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武,黄 飞
(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肝胆科,江苏 无锡 214404)
肝性脑病是一种由严重肝病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行为、言语及睡眠等会有不同程度异常,严重者可能出现木僵、昏迷。肝性脑病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肝性脑病患者通常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情况[1]。因此,采用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对肝性脑病患者有益,但单药使用效果有限[2]。中医认为,肝性脑病当属“神昏”“谵妄”等范畴[3]。而中医理论中又有“肝与大肠相通”的理论,因此有通过中药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方法[4]。为寻找疗效更优、安全性更高的疗法,本研究对肝性脑病患者应用益生菌联合清肠排毒液保留灌肠治疗,观察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收治的82 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清肠排毒液保留灌肠进行治疗)和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进行治疗),各41 例。观察组中有23 例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年龄33~76 岁,平均年龄(54.57±10.24)岁;病情分级[5]:Ⅰ级21 例,Ⅱ级10 例,Ⅲ级7 例,Ⅳ级3 例;BMI 19~24 kg/m2,平均BMI(21.54±2.17)kg/m2。对照组中有25 例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年龄34~75 岁,平均年龄(54.48±10.19)岁;病情分级:Ⅰ级19 例,Ⅱ级11例,Ⅲ级7 例,Ⅳ级4 例;BMI 19~25 kg/m2,平均BMI(21.92±2.21)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分级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6];②年龄≥18 岁;③无肠道疾病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无法耐受灌肠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抗感染、护肝等。对照组患者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299,规格:10 mL∶5 g)口服,10 mL/次,3 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益生菌联合清肠排毒液保留灌肠进行治疗。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87,规格:250 mg/粒)500 mg/次,3 次/d。清肠排毒液组方:生大黄、石菖蒲各30 g,生枳壳15 g,锡类散6 g,八宝丹0.6 g。加清水500 mL 煎煮30 min,滤出100 mL 药液,温度维持在35~40 ℃,患者取侧卧位,臀部抬高10 cm,使用一次性肛管(宝鸡市德尔医疗器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型号:DRG-B)缓慢插入直肠20~30 cm,30 min 左右灌肠完毕,并帮助患者左、右侧卧各15 min,尽量使药液保留1 h 以上,1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氨(BA)水平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BA水平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BA 水平无变化甚至恶化[7]。②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离心机(广州吉迪,型号:JIDI-18RH)以3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型号:BK-1200)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③比较两组患者肠屏障功能。取血清方式同②,采用全自动酶标仪(瑞士哈美顿,型号:F.A.M.E. 16/20)测定BA、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内皮素(ET)。④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采集治疗前后患者清晨新鲜粪便5 g,利用10 倍稀释平板滴种法稀释、混匀,向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定量滴入稀释后的菌液,通过平板活菌计数测定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及梭菌水平,采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型号:DxM 1040)定量108~1011CFU/g 活菌。⑤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腹痛、腹泻、恶心及便秘的发生情况。各项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全文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 系统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 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
?
2.3 两组患者肠屏障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肠屏障功能指标(BA、Occludin 及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ET 水平低于治疗前,Occludin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A、ET水平低于对照组,Occludin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肠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肠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A:血氨;Occludin: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ET:内皮素。
?
2.4 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及梭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高于治疗前,肠球菌、梭菌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肠球菌、梭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比较(cfu/g,)
表4 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比较(cfu/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西医认为,肝性脑病主要病因是急性肝功能衰竭与肝硬化,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及代谢异常也可引起肝性脑病[8]。而中医理论认为,肝性脑病与肝肾亏虚、湿热疫毒入侵有关,加之饮食不节、嗜酒无度等,致热毒内攻,热入心包,郁蒸肝胆,湿热上扰,遂发病[9]。因此治疗方案以通腑开窍、清热解毒等为主。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益生菌联合清肠排毒液保留灌肠可明显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肝功能。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其具有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肠内营养消化等优点。王军梅等[10]研究显示该治疗方案能够明显降低AST、ALT 及TBIL 水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清肠排毒液中生大黄有清热解毒、保肝利胆之效,且可抑制细菌生长;石菖蒲可祛湿开窍,治热病神昏;生枳壳常用于保肝、护肝[11]。且中医中有“脏腑相通”理论,认为肝与大肠相通[12]。因此,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既能对肝-脑-肠轴进行调节以治疗肝性脑病,又可通过灌肠清除肠内垃圾,有利于排毒。
另外,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BA、ET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Occludin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BA、ET 水平低于对照组,Occludin 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肠球菌、梭菌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肠球菌、梭菌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益生菌联合清肠排毒液保留灌肠可明显改善肠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目前关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以氨中毒学说为主,氨主要在肠道内产生,并经肝脏代谢,当肝脏受损、代谢能力下降,会造成肠道内氨水平上升[13]。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的数量与种类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厌氧菌减少,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数量上升,造成肠功能紊乱,肠屏障功能受损,促使氨合成增多,BA、ET等毒性物质通过受损屏障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中BA、ET 水平上升。而益生菌可直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的黏附,并且还能减轻炎症,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提示益生菌联合清肠排毒液保留灌肠的安全性理想。
综上所述,对肝性脑病患者应用益生菌联合清肠排毒液保留灌肠治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肠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且安全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