,从1985年的543万人到2005年335万人,减少了约4成;另一个较突出的问题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现象,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的比例20年间由16.9%上升为32.4%,并始终高于总人口的老龄化率[3]。

二、农村复兴计划的推动

从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到泡沫经济破灭,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从地区实际出发,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产业调整,日本一直在探索与地域紧密相连的农村复兴计划。

为了激发农村活力,缩小城乡差距,日本农村复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二是70年代的“造村运动”,三是21世纪以来以提升地域价值为目标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1960年,日本政府为了实现通过经济产业及区域均衡发展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这个计划使日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化、农业化肥化和良种化。

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人口过疏和外流现象,日本开始了“造村运动”,并提出了“一村一品”的理念。“造村运动的倡导者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认为,人口向城市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增多,导致不同的人因需要交流不同的信息而聚集;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信息量虽然很大,但依然存在难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信息化时代下的人们就要向信息流通的城市集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越发达,城市化的进程也就越快。为防止农村人口外流,平松守彦提出了‘磁场理论:如果强磁场与弱磁场之间放一块铁板,铁板自然会被强磁场吸引而去。为了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就要把农村建成不亚于城市的强磁场,把青年人牢牢吸引在本地区。磁场的吸引力在于产业,必须立足本地区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这也就是造村运动的开端。”[4]因此,平松守彦提出了“一村一品”的理念。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通过各地区自主打造独特产品的方式建设地方特色村庄,提高自身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村一品运动将‘区域的即是国际的作为目标,尊重本地民众的自主决策,政府为农民提供栽培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的方法,从人才培养和地域社会建设两方面着手,推动地域社会以及当地民众形成自主发展独特产品的主体性。‘一村一品运动通过生产高附加值的特产,为改善地域社会农林渔业的经营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大分县形成了三百多个日本全国闻名的品牌。”[1]22

“造村运动”的推行,尤其是“一村一品”理念的实施,使农村发生了很大改变,大大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开拓了非农产品的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不足之处是人口老龄化和農村年轻人外流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农业从业人口也持续下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交流的日益便利,农村现状的变化,一种新的振兴农村经济和复兴农村活力的方式也随之出现,即“新潟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1888年,明治政府实施都市、乡镇村改制,将传统的村落编成约16000个乡镇。当时把现在的越后妻有编成25个村镇,不过1955年前后,经由昭和大合并,又改编成十日町市、川西町、津南町、中里村、松代町、松之山町6个市镇。之后,政府的地方自治政策朝强力合并发展,1955年全国有3229个乡市镇,希望10年后强力合并下,成为1000个(平成①大合并)。”[5]在这种状况下,从1990年开始,日本农村实施了如“地方营造”“地方再建”“地方复兴”等刺激农村经济的策略,最终造成的结果不是地方被合并集中,就是乡村被建设成城镇。

然而,虽然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构想也是以活化地方经济、复兴地域文化为目的,但最终达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1999年才正式开始所谓的“平成大合并”。以合并特别债②为中心,配合以财政支援、大幅度减免地方赋税等优惠措施,由政府主导促进乡镇市的合并。1999年日本有3232个乡镇市,合并后,到2013年仅剩下1719个。新潟县自不例外,原本112个乡镇市,现在只剩下30个。但早在平成大合并之前,新潟县便于1994年推出“村镇革新计划”。该计划的总预算6成由县厅补助,将乡镇市分成14个广阔行政区,再成立各自的中心城市。14个行政区域以各自特点为基础,以居民为参与主体发展自己的理念,重新构筑地方魅力,发掘当地文化价值以重振地域经济。以十日町市、津南町、川西町、中里村、松代町、松之山町这6个市镇,构成了十日町行政区,成为首个“村镇革新计划”的地区。最初虽然预定6市镇合并,但后来津南町选择自主独立,因此自成一个市镇,但仍然与其他地区一起举办了“新潟大地艺术节”。后来经过各乡镇市商讨并查阅相关文献,决定以“越后妻有”统称该地区。于是,越后妻有地区“村镇革新计划”选择了“艺术项链:越后妻有十年地区构想(The Art Necklace Project)”(如图1)。

自1994年始,该地区以“地方资源再发现”“花之道”和“舞台构筑”为主题依次展开筹备策划与工作,由地区政府、私人团体以及外来支持者组成合作组织并负责执行。该计划经过10年的实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地区潜能,形成了大地艺术节的有效形式;此外,越后妻有六个市、町、村之间广泛加强合作、扬长避短,充分凸显了各地区的特点和魅力。2005年,除了津南町,其他5个市镇合并,成为现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

三、北川富朗的支持

新潟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作为“村镇革新计划”的最终成果,一方面受到市町村合并相关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离不开国际知名策展人、大地艺术节发起人及艺术总监北川富朗的不懈努力。

北川富朗(Fram Kitagawa),1946年出生于日本新潟县上越市,1974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是一位在当代艺术和公共艺术领域颇有成就的策展专家。他策划的主要展览有《安东尼高迪展》(1978—1979)、《给孩子的版画展》(1980—1982)、《向种族隔离说不!国际美术展》(1988—1990)、《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2000、2003、2006、2009、2012、2015》、《水都大阪》(2009)、《新潟水和土艺术节2009》及《濑户内国际艺术节2010、2013》等。

在20世纪90年代,北川富朗受日本城市建设公共機构的委托,担任“FARET立川”公共艺术项目的负责人,对东京都立川市立川基地进行规划与开发。根据立川当地的实际状况,他提出了以艺术导入的方式,建设立川魅力街道、雕塑城市。通过这个项目,北川富朗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可以改变城市环境和城市功能,这些想法和意识最终催生了新潟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可以说,北川富朗重要的艺术观念可以归纳为对艺术多样性的追求和通过美术对艺术当代性的探索。这些艺术观念对于他从事公共艺术方面的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越后妻有艺术概念的产生也直接来源于此。

近代以来,“艺术”被圈进了美术馆的狭隘空间,其他的则被忽视,排除在“艺术”之外。可是,艺术原本就是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也意在传达“生活的积累本身就是文化”这一理念。20世纪60至70年代,现代艺术处于抗争体制的巨大冲击之中,受这一思潮的影响,众多当代艺术家开始寻求挣脱现代主义框架下美术馆的束缚,努力尝试把艺术品放在公共场所,与公众产生关系。北川富朗也不例外。一方面,他受到沃霍尔与博伊斯思想的影响,追求艺术的多样化,认为艺术不仅包括绘画、雕刻、工艺等艺术形式,也包括农业、生活方式等不被称为“美术”的形式。祭祀活动、戏曲、庭院、游戏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烤肉和插花都是生活必须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人们衣食住行所涉及的一切,住宿、饮食等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他通过出版版画和负责公共艺术项目来探索艺术的当代性,认为好的作品不能只收藏在美术馆内,应该放在公共场所,让艺术和一般人产生互动关系。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德国明斯特的《明斯特雕塑计划》以及卡塞尔村的《文献展》等深深地影响了北川富朗对脱离美术馆的艺术展潮流的看法。尤其西班牙安东尼·高迪和当地工匠设计建造的圣家族大教堂以及克里斯托的大地艺术和包裹艺术对他形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艺术观念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北川富朗称克里斯托的作品具有“庆典性质”,是参与者共同完成的巨大庆典。

对于北川富朗而言,不论是“FARET立川”项目,还是后来的越后妻有的计划,艺术家与一般民众产生互动、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虽然后者也是与艺术相关的计划,但背后的人口外移、老龄化、梯田荒废、传统产业衰退等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然而,北川富朗也清楚地意识到新潟地区出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作为从事艺术工作的他主张用艺术来拯救农村,利用越后妻有地区保存完整的文化景观来激活农村经济。同时,为了避免市町村合并之后行政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镇,而将原本是散村形式的各个村落串联起来。身为“村镇革新计划”运营委员的他极力推崇以串联保存新潟县六个市町村地方特色为主的“艺术项链计划 (The Art Necklace Project)”。北川富朗认为,行政区的划分前后只会对人口数量和面积产生影响,但每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却不能因此而改变,如果每一个地方都以中心地区为核心,那么部分村落将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韩国的“创造都市”的想法在日本的激烈讨论也进一步坚定了北川富朗进行此项计划的决心,他认为只有保存越后妻有地域文化的原生态,才能维系民间互助与交流的生活文化圈,地方才能展现出原有的朝气与活力。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作为此计划的重要形式,通过将作品置于各村落,让参观者到各地分散的艺术展区去欣赏,进而了解到各个村落的文化特色。然而,如果在市町村合并之后在核心区域设立美术馆,游客就会相对集中于某一区域,这样就会使大部分村落受到冷落并走向衰败。

可以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是北川富朗贯彻其自身艺术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其艺术观念与地方现实相结合的完美呈现。

在大地艺术节筹备过程中,北川富朗扮演的角色就是协调与沟通者。行政事务、企划、运营、场所的选定等每一环节都离不开他,把相关工作人员、村民组织起来,相互协作就成为他最重要的工作,而最终形成的“小蛇队”协作组织就是这些具体工作累积的成果。

“小蛇队”协作组织是支持大地艺术节的,跨越年龄、领域、地区的自主性服务组织,成员来自日本全国及世界各地。他们以自愿的精神无条件服务大地艺术节,以主人公的角色融入乡村,并在行动上改变乡村老年人的观念,这也是“小蛇队”至今仍然持续运作的重要理念。与不同地区、年龄、领域的人交流、互动、共享,便是大地艺术节的基础。

北川富朗积极邀请国外艺术家参与大地艺术节也是其重要的创新之处。他希望打破地区限制,与国外艺术家产生互动。一方面发现村落根深蒂固的传统特色,以艺术家们的视角看到村落自身反映出的“世界”;另一方面,艺术是和他人产生互动的媒介,越多不同国家的人参与越好。他认为,在全球化、资讯发达的年代,以往跨国公司、传教士承担的宣传角色正逐渐被美术、文化活动所取代。

总而言之,在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筹备的过程中,北川富朗的艺术观念对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他对艺术当代性和公共性的不断探索,形成了跨越年龄、领域、地区的大地艺术节独特的“小蛇队”协作组织和打破地区限制的国内外艺术家互动模式,为其他地区举办艺术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范。

四、艰难中孕育的“艺术实验”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在筹备过程中,由于当地政府和村民对这种振兴当地经济方式的举措缺乏认识,一度难以进行下去。

为了避免盲目冲动对村落造成伤害,作为大地艺术节总指导的北川富朗认为,当前介入大地艺术节的村落都是偏远的地方,从而导致信息闭塞和村民都相对比较保守,他们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不顾他们的想法,没有取得他们的支持,单凭自己的理想在乡村做大地艺术节,恐怕一两届之后就难以为继,这不仅无法促进当地发展,而且会给当地带来负担。

北川富朗最初无法开展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他必须一点点去了解这个村落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村民的生产生活,以此使外来有趣的艺术慢慢介入,引起村民的关注。因此,他带领团队尝试着在乡间陈列部分艺术品,让村民慢慢熟悉并了解艺术,并以逐户合作的方式,取得了将居民的私有土地作为展示空间的使用权。他特别强调,每个村落都有其成长的方式,在介入的时候要避免去触碰那些微妙的关系,不要直接以村落本身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口,而应拿全新的东西去跟他们对话,才能让他们变得开放,跟上时代,并且使其成为一个能够让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把村落延续下去的独立存在。本着这样的原则,后来他邀请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根植于村落创作的作品。从1996年开始筹备到2000年正式开展,北川富朗多次前往当地考察,共进行了两千多场说明会。

经过北川富朗及其团队的不断努力,如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成为以越后妻有地区的里山为基地、每三年举办一届的跨地域、年龄、种族的盛大艺术节。约500名国内外艺术家参与,支援力量——“小蛇队”的人数更是达到上千人。此外,还有大约200名左右的当地群众、各级行政职员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艺术节的访客人数突破50万人次。现在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开始常年举办,担任此重任的NPO法人越后妻有里山合作组织全力出动,即使在艺术节的筹备年份也有将近百人在相关机构工作。对于十日町市和津南町而言,三年展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重要举措,三年一届的艺术节也成为当地相关负责人的重要人生节点。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在规模上已堪称全世界最大的国际三年展,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实验”。北川富朗坦言,一开始大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并没有奢望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能做成持续性的三年展,能将第一届大地艺术节成功举办是他当年唯一的愿望。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的举办,艺术家以艺术的形式唤醒了地区活力,促进了新潟县乡村经济的发展,重塑复兴了当地的文化,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为艺术振兴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注释:

①平成是日本继昭和之后的年号,始于1989年。

②合并特别债:合并的市镇依照建设计划,为执行整体公共政策需依法成立公共基金,可在合并的10年内发行地方公债,以筹措经费。其为偿还本金所需要的经费,可计入基本财政需求额内。

参考文献:

[1]侯越.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现代日本地域艺术文化研究——以蕨座剧团为个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2]蔡驎.地域社会研究的新范式——日本地域社会學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0(2):13.

[3]周静敏,惠丝思,薛思雯,等.文化风景的活力蔓延:日本新农村建设的振兴潮流[J].建筑学报,2011(4):46—51.

[4]平松守彦.一村一品运动:日本振兴地方经济的经验中译本[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5.

[5]北川弗朗.越后妻有三年展的10种创新思维[M].张玲玲,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223.

作者简介:冯正龙,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公共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北川艺术节大地
遇见艺术节
大地之歌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裂开的大地
北川的味道(四题)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