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红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众多文化在岁月浮沉中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宜兴被视作是紫砂艺术的发源地,不仅因为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紫砂泥,还在于宜兴繁荣的茶文化。紫砂壶的产生与茶文化密不可分,作为饮茶的工具,紫砂壶在造型艺术与使用性能上都是为了人们饮茶的方便性而来的。
茶文化在中国有一段十分悠久的历史,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茶器也逐渐多样化。其中,宜兴紫砂壶是备受瞩目的茶具之一,其源自北宋时期,拥有悠久的传统。紫砂壶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其表面光滑细腻,经过茶水的泡养之后更是展现出岁月的光辉,令人陶醉其中;其次,在质感上,紫砂壶纹理内涵丰富,深邃而神秘,呈现出一种低调有内涵的气质,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倾向。除此之外,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紫砂壶内会积累浓郁的陈香,令茶香更为醇厚。紫砂壶为茶叶的色、香、味提供了最佳的承载和展现。
然而,紫砂壶不仅仅是一个茶具,它更像是一位知己。在漫长的岁月中,紫砂壶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了默契的心灵交流,共同留下岁月的印记。这种陪伴不仅慰藉了茶人的心灵,也为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与此同时,紫砂壶的材质和纹理之美也在这种亲密互动中得以充分展现,仿佛灵气萦绕其间,令人陶醉不已。
紫砂壶,承载着数百年的传承与积淀,在造型方面总是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在几百年的发展中,紫砂壶早就形成了一套完善而严密的制作体系,但是,人们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寻找的目光发散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寻找新的美,并将这种美与紫砂创作结合,带给人们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盛宴。就比如作品《清风竹韵》的设计,其基本造型虽然从传统壶作中而来,但是在主题和细节的表现上却具有着丰富的新意。笔者以竹这一自然范畴为创作的基础,经过巧妙的捏塑、雕刻、描金等丰富的技巧,将壶与竹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自然意境。
在紫砂泥的选取上,笔者采用的是经典的紫砂朱泥,在笔者看来,朱泥是一款十分有活力的泥料,以这款泥料为基础进行作品《清风竹韵》的设计,可以在视觉上增添作品所蕴含的活力与坚韧气息。作为有着多年紫砂创作经验的紫砂艺人,笔者对于朱泥的泥性也是深得于心,因此笔者在设计这款壶形的时候将紫砂泥料与紫砂壶造型进行了和谐的统一,使得其在整体上都为紫砂创作的主题服务。在造型设计上,此壶从竹段壶的造型延展而来,笔者对其进行了改良和创新的设计。壶身是一个圆柱状的结构,就仿佛是一小节竹子,有着生动而鲜明的自然气息。圆柱形的壶身在视觉上十分简约,在竹子纹理的配合之下更显灵动,让人在倒茶之时仿佛能嗅到竹子的清香气息。壶流采用的是三弯流的形状,其弧度十分自然,从壶身中自然伸出,就仿佛是破土而出的竹笋,让人感受那迸发着的生命力。仿生的造型也使得壶嘴的自然气息更为突出,同时与壶身也相互呼应。壶把也是采用了竹节的纹理,与壶嘴相呼应。在弧度的设计上,笔者不仅考虑了美观性,同时也兼顾到了其使用起来的方便性。壶盖是最简约的压盖的设计,其微微鼓起,竹节状态的桥钮盘旋在壶的顶部,凸显作品的主题。此壶设计的一大亮点便是贴画、捏塑的技巧,笔者塑造出的竹叶、竹节在壶表面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同时也将“清风竹韵”的主题进一步凸显。除此之外,笔者还突发奇想地运用了描金的工艺,以钱币这一符号带给人们关于吉祥的美好祝福。多种紫砂技巧的运用,使得这件花器作品中的自然灵韵更为突出,同时也展现出了笔者丰富的创造性。
竹,是中国文人墨客们格外青睐的一个意象,在紫砂艺术中,竹子也是紫砂艺人创作的灵感源泉。笔者认为,竹中蕴含着的最为珍贵的价值,就在于那被用来象征正直品性、淡泊名利以及志向远大的情感。笔者以竹为主题来进行创作,也是希望竹子这珍贵的品质可以在当代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人们能够在日常的喝茶品茗过程当中,感受到清新的自然氛围,感受到竹文化的熏陶,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去追寻自己真正想要追寻的东西。
总之,紫砂壶在漫长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与竹的品格不谋而合。因此,笔者在创作中将紫砂壶和竹文化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希望以这蓬勃的创新之力给人们带来新的启迪与启发。如今,紫砂壶已经不仅仅是一件实用的器具,其背后的文化要素在当代更应当被重视。正如作品《清风竹韵》的创作,笔者不仅呈现出了精美的造型设计,更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笔者希望,紫砂艺术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不断践行其艺术品的价值,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推向更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