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总对我唠唠叨叨,我该怎么办

2023-11-18 18:26
青年文摘 2023年3期
关键词:家务冲突情绪

知心姐姐:

你好

我和妈妈总是因为一些原因闹得不可开交,有时是因为我脾气不太好,有时是因为妈妈。比如,每次妈妈工作回来就会数落我,“你怎么还没有洗鞋子”“你怎么把房间弄得这么乱”等,我知道妈妈是关心我。

再如,有次我们小组的同学来我家聚餐,吃过饭后我就和几名同学看电影,妈妈收拾好后就出门了。我看完电影回家发现门锁了进不去,我没有钥匙,妈妈20多分钟后才回来。我就偷偷哭了,我认为妈妈不担心我,毕竟那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我生闷气不理妈妈,但我在洗妈妈的衣服。睡觉时妈妈就一直说我,问我为什么要去看电影。我说之前都说好了,是问过你的。她又开始翻旧账数落我,弄得我很难堪。

我也想和妈妈关系好点,但她似乎不那么善解人意。小学数学老师和我们说过:“父母只是在用你不理解的方式爱着你。”道理我都懂,但有时真的没法跟妈妈好好沟通。有什么方法能让我和妈妈的关系好些呢?很期待你的回信!

遇到困难的一条咸鱼

遇到困难的一条咸鱼:

你好呀!

看到你的来信,我最深的感受是:你真是个敏锐、孝顺、善良的好孩子,你的信令人既感动又心疼!谈起和妈妈的冲突,你先坦诚地承认自己的小缺点,“我脾气不太好”;你“生闷气不理妈妈”时,竟然在“洗妈妈的衣服”;虽然妈妈不时让你伤心难过,但你还是希望“和妈妈的关系好点”。我感受到了在妈妈的唠叨中,你承受的委屈与失落,也心疼你的懂事与隐忍。你的来信写得很细致,下面我就按你的叙述顺序帮你分析一下,怎么做能让你们的关系更好。

你提到“每次妈妈工作回来就会数落我”,这里其实有一种可能——你并没有错处,只是成了妈妈发泄情绪的“替罪羊”。心理学有个“踢猫效应”,指的是一个人的消极情绪会无意识地朝你觉得无法还击的人发泄,并顺着这样的链条一直向下传递。比如,妈妈可能在工作单位被领导批评了,但妈妈不敢反驳领导,只能回家后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也没办法发泄,只能踢宠物猫一脚。

想要切断坏情绪传播的链条,我们不能“踢猫”,聪明的做法是给正在气头上的妈妈一个发泄的空间和时间,等她心平气和或者心情愉悦的时候再沟通。当然,我们也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你的委屈和无奈要找到宣泄的出口,我觉得你选择大哭一场,或者坐在窗户边上看夜景,都是不错的情绪调节方法。

你看电影的故事,你说的“妈妈不担心我,毕竟那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是在困惑、委屈、愤怒、难过等情绪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错误认识。妈妈恰恰因为过于担心你,从而选择了一种赌气的方式,希望你“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不要这么晚回家了。妈妈太希望你成长为优秀、独立甚至全能、完美的人,所以总是“翻旧账”,甚至“在鸡蛋里挑骨头”,她很急切,所以选了你不太能接受的方式。

你也不必为你和妈妈常常产生矛盾而过于忧心。虽然我们祈求人际和谐,但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出现矛盾与误解是常态。

我建议你先找个时间,好好梳理一下你和妈妈通常因为什么事情起冲突,你和妈妈分别有什么样的诉求。比如说,你们会因为清洗衣物、整理房间等家务起冲突,你的诉求可能是刻苦学习之后想放松一下,再去做家务;妈妈的诉求可能是希望你尽快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不要拖延。澄清彼此的訴求之后,你可以尝试找到双方诉求的交集:比如,协商好学习、休息、家务的时间,双方共同制定规则并遵守,你需要告知妈妈你的家务完成进度与具体时间安排,如果妈妈觉得不合理,双方再商讨并改进。这样就能在保证双方合理诉求的前提下,你与妈妈达成共识,和平地处理冲突。

你多次提到妈妈是爱你的,只是她表达爱的方式让你不舒服,而我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你对母亲浓烈的爱,所以我想跟你分享表达爱的“5种语言”。每个人适用的爱的表达方式不同,你可以试着找到母亲喜欢的爱的语言,也可以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告诉母亲,你喜欢哪种爱的语言。这5种爱的语言分别是:肯定的话语、高质量陪伴、赠送礼物、服务行为、肢体接触。肯定的话语指的是通过口头、短信等,表露你的关注、感谢和爱意;高质量陪伴是指放下手机和其他事务,与爱的人完整地体验精心策划的活动;赠送礼物指的是给爱的人准备纪念日礼物、旅行手信等;服务行为指的是主动帮爱的人分担家务等;肢体接触包括但不限于拥抱、牵手、摸摸头等身体语言。

我很欣赏你主动求助的勇气,这说明你在家庭关系中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存在。家庭治疗领域的专家基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家庭是一个系统,各家庭成员会相互影响,某一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会影响另一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你作为一个内心力量充沛、愿意积极寻求改变的家庭成员,你的变化可以牵动母亲的改变,让你们的整个家庭都变得更有活力。

不过就像你在主动寻觅与妈妈好好相处的办法,妈妈也在摸索教育你的方式。毕竟妈妈也是第一次承担妈妈的角色。我能感觉到你是一个包容、豁达的好孩子,在你觉得自己还有能量、可以体谅妈妈的时候,不妨给妈妈一个机会,等你们的状态还不错的时候,再开诚布公地好好谈谈。但如果你觉得无法直接与妈妈说心里话,也可以选择写信、发信息、通过中间人(比如,爸爸)转达等间接的方式。等你的好消息!

(黄彬彬,《青年文摘》特邀心理成长导师,高中心理健康与生涯教育专职教师,多家媒体特约作者)

猜你喜欢
家务冲突情绪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我们的家务,我们的家
一起做家务,一起建设一个真正的家
爱她就让她学做家务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不爱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