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玉 太原师范学院
波普一词来源于英文“Popular”的缩写,意为流行、通俗。波普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活动,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英国,并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在美国达到鼎盛。“波普,是流行的(面向大众而设计的),转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随意消耗的(容易被遗忘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属于年轻人的(以青年为目标),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是一个大产业。”这是波普艺术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为波普艺术下的定义。[1]波普艺术试图将艺术创作的主题转向文化符号、广告、商标等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内容上,并以此推翻抽象表现艺术。在波普艺术家的眼中,艺术应当表达生活且不能脱离现实与大众,它是服务于大众的。因此,波普艺术家的创作通常取材于生活,如连环画、快消品等大众耳熟能详的物件都是他们的创作原型。艺术家通过将这些通俗元素进行机械复制,或者利用绘画、拼贴等创作手段来抵制当时正处于主流的美国抽象艺术,从根本上来看,也是对传统规则与精英文化的反叛。
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 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是捷克移民的后裔。安迪·沃霍尔从小酷爱绘画,曾在卡耐基技术学院学习。[2]安迪·沃霍尔在创作时多取材于大众生活,并以重复构图、色彩明艳、对比强烈的个人风格而闻名。他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以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作为创作题材,来表现和反映美国当下的生活。他反对正统设计,认为这些设计是死板的、没有活力的。他摒弃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直接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将日常用品等题材应用到画面中,重复与复制是安迪·沃霍尔最常用的创作手法,这被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视为大忌,他还采用鲜艳的色彩,十分贴切地反映后工业时代的特征。安迪·沃霍尔跨越了所有可用的媒介,导致了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之间界限的崩溃。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多取材于日常用品。例如,他的作品《可口可乐瓶》就是对随处可见的可乐瓶子进行创作,另一作品《布里洛的盒子》以包装肥皂的纸盒为原型进行创作等,淡化了商品与艺术的界限;此外明星人物也是他的创作主题,他认为明星人物的选择对于波普艺术的大众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明星人物本身就可以对艺术品起到宣传作用,如作品《玛丽莲·梦露》将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卷曲的发型、浓妆艳抹、迷人的微笑展现出来(见图1)。安迪·沃霍尔的创作题材皆源于生活,他坚持将艺术生活化、大众化,打破艺术的高雅界限,使创作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为大众所接受,拉近了人们与艺术的距离,这是他对“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观念的诠释。[3]
图1 《玛丽莲·梦露》
安迪·沃霍尔创作的图案具有鲜明的特点,他摆脱了西方传统的绘画内容、绘画技法以及透视效果,采用平面化的图案形式来表现,使用平涂和线描对画面进行塑造。画面中并没有对细节部分进行刻画,而是运用色块来概括形象。例如,安迪·沃霍尔的作品《花》,对于“花”这个形象,安迪·沃霍尔并没有采用写实手法对花朵进行详细的刻画,而是保留了花朵的外轮廓和花蕊,其余部分都是采用平涂、色块填色等方式,这种平面化的处理技法不再追求传统绘画上的体积感的表达,手法虽然简单,但是层次更加明确(见图2)。在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中,图像的符号性比图像本身更加重要。他认为,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转化为简单的、易于人们识别的符号更为大众所接受,更能展现出消费时代的特征。[4]
图2 《花》系列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色彩对比强烈,经常使用高纯度、高饱和度的色彩营造视觉效果。在他的作品中,丝网印刷是他常用的创作方式,而色调分离则是他常用来表达主题的艺术处理手法,他更加强调画面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而不太注重色彩深浅以及过渡时的变化。他在创作时将每一件作品都分离概括成不同的色彩层次,这些色彩层次又形成一个等级排列,再重新对画面的层次和结构进行排列,从而反映出画面中的主要内容。[5]在背景色上,他选用深色的单色调作为背景,以突出主体。还是以《玛丽莲·梦露》这幅作品为例,安迪·沃霍尔以简单的线条勾勒梦露的面部,采用高饱和的颜色来展现她的五官,同样采用了色调分离的手法,人物的五官、头发以及背景采用不同的色调,使整体画面产生了较强的色彩反差,更加突出了梦露的形象。
此外,消除笔触也是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特点,他摒弃了西方绘画的艺术语言,没有鲜明的笔触效果,因为他认为消费文化下的商品应该是客观的,而笔触是艺术家主观性的表达,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个性特征,因此他将笔触摒弃掉,只留下高度概括的色块和高度集中的色彩,简洁而强烈,同时也迎合了社会消费文化的特征。
丝网印刷是安迪·沃霍尔最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方式,他的所有作品都是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的,因此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使自己的作品看起来像复制品一样,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特有的机械效果。安迪·沃霍尔并不强调原创性,他的创作来源大都取自大众常见的物品和图形图像,如罐头瓶子、可口可乐瓶子、纸盒子、玛丽莲·梦露头像等,将这些图像作为基本元素在画面上重复排列,表达了当时的消费文化和大众的品位。例如,他的作品《坎贝尔浓汤罐头》将不同的32 种坎贝尔浓汤罐头进行重复排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见图3)。这种不断重复的艺术形式,已经不再简单地关注单个形象所表达的含义,而是让人们把多个形象关联起来考虑其内在的意义,从而体会到重复的魅力。对于重复,安迪·沃霍尔解释说:“我喜欢不断重复的事,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认为,重复的意义在于对日常生活的重复,他在创作时使用复制的手法和形式来体现大众的日常生活,就是为了让大众真正理解日常生活的力量与魅力。
图3 《坎贝尔浓汤罐头》
安迪·沃霍尔的创作题材与内容都与大众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的,无论是日常用品还是影视明星,都是安迪·沃霍尔刻画的对象,这使得艺术更加通俗化、大众化,突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变得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此外,安迪·沃霍尔将艺术与商业相结合,创作的内容更具有商业气息,反映了当时消费时代的发展面貌。图4 是国际护肤品牌SK-II 的包装设计,瓶身采用大胆的彩色印刷和标志性的波普元素,设计灵感主要来自安迪·沃霍尔创作的“安迪·沃霍尔电视”的屏幕花纹,不同的瓶身设计还引用了安迪·沃霍尔的三句名言,分别是“我从没见过哪个人是不美的”“一切都是美的”和“每个人都有美的一面”,深入传递其独特的美学理念。
图4 SK-I I 包装设计
安迪·沃霍尔多采用平面化的图案形式、强烈的色彩对比,以及重复的形式来表现画面,同时采用绘画和丝网印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平面设计,改变了只用传统绘画的方式进行设计,打破了大众对于平面设计的认知,突破了艺术与商业的界限。在安迪·沃霍尔之后的平面设计中,大量表现设计画面的平面性,构图上使用复制与重复手法,色彩上采用色调分离等,这便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安迪·沃霍尔风格。图5 是日本设计师村上隆的代表作品《多比先生》,他借用迪斯尼动画中米老鼠的形象,加上日本动画阿童木的造型,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动画人物,画面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以及重复的构成手法,契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深受人们的喜爱。安迪·沃霍尔创新了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满足了人们追求标新立异、打破传统的心理,以一种乐观幽默的态度对待当时社会的发展,并通过平面设计等媒介手段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6]
图5 《多比先生》
安迪·沃霍尔的创作内容突破以往的单一模式,专注于艺术创新,色调分离、消除笔触、重复与复制等创作技法多样且颇具独特性,他突破了传统形式,大胆尝试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在艺术审美趣味和文化艺术融合方面彰显出独特的个性化特点,开拓了现代艺术设计多样化发展的道路,积极引导着现代平面设计的创新发展。[7]安迪·沃霍尔的设计观念对现代平面设计师有着很深的影响,现代设计师的作品中也有明显的流行文化元素,如日本设计师村上隆、草间弥生等,他们丰富了现代设计的语汇,摆脱了传统的创作方式和理念,借用安迪·沃霍尔独特的创作方式进行设计创作,使现代平面设计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对现代平面设计而言,在安迪·沃霍尔的影响下,注重打造出现代艺术设计语境下的新波普艺术,做好平面设计的艺术表达,在专注于艺术创新的同时彰显现代平面设计的艺术个性,使现代平面设计语言更加多样化。
根据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特点,笔者进行了创新设计,以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晋侯鸟尊作为主题进行平面设计(见图6)。画面中用线条勾勒出鸟尊的轮廓及细节部分,边缘还刻画了中国传统纹样回纹,构图上采用中心构图的形式,以鸟尊为主体,辅助以传统纹样。色彩上选用高饱和的色彩,以大色块为主,使主体和背景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还采用了安迪·沃霍尔独特的重复与复制手法,将同一个画面重复4 次,并改变色调,表现画面特点的同时还体现了现代感。在创作的过程中,将安迪·沃霍尔的风格特点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一方面让大众更加了解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特点,另一方面丰富了现代设计的语汇。
安迪·沃霍尔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风格鲜明的平面设计者。他的创作理念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方式,选用大众化的题材,使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让人们更加理解日常生活的魅力,也更加迎合消费时代的需求。他运用平面化的方式、重复与复制手法以及消除笔触、色调分离的方法展现艺术主体的美感,使画面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并不强调它背后的意义,因为作品的意义就是作品本身的视觉效果。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不仅影响了大众的审美理念与生活方式,更影响了之后平面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他们提供了新鲜的灵感与理念,从而打造出现代设计语境下的新的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