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泮武,乐奇芒,杨春侠,刘晓梅,马国建
(太和县中医院皮肤科,安徽 阜阳 236607)
皮肤肿瘤为临床常见皮肤疾病,多发于头面部,且近年来发生率持续上升,大部分患者经手术切除后可获得良好预后,但因需尽量维持患者颜面形态及功能完整,故术后仍需结合皮瓣成形术修复受损皮瓣[1]。目前临床常用“V-Y”皮瓣成形术、“V-V”皮瓣成形术及套式皮瓣成形术等多种手术方式治疗皮肤肿瘤,以上治疗方式操作简便且损伤小,但术后皮瓣血运障碍将对皮瓣存活率造成不良影响,进而造成皮瓣挛缩,影响恢复效果[2]。中医认为,气血相互协助维持机体平衡,若气虚则血不行,血瘀则气不通,手术引发气血亏损形成血瘀,导致患者脉络受阻,因此活血、通络为改善皮瓣成形术后皮肤局部肿胀情况的关键。桃红四物汤为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其消肿、止痛之效受到临床广泛肯定,但是否适用于皮肤肿瘤患者皮瓣成形术后仍需进一步研究[3]。基于此,本研究将桃红四物汤用于皮肤肿瘤行皮瓣成形术的患者,探讨此方剂对皮瓣愈合的影响,为提高修复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 年4 月至2022年12 月于太和县中医院进行皮瓣成形术治疗的90 例皮肤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观察组中有23 例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年龄25~61 岁,平均年龄(42.93±5.46)岁;疾病类型:色素痣6 例,脂溢性角化病4 例,基底细胞癌16 例,鳞状细胞癌14 例,皮角5 例;皮瓣切取面积:2.5~9 cm2,平均皮瓣切取面积(5.64±1.52)cm2。对照组中有26 例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年龄27~60 岁,平均年龄(43.11±5.67)岁;疾病类型:色素痣5 例,脂溢性角化病6 例,基底细胞癌14 例,鳞状细胞癌16 例,皮角4 例;皮瓣切取面积:2.2~8.5 cm2,平均皮瓣切取面积(5.37±1.43)c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太和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皮肤肿瘤,且行旋转皮瓣成形术治疗[4];②入院时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软组织感染或传染性皮肤病者;④合并精神或意识障碍者;⑤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者。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个手术小组完成,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防脱水、镇痛及抗凝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将60 mg 能量合剂——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645,规格:10 mL∶150 mg)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溶解后缓慢静脉滴注,1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组方:川芎、芍药各15 g,桃仁、当归及熟地各10 g,红花6 g。随症加减:对于患肢无力者加人参10 g,黄芪30 g;对于患肢肿胀者加泽兰10 g,茯苓15 g;对于疼痛明显者加三七10 g;对于便秘者加大黄、玄参各10 g,枳壳5 g。方中所有药材由太和县中医院提供并代煎,加入清水500 mL 煮沸后小火煎煮60 min,倒出400 mL 药汁,200 mL/次,2 次/d,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用药7 d。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术后7 d评估患者皮瓣成活情况[4],优:皮瓣肤色呈淡红色,张力与温度正常,毛细血管回流迅速且未见伤口感染;良:皮瓣部分坏死,伤口及其周边红肿或出现少许水疱;差:皮瓣坏死,皮肤呈紫色甚至黑色,张力与温度明显异常,毛细血管无回流。②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肘静脉血 3 mL,用蒸馏水 1 mL 溶解,放置 30 min 后,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希森美康,型号:CS-2000)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使用离心机(广州吉迪,型号:JIDI-20D)以 3 000 r/min 离心15 min,取血清,置于-70℃环境下低温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试剂盒来自北京沃莱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④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为皮肤瘙痒、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便秘。各项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全文所得数据用SPSS 22.0 系统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 和P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 和PT 均长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
?
2.3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1 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IL-6:白细胞介素-6;IL-1:白细胞介素-1;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因皮肤肿瘤发生部位的特殊性,临床治疗难度相应较大,常规手术切除病灶后拉拢缝合将严重影响患者面部完整性,因此切除术后多联合皮瓣修复术进一步修复并重塑皮肤形态[5]。菱形转移、游离皮瓣移植、旋转易位等局部皮瓣修复手术因其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愈合创面平坦、术后恢复快速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皮肤科、整形科[6]。但刘安铭等[7]研究指出,皮瓣存活率受内部血供及外部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术后采取一定干预措施预防皮瓣坏死,对提高皮瓣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既往多通过注射右旋糖酐20、盐酸罂粟碱等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管痉挛,促进皮下血供恢复,但术后不良反应较多[8]。既往研究指出,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明显改善皮肤肿瘤肿胀溃疡、创面灰褐、皮瓣久不愈合等体征[9]。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桃红四物汤对皮瓣愈合进程的影响,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中医将皮肤肿瘤纳入“翻花疮”“石疔”“瘤”等范畴,认为肝肾亏虚以致经脉不畅,阻滞气血,血液凝结成瘀导致皮瓣失养坏死,因此活血化瘀、疏通脉络为解决根本,而桃红四物汤作为活血化瘀的经典名方,多用于骨折、心绞痛等疾病,且已取得良好疗效[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优于对照组,APTT 和PT 短于对照组,IL-6、IL-1 及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与常规西药干预相比,桃红四物汤更利于促进皮瓣愈合,改善血流状态,抑制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快患者恢复进程,与官龙洲等[11]研究结果相互印证。部分皮肤肿瘤患者术后仍存皮下瘀斑,进而影响其外貌美观,分析是因术后血液黏度升高,聚集于皮下组织,形成瘀斑。且手术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与炎症反应,刺激人体糖、脂、蛋白质代谢加快,氨基酸、乳酸等异生成葡萄糖;应激状态下促使炎症因子分泌释放,IL-6、IL-1 及TNF-α 均为评估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可有效反映炎症程度[12]。桃红四物汤方中,桃仁主归心、肝及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之效,另一主药红花性辛、温,主治瘀血诸证,具有强效的散瘀止痛、通经消肿作用;方中还辅以熟地与当归,发挥滋阴补血、散寒消肿、清热凉血之功效;芍药与川芎具有养肝升气、解气滞、止痛、化血瘀之效[13]。研究证实,桃仁、红花及当归可改善血液微循环功能,避免血液凝结阻塞血管;川芎、熟地等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促炎因子分泌,促进术后恢复。因此,在常规西医干预下加用桃红四物汤,可进一步改善血流循环,消肿止痛,促进皮瓣愈合[14]。本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发现,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桃红四物汤用于皮瓣成形术促进皮瓣愈合更为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桃红四物汤用于皮瓣成形术后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皮瓣存活率,改善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