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妍
在合唱指挥中, 预备拍是指挥必备的技巧, 在遵循“省” “准” “美” 三大指挥动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求合唱指挥做好预备姿势, 以预备拍做出速度、 力度、 呼吸、 情感等提示。 对预备拍的处理,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合唱指挥的技术水平与艺术修养, 正如我国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先生所言: “指挥的工作岗位在预备拍。” 由此可见预备拍在指挥技术、 指挥艺术中的核心地位。 合唱指挥唯有在预备拍中突出指挥的预示功能,为演唱者提供发音时间、 乐曲速度、 情感情绪变化、 声部配合等方面的准确提示, 才能使合唱中人声与乐器之声交织融合, 形成充满力量且富有震撼力的合唱艺术效果。 鉴于此, 合唱指挥要高度重视预备拍技能的提升,把握好预备拍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要点。
合唱指挥中, 指挥者对预备拍的处理往往体现了指挥者的指挥技艺水平。 我国指挥家们都对预备拍的打法予以高度重视。 如马革顺先生认为在预备拍中 “包含了好多东西”。 吴灵芬教授指出, 指挥的功能在于加强对音乐的预示。 我国合唱艺术历史悠久,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 合唱艺术也迈上更高的台阶, 社会不仅对合唱艺术高度重视, 也对合唱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合唱指挥中用好预备拍, 可以显著提高指挥者的技术水平, 彰显指挥者的个人魅力与艺术造诣, 从而为合唱艺术表演增添色彩。 与此同时, 合唱指挥中, 预备拍有着多元化的功能, 可以为合唱队作出速度、 力度、节奏的预示, 提醒各个声部有顺序、 有先后且衔接流畅地起唱与收声, 保证合唱队在声音速度、 声音力度上整体协调, 突出音乐的层次感, 并助推合唱演员情感的表达与情绪的宣泄, 有助于增强合唱艺术的感染力[1]。
预备拍时值预示着将要进入乐句速度、 力度、 情绪等要求的拍子, 由准备线、 拍点、 吸气、 暗示与反射线构成, 要求反射线与起拍的挥拍运动方向相反, 速度与进入拍保持一致, 所预示的节奏、 速度、 力度都要与后续的音乐相洽。 并且要保证拍点清晰、 准确, 挥拍动作精准、 简洁、 美观。 预备拍重在带动与预示, 现阶段合唱指挥中预备拍的基本理论为三步起 “收” 拍论。 相对于二步起 “收” 拍论而言, 三步起 “收” 拍论增加了“注意” 这一第一步骤, 其作用在于吸引合唱队与乐队成员的关注, 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指挥者的手部动作上, 以较为短暂的时间提醒合唱队与乐队做好准备。 若指挥无伴奏合唱, 指挥要将右手掌心面向合唱队, 左手掌心朝着左下方, 双手在身体两侧并保持一定的高度差, 以此做出 “注意”。 在预备拍拍点吸气, 吸气动作与乐曲的速度、 力度等相关, 要保证准确切入, 带动合唱队与乐队做好准备[2]。
起拍是指起唱时的一拍或半拍, 要求指挥动作准确无误, 与演唱者瞬间同步。 若想达成此种整齐划一的效果, 除了在日常表演与习练中不断磨合之外, 还需要合唱指挥通过运用预备拍对起唱时间给出预先提示信号。不同风格或样式的合唱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开头, 合唱指挥在运用预备拍时要根据不同作品开头部分的艺术特色与音乐特点做出变化, 保证预备动作精、 准、 美, 在做出预备动作后有力地起拍, 使演唱者快速反应, 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一是从强拍开始的预备拍。 若音乐旋律从正拍开始, 且小节规整, 则预备拍的动作较为简单。 若合唱作品速度较慢, 在指挥中不可将预备拍拖得过长, 避免指挥操作困难, 降低指挥动作的美观性与简洁性。 指挥者在把握好音符时值、 保证预备拍精准性的前提下, 可以将预备拍缩短为半拍, 将一个拍子分解为两拍, 前半拍省略, 从后半拍开始进行预备拍, 在后半拍抬手做预备拍。
二是从弱拍开始的预备拍。 预备拍要与发音拍呈相反方向, 主要目的在于使起唱的预示更加直接、 醒目。
三是从后半拍开始的预备拍。 相对于前两种起拍的预备拍而言, 从后半拍开始的预备拍更加复杂。 例如施光南的 《祝酒歌》 便是从强拍的后半拍开始起唱。 根据合唱作品的速度、 力度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情绪, 将前奏的最后一拍作为 “注意”, 歌曲开始第一拍的前半拍为“预备”。 因前奏速度由快到慢, 所以指挥时预备拍动作要放缓, 以反弹型击拍动作打出预备拍, 提示合唱队在后半拍进入演唱。 《义勇军进行曲》 同样是从后半拍开始的音乐, 预备拍占一拍时值, 第二拍的前拍做起拍。预备拍动作要小, 能够做出速度、 表情预示即可, 而起拍力度要大, 以短暂的暂停使合唱队做好起唱准备[3]。
收拍的预备拍, 目的在于在收拍的前一拍向演唱者作出演唱即将结束的预示, 保证演唱者在收声时干净利落、 整齐划一。
一是弱收时的预备拍。 部分合唱作品的结尾为弱收, 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并突出乐曲的绵长与悠扬。例如青海民歌 《半个月亮爬上来》 便是以弱收结尾的合唱作品。 结尾句 “轻轻地扔下来” 中的 “来” 为四拍延长音, 指挥时双手手掌靠近身体前方并缓慢垂落, 预示声音减弱。 “来” 的第二拍为 “注意”, 第三拍为预备拍, 预备拍的手势要轻柔, 作出表情预示以及收声的指挥手势。 在第四拍上, 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 保持静止的指挥手势, 合唱队轻柔并深情地收声。
二是强收时的预备拍。 以强收结尾的合唱艺术作品饱含着情感的迸发与情绪的宣泄, 要求指挥动作干净利落、 扎实有力, 这样合唱队在收声时才能避免拖泥带水, 且演唱时更有启示。 如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无伴奏合唱 《牧羊少女》 便是以强收结尾, 结尾的最后一小节为强拍, 演唱也在这一拍上结束, 情感更加浓烈与炽热。 合唱指挥要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调以及结尾部分的情感抒发需要, 以强力锐点型击拍 “挑” 打出收尾的预备拍。 在倒数第2 小节的第二拍做出 “注意”, 双手向前并有弹性地推出。 在倒数第3 小节的第三拍作出预备拍, 手势要果断有力, 不失深情, 指挥合唱队收声。 最后一小节的强拍进行收拍[4]。
三是快收与慢收的预备拍。 合唱作品结尾部分速度的不同, 对预备拍的打法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快收的预备拍要做出速度预示, 手势速度较快。 例如 《黄河大合唱》 中 《怒吼吧, 黄河》 的结尾部分便是快收, 需要用混合型击拍 “抡”, 在第三拍速度放慢, 提醒合唱队“注意”。 第四拍 “预备”, 以富有弹性的手势以及吸气动作做出速度的加快变化。 最后按照四拍子图示打合拍。 慢收时预备拍要提示合唱队延长声音, 力度减慢。如 《美丽的草原》 的结尾为慢收, 指挥时在倒数第5 小节的第一拍进行 “预备”, 以舒缓且富有弹性的吸气动作预示速度的减慢, 在第二拍速度放缓并延长, 在延长音上手势暂停悬于空中, 预示合唱队渐弱结束。
合唱指挥中, 指挥动作的幅度根据速度的变化而改变。 特殊情况下, 辅之以口型或眼神等增强指挥的预示功能。 预示速度的预备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速度渐慢时的预备拍。 乐曲速度渐慢时, 指挥动作幅度加大, 挥拍速度减慢, 手势向上升起, 预示合唱队速度的渐慢变化。 例如 《祖国颂》 结尾最后一句速度渐慢,指挥时在结尾处倒数第九节第一拍 “注意”, 第二拍“预备”, 合唱指挥的吸气动作要深情、 有力, 适度加大指挥动作的幅度, 减小挥拍的速度, 在4 小节中, 挥拍幅度逐渐加大, 预示速度渐慢。 倒数第五节时做出速度变化预示, 提醒合唱队恢复原本速度; 二是速度渐快时的预备拍。 乐曲速度加快, 预备拍动作幅度减小, 挥拍速度提升。 例如 《团结就是力量》 的结尾部分的速度渐快, 表现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 抵御外敌的决心与毅力。 包含着对相同音乐材料的反复, 在四次反复中速度渐快。 指挥时做出混合型击拍动作 “抡”, 在结尾乐句的前一拍为 “注意”, 第二拍为 “预备”, 合唱指挥的动作要果断有力, 在预示速度渐快的同时带动合唱队的情绪。 预备拍的幅度减小, 速度加快; 三是速度突快时的预备拍。 例如 《黄河大合唱》 中 《怒吼吧, 黄河》 第48小节开始速度突快, 指挥动作要由曲线型击拍 “摸” 转变为混合型击拍 “抡”, 以果断有力的动作预示速度由慢突然变快; 四是速度突慢时的预备拍。 《黄河大合唱》 中 《怒吼吧, 黄河》 第19 小节开始出现速度突慢,预备拍时指挥动作要轻柔抒情, 提示合唱队注意速度的变化[5]。
力度是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可以起到渲染氛围、 烘托情绪与表达情感的作用。 且大部分音乐作品中力度变化较为频繁, 通过力度的对比以细腻刻画出内心复杂、 深刻且变化的情感。 合唱指挥要准确把握好合唱艺术作品的情感基调, 找准不同情绪情感下力度的变化与递进, 根据合唱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演唱者、 演奏者的表演需要, 掌握预示力度的预备拍的打法。 例如《黄河大合唱》 中 《怒吼吧, 黄河》 中以力度的变化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解放之路的历程, 由最初对国家存亡危机的悲泣、 对侵略者的痛恨, 转变为对新中国的无限希冀与坚定信念, 乐曲情绪情感的变化决定了乐曲中力度的变化十分频繁。 例如第79—107 小节, 用强力度 “但是” 作转折以突出情绪情感的递进,三个 “你听” 以力度的渐强发出声声怒吼。 整段乐曲力度变化十分频繁。 合唱指挥中, 在第78 小节的第三拍作 “预备”, 在第四拍点上弹起, 作果断有力的吸气动作, 预示力度的渐强。 第二拍为四分休止, 为保证前后演唱的连贯自然, 可以向下击拍, 指挥合唱队唱出 “但是”, 在挥拍的第一落点上稍作停留, 后向上弹起。 第88 小节, 在前一小节延长反射线, 保证在该小节进行收拍。 接下来为三个 “你听”, 第一个 “你听” 为弱唱,指挥动作幅度要小, 接下来的 “你听” 力度增强, 动作幅度加快的同时由腕部动作延伸至小臂动作、 大臂动作, 作出力度变化预示。
合唱指挥中, 预备拍有着预示节奏的作用。 一是主动拍与被动拍时的预备拍。 主动拍是指为保证演唱整齐划一, 将每个拍点击打得明确的击拍。 在乐曲开始部分, 或逻辑重音处要打出主动拍。 打主动拍时, 准备线速度逐渐加快, 接近拍点时准备拍的速度加快要十分明显。 主动拍的预备拍, 其反射线要用力向上提起, 为合唱队作出预示。 被动拍是指弱化长音第一拍后面的拍点, 主要目的在于保证音的持续与平稳之感。 被动拍的准备线为匀速, 接近拍点时前后速度保持一致, 尽量消除拍点的痕迹, 且被动拍预备拍的反射线是一条平滑的曲线。 二是休止符预备拍的打法。 合唱乐曲中, 休止符虽然代表着音乐的停顿, 无需演唱出声音, 但有着换气、 换句的功能, 要形成一种音断意不断的演唱效果。出现休止符时, 合唱指挥要在休止符前一个音处作收拍动作, 无需打出休止符的拍子, 而是以小拍子表示出音乐的间歇。 三是切分节奏的预备拍打法。 切分节奏预备拍打法的要点在于在准备线上做明显的加速, 反射线要扎实有力, 突出反射速度的快与准, 瞬间开始加速后将拍子弹出, 做出 “甩” 的指挥动作。 四是附点节奏的预备拍打法。 若附点音符时值在一拍之内, 在拍点上按照主动拍的预备拍打法, 非拍点则运用切分节奏预备拍的打法。 若附点音符时值为一拍, 可以直接用主动拍或被动拍预备拍的打法。
合唱艺术的魅力在于不同声部在交织融合、 默契配合中形成高低起伏、 错落有致的音响效果, 能够增强演唱的气势, 给人们带来富有震撼与冲击的听觉审美体验。 合唱表演中包含多声部的先后进入、 多声部的先后收声, 对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与指挥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多声部先后进入的预备拍, 要了解合唱表演中声部的组成、 结构以及声部先后进入的顺序。 结合乐曲的意境、 情感基调以及情感色彩作出相应的指挥动作, 辅之以眼神、 表情、 肢体动作等预示各声部进入起唱。 如 《黄河大合唱》 中 《怒吼吧, 黄河》 由男高声部起唱, 合唱指挥作出 “掀” 的动作, 以曲线型击拍, 用眼神对男高声部作出预示。 接下来以深情有力的吸气提示男高声部吸气并做好起唱准备, 在第11 小节第一拍带领男高声部起唱。 男高声部起唱后, 眼神转到女低声部, 以深情有力的吸气动作提示女低声部做准备。 在第11 小节第二拍, 女低声部起唱。 随后以相同的指挥方式指挥并带领男低声部、 女高声部起唱。 针对不同声部先后收声的预备拍, 合唱指挥要准确把握合唱作品结尾部分的情绪色彩, 了解不同声部先后收声时相差的节拍,并按照顺序指挥, 做出收声的预示。 例如 《掀起你的盖头来》 结尾的情绪十分热烈, 可以用混合型击拍 “抡”。结尾倒数第4 小节最后一拍为 “注意”, 倒数第3 小节第一拍为 “预备”, 以果断有力的指挥动作提示女高音吸气并在倒数第3 小节的第二拍果断收声。 同时用眼神示意女低音以同样方式吸气、 收声。 最后用眼神分别示意男高音、 男低音, 以富有弹性的吸气收声。
指挥是合唱艺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合唱艺术表演中, 预备拍不仅是合唱指挥必备的基本技巧, 而且有着让合唱队的演唱整齐划一、 增强合唱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合唱指挥要加强自身预备拍技能的习练与运用, 结合作品的情感基调、 情绪色彩、 音乐艺术特点, 以及合唱表演的需要, 运用好不同的预备拍技巧,做出相应的指挥动作, 并控制好指挥动作的幅度与挥拍速度, 充分发挥合唱指挥中预备拍对音乐的预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