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钢琴作品《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艺术分析及其演奏研究

2023-11-18 22:26:03郭时甲浮强
艺术评鉴 2023年18期
关键词:协奏曲大调贝多芬

郭时甲 浮强

【摘   要】在贝多芬创作的五首钢琴协奏曲中,《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不仅是他人生中最后、规模最庞大的一首协奏曲,而且是影响颇深的一首协奏曲,因而人们广泛将这首乐曲称作“协奏曲之王”,进而让其获得了“皇帝”的称号,用以体现其壮阔恢宏的气质,一直延续到今天。该首乐曲同时还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和成熟的演奏技术,充分表达了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平等的期盼。本文首先介绍了贝多芬生平及其相关作品,然后分析了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的创作风格,最后从演奏技术运用、音乐内容表现入手,探讨了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的演奏。

【关键词】贝多芬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  创作特征  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8-0117-06

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但悲惨孤寂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反而一直坚守自身的信仰。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双耳失聪基本宣告自身音乐生涯的提前结束,某种意义上而言,音乐家的耳朵要比眼睛更为重要,因此双耳失聪对于音乐家无疑是十分沉重的打击。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向命运低头,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仍坚持创作音乐作品,并将古典与现代浪漫主义艺术推向另一个高度。在贝多芬之前,海顿、莫扎特两位音乐大師开启了古典主义音乐的先河,但莫扎特的音乐更追求美感呈现,对于深入的精神世界刻画则有所忽视。而贝多芬的音乐在传递音乐魅力的同时,更追求精神世界的表达,透过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可充分感受到作曲家丰富的精神世界。《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作为贝多芬人生中最后且影响颇深的一首协奏曲,其是贝多芬人生的生动展现,展现了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乐曲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成熟的演奏技术,实现了个人情感与鲜明音乐风格的充分融合,加之乐队的配合,两者既相互矛盾,又彼此统一,进而实现钢琴协奏曲的交响化。基于此,本文对贝多芬钢琴作品《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的演奏进行研究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贝多芬生平及其作品介绍

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德国,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被世人赞誉为“近代钢琴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大师”。这一称号既与贝多芬的创作成就有关,又与他坎坷的一生有关。贝多芬的祖父是波恩选帝侯宫廷的乐师,他既是一名优秀的男低音歌手,又是一位水平极高的音乐家,尽管贝多芬与祖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其音乐生涯仍受到祖父的极大影响。虽然贝多芬的父亲也是一位条件优越的男高音歌手,但他并没有承担起作为一名父亲所应当担负的责任,疏于对贝多芬的关心与管教。在祖父、母亲先后离世后,贝多芬作为家中长子,被迫担负起生活重担,但这仅仅是贝多芬悲惨一生的开始,之后爱情失意、双耳失聪,更让贝多芬深陷痛苦泥潭。但贝多芬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仍在音乐领域深耕,继续对钢琴作品创作与演奏。与此同时,伴随着启蒙运动的进行,西方社会越来越崇尚科学、理性、自由,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贝多芬紧随时代脚步,一跃成为西方音乐史上首位自由音乐家,而他的特殊经历也为其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素材,最终贝多芬凭借其富于变化的音乐语言,表达了对时代英雄的讴歌、对自然生命的崇敬,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为贝多芬一生中所创作的最后一部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于1809年特别为鲁道夫大公创作的。在这个时期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贝多芬无限憧憬美好的生活,在音乐创作上衍生为对自由平等的期盼。通过该首协奏曲的题记即可了解到其是献给鲁道夫大公的,所以两者有着紧密联系,基于这一线索可展开对该首协奏曲创作过程的深入解读。相关资料显示,在首份兰德斯堡的书稿中找到了《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的第一份稿纸,鉴于该份稿纸与曲谱稿本极为近似,且涉及大量有关这部乐曲的创作细节,由此推测贝多芬大概是在1809年3月着手对该首作品创作的。在当时社会背景影响下,贝多芬脑海中逐渐孕育出自由、公平、博爱的理念,并充分渗透进贝多芬日后的音乐创作中,以此人们透过贝多芬的作品,可感知到他的丰富思想情感与人生阅历。1809年,在鲁道夫大公的协助下,贝多芬拒绝了前往卡塞尔担任宫廷乐师的邀请,并继续留在维也纳,从此开启了《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的创作旅程。同年4月,贝多芬展开了对该首协奏曲的创作,在创作实践中贝多芬不拘泥于传统古典主义,开辟了通往浪漫主义的道路。

二、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的创作风格

(一)曲式结构及创作手法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五首钢琴协奏曲,这些钢琴协奏曲同时是贝多芬的创作技巧和精神世界的重要体现。作为五首钢琴协奏曲中的最后一首,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采用了传统的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第一乐章在管弦乐队的和弦弹奏下演绎出气势磅礴的音响效果,紧接着钢琴缓缓流淌,进入甜美静谧的第二乐章,第三乐章作曲家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欢乐的舞蹈景象。

1.第一乐章

本乐章在整首协奏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曲家继承了传统协奏曲双呈示部的特色,主副部之间存在细微不同,但没有出现冲突性矛盾。在双呈示部的第一呈示部中,贝多芬引入钢琴的华彩部分,伴随钢琴华彩部分的完结,迎来了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进入主部主题后,音乐旋律变得愈发从容,其力度也不断减弱。在连接中产生了由主部主题衍生的旋律,接着则是乐曲的副部主题。此时,乐曲的调性发生转变,一段平稳的旋律下弦乐开始断音演奏,稍弱的力度及较为柔和的旋律与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对比。依托对主部主题旋律进行模进而发展至结束部,然后便进入第二呈示部。该呈示部中的钢琴将其主部主题引出,主部主题旋律过渡至连接部,然后钢琴对该主题进行重奏,通过左右旋律交错方式,音乐给人以更为宽广饱满的感觉。之后添加进弦乐即进入到对副部主题的变化演奏。副部中旋律慢慢由活泼轻快转变成静谧美好,紧接着这一旋律氛围又被打破,在此过程中乐曲调性转变为降B大调,依托琶音进行使旋律发展至高潮。展开部主部主题通过单簧管演绎,伴随钢琴旋律变得越来越紧张激烈,乐队与钢琴之间呈现出一种波澜壮阔的音响效果。伴随再现部的演奏,乐曲发展至又一个高潮,且进入第一乐章尾声部分。

在本乐章中,作曲家依托同主音大小调、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转换、远近关系调转换等创作模式,以展现主体相互间的变化对比,彰显出乐曲的斗争精神。第一乐章的篇幅在整首协奏曲中是最长的,作曲家在本乐章中布局了578个小节,以刻画波澜壮阔的英雄主题、渲染气势磅礴的音乐情绪,颇具创造性。降E大调庄严肃穆的同时又优雅明快,管弦乐部分与钢琴相互协作,实现了对乐曲的完美表现,让作品一开始便能够促使听众关注,调动听众的音乐情绪。

2.第二乐章

当听众听到第二乐章时,总是会为其美妙细腻所折服,本乐章与传统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相同,属于优美动人的徐缓乐章,引起听众对美好向往的共鸣。

乐章开启后由乐队在B大调上直截了当地演奏主部音乐,节奏舒缓,钢琴于乐章第16小节进入,将第二主题乐章于高音区开展演奏,并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如同沉浸于梦境之中。接着转至连接部,乐曲调性转变成D大调。之后伴随一串逐渐上升的颤音,旋律来到再现部,在此过程中,乐队对第一主题的旋律进行再现,接着钢琴于高音区对分解和弦进行变奏处理。经过连接部,乐曲调性转变成降E大调,钢琴以这一调性轻缓地完成对主和弦的演奏,随即引出新的旋律动机,并为第三乐章主题呈现做相应铺垫。第二乐章不论是在篇幅上,还是在创作手法上,均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在旋律发展、调性转换等方面相對简洁,如同是贝多芬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之后,流露出平和安详的一面,并逐渐转入甜美的梦乡。

3.第三乐章

该乐章是这首协奏曲的最终章,作曲家在本乐章中将钢琴与乐队进行有机融合,让两者的配合一气呵成,演绎出颇具表现力、感染力的音乐主题。本乐章可给听众一种雄壮、宽广的大气之感,充分实现了钢琴与乐队彼此间的“交响性”,并彰显出一种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本乐章的主题部分,在上一乐章的尾声部分通过钢琴演奏进行铺垫。本乐章开始部分与第二乐章的开始部分截然不同,即为第二乐章的开始部分美妙细腻,而第三乐章的开始部分则通过钢琴演绎了一连串激情澎湃的和弦,继而引出本乐章的主部主题。由第二乐章一直到本乐章,如同是沉浸于梦境中的英雄,当听到感召后突然从梦中惊醒,并迅速策马扬鞭而出。接着乐队对该主题进行重奏,之后转至插部。乐曲第一插部有着欢快的色彩,展现出三拍的舞曲风格,如同让听众沉醉于欢快的舞蹈中;第二插部则对主部主题的音乐动机予以充分行进发展。进入本乐章的尾声部分,通过钢琴展现一段向下进行的和弦,在此过程中,整体的力度有所减弱,速度也逐渐减缓。伴随乐队定音鼓柔击打,如同旋律就此消失。与此期间,钢琴又强劲有力地进入,表现了一个上行的乐句,营造出一种欢乐愉快的氛围,同时,使乐曲走向结束。

本乐章采用了三大乐章的创编格调,这是对前人莫扎特所创作协奏曲音乐风格及曲式结构的继承。在此基础上,贝多芬在其中融入自身丰富的情感,将自身精神世界与乐曲创作进行充分融合,以此推进传统创作模式的改革创新。再者,贝多芬对曲式结构进行了扩充丰富,颇具创新性的调式转换让整部协奏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整部乐曲有着突出的交响格调,一方面将钢琴作为独奏乐器,另一方面又将钢琴与乐队进行充分融合,进而创作出该部既庄重大方又颇具英雄主义色彩的钢琴协奏曲。

(二)作品的艺术特征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音乐风格方面,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展现出华贵雍容、气势磅礴的音乐风格,钢琴与乐队相互间既联系密切,又充分融合,独奏与全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一步让整首钢琴协奏曲颇具表演张力。

二是在音乐语言方面,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通过对乐章转调运用、节奏变换,以及力度强弱的鲜明对比,让乐曲风格趋于复杂。再加上通过对交响乐创编模式的运用,让齐奏的协奏曲给人以心潮澎湃的体验。

三是在音乐格调方面,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创编格调已十分成熟,在当时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贝多芬由一个具象的英雄角色转变成作品中虚构的英雄人物,这一主旨在本钢琴协奏曲中得到充分体现。慷慨激昂的音乐效果,特别是演奏的难度把控,均是协奏曲的典型风格,同时还是贝多芬音乐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经典佳作。

三、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的演奏分析

(一)演奏技术运用

1.触键角度及力度

触键作为钢琴演奏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触键方式可演绎各不相同的音乐内涵,赢得听众的内心情感共鸣。因此,运用多样化的触键方式是钢琴演奏者所需具备的一项基本演奏技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方式及力度的触键可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音色,并且在不同音乐作品中,触键合理与否影响到音响效果是否具备表现力。因此,在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演奏中,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触键方法非常重要,精准把握触键可以更充分地把握音乐形态特征。如在快速状态下侧重于分解和弦琶音乐句中,演奏者应主要运用指尖触键方法。

在对谱例1进行演奏时,就其音乐形态特征而言,左右手两个声部都设计于单音织体上,在纵向结构上呈八度关系;在横向结构上则主要为分解和弦琶音下行模进发展。基于此,在实际演奏中,演奏者应切实保证对两个声部均衡发力,进而实现一种音响融合效果;另一方面,在触键时,让左右手保持彼此放松、独立状态,同时,通过指尖触键方法,依托腕部将源自前臂的力量不断传输至指尖,指尖则以垂直方式稳定下键,让每个音均可实现颗粒性效果。

2.八度跳跃音阶跑动

在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中,贝多芬大胆地布局了大段的八度织体,不仅在纵向上运用八度音程,而且出现了大量连续性的八度跳跃,就横向旋律发展手法而言,则是在八度跳跃基础上实现了模进化进行。在对该部分八度音型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应当保持手型稳定性,八度音型基于半音阶形式递进,保证每个和弦集中饱满且颇具弹性,自然轻巧地完成弹奏。

比如,在对谱例2进行演奏时,演奏者双手两个声音都应构建在基于八度跳跃的上行音阶跑动中,通过“丝滑的”跑动音型演绎出一种慷慨激昂的雄壮气韵,以及奔放洒脱的生命情调。弹奏过程中,演奏者左右手的1指、5指应灵活贴键,展现手腕灵活性,在指尖触键时,与音阶应构建一种抓力性及紧张感,做到张弛有度。就旋律级进上行发展而言,可通过渐强力度表现,即在弹奏过程中逐步提升触键力度,以此实现一种空间距离感,演绎出一种心潮澎湃的情绪效果。

3.装饰音技巧

相比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作品对装饰音的运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作品“有所收敛”,但在某个音或在乐段、乐句中合理运用装饰音技巧则具有别具一格的效果。在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中,贝多芬主要运用颤音和回音两种装饰音,它们在修饰、润饰旋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就颤音而言,在该首协奏曲中,作曲家分别在第一乐章、第三乐章对短颤音、长颤音进行了反复运用,对于长颤音,作曲家通过双手同时颤音的方法渲染乐段氛围。在弹奏时,演奏者不仅要保证双手2指、3指的支撑力量及灵活性,而且应关注颤音间的均匀过渡,保证清晰平均、音色透亮。就回音而言,其主要出现于协奏曲的第三乐章,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注重协助主旋律将回音弹得连贯且具有歌唱性,各个音符要弹奏清晰、轻巧,以此让整个乐段基调给人以优美欢快的感觉。

4.踏板运用

踏板运用作为钢琴演奏的重要一环,其能够让钢琴音色变得更为丰富,让音质变得更为优美。正如国际著名钢琴家及教育家约瑟夫·班诺维茨所提到的,巧妙的踏板法是一位有着突出艺术才能和高超理解力的钢琴家所必备的素养。踏板运用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它同时有赖于从历史角度进行考虑,以及对作曲家创作意图形成深刻认识。在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开始部分,贝多芬布局了一处踏板运用,以此营造出一种对比鲜明的恢宏气势。结合乐曲实际情况,演奏者应当做到对踏板方式的灵活运用。

比如,在对谱例3进行演奏时,基于左、右手两个声部的织体特征,以及在音乐表现上的侧重内容,可了解到应注重采用侧重于连奏的旋律表现。对此,演奏者应通过旋律切分踏板的方式,也就是指尖弹出音后接着踩下右踏板,以此实现对乐段的连贯流畅表现。所以,在踏板运用上,演奏者应当建立起手部弹奏与脚部运用的紧密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乐曲魅力。

(二)音乐内容表现

1.音乐形象塑造

音乐形象,即为音乐作品通过声音塑造形成的形象,其不仅是音乐作品的核心所在,而且是音乐美学至高范畴。创作者将自身对世界的感知依托对音乐表现要素的综合应用,以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音乐形象。对于演奏者而言,在二度创作中,应当凭借自身特有的理解认识,发挥无穷的想象,并利用各种演奏技术,进而完成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在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音乐形象塑造中,演奏者应该立足于协奏曲创作背景,深度思考把握音乐形象特征。比如,在协奏曲第一乐章开始部分的三个有着华彩性特征的乐句,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非凡的理想画面,在对该三个乐句进行演奏时,演奏者应当融入积极的情感,通过以情绘景、以景表意的方式,切实在时间、空间层面表现出对人生的畅想,就像诗人咏叹一样表达出自身的真情实感。

2.音乐情绪表达

音乐情绪,亦可称之为音乐表情,主要是指音乐作品对人们情绪的影响表现。在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中,作曲家凭借其独特的情感经历,将自身独立的情感状态与音乐作品进行充分融合,进而传递出一种客观世界中人类普遍追求的博爱思想。因此,在对该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表达上,应当基于这一视角,充分把握音乐音响的抒情特性,领略贝多芬在创作时的情感体验,继而将其转化成演奏情感,淋漓尽致地完成对乐曲音乐情绪的表达。比如,在对该首协奏曲第二乐章主题进行演奏时,这一乐章主题动机构建于级进下行的音阶化模进下行中,通过缓慢的速度、连音及跳音的线、点音色,展现出有着深厚情感内涵的音响效果,也就是依托交融式的音色展现出一种超世绝伦的意境韵味,基于此,在音乐情绪上營造出一种甜美静谧的气氛,与第一乐章、第三乐章的慷慨激昂形成强烈对比。在对该部分主题进行演奏时,演奏者一定要保持身心放松,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

3.音乐形态把握

音乐形态,主要是音乐外部、内部及音乐的变化运动规律总和,作为一种整体性存在方式,其是通过一系列音乐要素有机融合构成的结构化音响形式。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演奏时,对音乐形态的把握,除了对演奏者音乐要素分析能力提出一定要求,还可为演奏技巧运用提供有力依据。因此,可将音乐形态把握界定成音乐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而言,不管是音乐形象,还是音乐情绪,均属于音乐内容的概括性体现,是基于宏观视角形象形成的,这并不代表音乐作品中的每个音符、乐句、乐段都在塑造某一形象或表达某种情绪。所以,对音乐形态的把控,实际上是对各项音乐表现要素的处理。

比如,在对谱例4进行演奏时,该谱例在声部织体结构上有着多音层特征,鉴于其音乐形态较为复杂,对此,演奏者应关注不同音程表现,特别是注重凸显高音区上的主旋律,控制好左手声部的音响力度,进一步表现出层次分明的音响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不论是其创作手法,还是音乐风格,都有别于贝多芬早期的作曲,其宏大的规模、辉煌的音响,以及繁杂的演奏技巧,不失为协奏曲交响化的典范,是贝多芬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佳作。在演奏该首协奏曲过程中,演奏者应灵活运用演奏技巧,并融入个人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演绎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郑园梦.浅论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的交响性[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98-100.

[2]吴家军.谈贝多芬谈对钢琴协奏曲体裁的“改革”——以《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为例[J].音乐生活,2016(06):65-67.

[3]杨铭.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作品研究[J].黄河之声,2022(02):69-71.

[4]李树芳.浅析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贝多芬《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OP.22》第一乐章为例[J].黄河之声,2020(04):52.

[5]彭雅妮.双重视角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10中赋格的旋律演奏处理[J].艺术评鉴,2021(07):66-68.

[6]沈昀光.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与音乐内涵[J].艺术家,2023(02):64-66.

[7]董霞.华丽且辉煌的炫技,崇高而庄重的吟唱 评特里福诺夫演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J].音乐爱好者,2019(05):30-33.

[8]杨琦.贝多芬钢琴作品《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2022(13):157-159.

猜你喜欢
协奏曲大调贝多芬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亦远亦近贝多芬
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22
D 大调赋格 (钢琴小品)
当代音乐(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G大调随想曲
ViVi美眉(2020年2期)2020-08-04 13:20:14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5
海浪协奏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