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创新高校音乐教学

2023-11-18 16:52
轻音乐 2023年9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校学生民族

张 沐

中国素有 “文明古国” 之称, 灿烂的民族文化以及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当前的世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 中华民族的音乐更是丰富多彩, 在整个世界的音乐史上来讲是独树一帜的。 中国民族音乐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而不断壮大、 创新, 是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重要形式, 中国民族音乐切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实际发展过程以及文化沉淀, 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 所以, 重点学习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能有效加强高校生的民族认同感, 还能激发高校学生的民族情怀, 让高校学生对民族的独有品质具有深刻的认知, 促使高校学生综合素养、 文化内涵得到提升, 从而主动、自觉地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一、 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

以人类的发展角度来讲, 文化是基础源泉[1]。 民族文化是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集体智慧、 共同创造、 赖以生存的文明成果。 这一成果中包含物质、 精神等方面, 是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 积累,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也是民族国家的灵魂所在。 民族文化代表着国家的整体竞争力量, 这就充分表明了民族是独立、 完善的, 是国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我国的多数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民族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 而且, 不同民族的音乐内容、 形式丰富多彩。 但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 文化与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从原本的故步自封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 因此, 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 应主动吸纳、 提取国外先进的文化, 并保留传承民族文化, 使民族精神得以弘扬。

21世纪的文化与教育发展主题为 “全球化、 多元化”。 所以, 在实施高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应将时代发展主题作为核心, 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 适当地渗透其他国家以及民族的文化, 这样不仅能使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得以传承、 弘扬, 还能让高校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 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音乐教育传承民族精神, 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这对高校的音乐教学来讲, 不仅仅是责任, 同时也是义务。

二、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 洗涤内心, 丰富内涵

不同的民族音乐是某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生活状态、 价值追求的展现[2]。 在高校的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重点引入民族文化、 音乐, 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民族音乐类型。 如: 藏族音乐的辽阔; 蒙古族音乐的豪迈; 汉族音乐的优雅与委婉等。 这对高校学生来讲, 是一种内心的洗涤和净化, 使学生能在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熏陶下拥有丰富的内涵。

(二) 扩充教学, 提升质量

将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融合过程中,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让音乐教学内容得到无限扩充, 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 让学生能在新颖、 多彩的教学中真正体会到音乐文化, 进而使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三)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对于每一个人来讲, 文化素养是经过长期积累才能形成的[3]。 而且, 文化素养也是每个人不可代替的魅力。将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融合, 这一方式能在无形之中将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呈现在学生眼前, 并逐渐使其转化成高校学生文化素养的核心内容。 总的来讲, 将民族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学完美融合,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

(四) 使音乐教学更受喜爱

近几年, 我国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教育理念和模式得到了明显的创新, 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了主动权利。 但是, 这并不代表着升学压力、 应试教育思想完全不存在, 其实只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 因此, 对于教师来讲, 让自身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吸引学生参与, 仍旧是不断追求的目标。

民族音乐的魅力和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凝聚、 酿造了大量精彩绝伦的民族音乐, 经过历史与实践的检验, 并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留存下来, 其影响力、 魅力势不可挡。 这也就充分说明, 民族音乐以及民族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魅力。 所以, 在高校的音乐教学期间, 教师可以将民族音乐引入, 通过民族音乐及文化吸引学生, 让学生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 这样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并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总的来讲, 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融合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具有诸多益处的, 学生能接触、 发现更多具有趣味性、 价值性的知识, 感受到音乐学习过程的快乐, 主动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而教师也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兴致更高昂, 让音乐教育事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 高校音乐教学路径

(一) 更新传统理念, 树立正确观念

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建立在传统观念革新的基础上, 脱离传统困境, 打造新颖课堂[4]。 为了让高校的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教师必须具备多元化的文化思想, 尊重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 树立民族音乐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理念。 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的开展过程中, 教师应从不同角度了解民族音乐的优势以及作用、 价值, 随后逐渐在教育教学中将全新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从本质的角度来讲, 新理念是在实践和探究中形成的, 进一步探索具体的实践方向, 所以更新思想并不代表着脱离实际, 而是在探究中树立新的观念。 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在新课改的不断冲击以及创新下, 并不适合当前的教育环境。 因此, 高校的音乐教学需要重点革新传统理念, 而不是将教育变成 “教”, 而是真正将 “教” 与 “育” 融合在一起, 在音乐教育中将自己更多的爱、 关心体现出来, 为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提供更多的途径、 条件与方向。

例如, 中华民族传统音乐 《春江花月夜》 这首歌曲, 对人们来讲是一场 “视听盛宴”, 能带给人们极美的感受, 能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以及质朴人民的热爱与尊重。 《春江花月夜》 的作者姚燮是晚清的文学家、 戏曲家。 同时, 《春江花月夜》 也是古典民族音乐的代表作, 原名为 《夕阳箫鼓》, 曲目充分描述了浔阳江的美妙月夜, 这首清代曲子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多人改编演绎, 已然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不同的民族音乐背后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故事, 在历史的悠久长河中不断吸取营养, 并逐渐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因此, 如果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共同欣赏聆听这首民族乐曲, 将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美妙感受, 使学生对祖国、 民族由内而外地产生敬佩之情, 不仅能体会到古典乐器的奇妙之处, 还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 无形之中营造一种文化与时代的代入氛围, 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总的来讲, 将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教学融合, 能通过思想、 意识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民族音乐对音乐知识学习的重要价值。 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在这一基础上转变传统的思想, 树立新的观念, 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学融合在一起, 使两者得到共同的进步与发展。

(二) 立足实际情况, 优化课程设置

对于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来讲, 课程设置是极其重要的环节[5]。 只有合理安排课程, 才能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有选择性、 针对性地组织好音乐教学, 使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课程设置就是教育、 教学内容的细化和具体设计, 所以课程的设置是教学的主要基础音调和旋律。 这也充分说明了, 课程设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能为音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提供清晰的方向与道路。 当前, 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关于传统民族音乐的内容, 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并不具备重要的民族音乐内容, 存在一定缺失。 而且, 大多数高校音乐课程的整体结构体系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相脱离, 这一情况的存在表明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或者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中存在教学内容的缺失, 我国教育领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处于尝试阶段。 因此, 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应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比如,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可以将大篇幅的歌颂校园的内容适当减少, 逐步融入 《春江花月夜》 《高山流水》 等带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曲目, 让学生能在欣赏这些曲目时对祖国、 民族产生更深的热爱与敬仰。 或者, 也可以加入一些少数民族音乐, 让学生能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使学生的视野、 胸怀变得更加广阔。 总的来讲, 要想让高校音乐教学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在一起, 需要以实际情况作为基准, 从多个角度优化课程的整体结构, 使民族音乐能真正融入高校音乐课程中, 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分配,针对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不断优化、 创新。

(三) 丰富教学手段, 培养文化素养

以往高校音乐教学中, 主要的教学课程是与鉴赏、学唱融合在一起的。 但是, 整体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唱、 轻视鉴赏。 所以, 长久以来音乐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指导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歌唱技巧以及乐理知识等,缺少意义上的鉴赏, 鉴赏都是由教师一 “笔” 带过, 只是学唱的插曲, 并没有在教学中拥有独立的体系。 而丰富教学手段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在学唱的教学环节中“提炼” 音乐鉴赏, 不断丰富内容, 打造独立体系。 也就是说, 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重视音乐鉴赏的作用和价值, 让学生不光能够学会演唱、 弹奏还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这才是音乐学习的最终目标。

比如, 教师可以将传统的经典曲目 《阳春白雪》 融入高校音乐课堂中, 这首曲子是一首琵琶曲, 所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鉴赏, 搜集与这首曲子相关的故事内容, 或者一些关于琵琶乐器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能更加了解琵琶, 掌握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代表着丰富、 吸引人的文化, 从中提取更多与美相关的体验,让人拥有难忘的美妙感受。 对于高校学生来讲, 民族文化的融入能为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提供更多路径, 创造更多惊喜。 因此, 在教学期间教师应把握好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 以合适的教学手段加以配合。 如部分古典乐曲以及少数民族乐曲等, 在学唱困难的背景下, 不断挖掘音乐教育资源, 真正展示出音乐的文化与内涵, 使学生的精神、 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在拥有良好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主动传承、 弘扬民族文化。

(四) 提升教师素养, 强化教学能力

通过多样化手段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学融合在一起, 这对于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来讲是更高的教学要求。 而教师的专业素养对音乐文化传承的整体质量具有明显影响, 教师是连接学生与民族文化的 “桥梁”, 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需要根据自身专业的教育水平, 促进音乐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融合, 使两者逐渐朝着更融洽的方向前进。 而在此过程中,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真正了解不同类型的民族乐曲。 如民族音乐的特点以及其中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等。 总的来讲, 如果教师要想在课堂中教授蒙古族音乐, 让学生的文化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不仅要了解乐曲本身的特点, 还要了解乐曲背后的文化背景、 社会发展情况等, 真正做到系统性、完整性的了解。 总而言之, 教师在音乐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这样才能真正肩负起历史改革的重任。

结 论

总而言之,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而且从高校音乐教学的角度来讲, 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入与渗透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与价值。 同时, 对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民族文化的融入能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能让学生逐渐拥有发现美、 创造美的能力, 促使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得到增强, 使其拥有良好的精神、 道德等品质, 让学生的人文认知范围得以扩大, 并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因此, 高校应全力营造民族文化氛围,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合理评价体系, 对高雅音乐、 民族音乐以及优秀作品等进行奖励。 除此之外, 要严格过滤格调低下、 思想认知水平较低的音乐作品, 使更多高校学生能接触到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从中提炼出丰富多彩、 意义深刻的民族文化, 使学生的审美、 德育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高校学生民族
我们的民族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