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大数据伦理问题的探究
——基于软件技术

2023-11-17 22:08钟灵毓秀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伦理院校高职

钟灵毓秀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0

打开购物软件,同款产品不同账号显示的价格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大数据“杀熟”。短视频平台的推荐,不管是视频还是广告都是您感兴趣的,这是大数据精准营销。手机仿佛是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个安在我们身上的监视器、监听器,时刻关注着我们。国际数据公司和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22 年的全球数据存储量将达到61.2 ZB,其中中国数据产生量约占全球23%,预计全球数据存储量将于2030 年达到2 500 ZB[1]。数据每天都被收集,这究竟是利是弊?大数据可以预测犯罪的发生、流感的趋势、城市的规划、定价的机制,也可能威胁国民经济、侵犯个人隐私、诱发社会安全问题。大数据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势不可挡。实践证明,它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乃至提高国家竞争力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引领技术向良性方向发展,趋利避害,而不是畏缩不前。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是一种针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的技术。不同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它有不同的定义,但其核心就是处理海量的数据对象。这些数据鱼龙混杂,有真有假,可有价值也可无意义。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很多传统人力无法实现的数据相关操作,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现实意义。因此,学术界普遍认同它具有4V 的技术特点,即大量(Volume)、多样(Variety)、高速(Velocity)、价值(Value)。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和数据间的关联性,可实现对现有情况的分析和对未来情况的合理预测。

二、大数据伦理概述

(一)大数据伦理的概念

大数据伦理是指在大数据实践过程中引发的伦理问题。

(二)大数据伦理的内容

大数据伦理的内容是指在数据获取、处理等全过程中对不同利益主体造成的影响,以及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社会治理时所有软件技术相关者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三、教育行业涉及大数据的政策依据

2015 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明确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形势和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机制,并对教育文化大数据部署了任务。2016 年6 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3]对信息化工作做出了指导,并提出要制订出台教育数据管理办法。2018 年,《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8 个行动,助力教育信息化由1.0 向2.0 转型升级[4]。2021 年7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利用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让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探索多种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推动教育数字转型[5]。2022 年8 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接入管理规范(试行)》提出要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平台评价机制[6]。

四、大数据伦理为高职院校带来的机遇

(一)助力课程思政,培育心理健康

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再一次强调了课程思政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性。以往的教学,教师多拘泥于教材内容、授课模式、教学媒介,这制约了课程思政的时效性。若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课程思政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通过分析传统数据难以量化的思想和情感特征,可推导出学生的学习需求,揭示高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模式。大数据为思政教育者科学判断、合理决策提供了依据。伦理问题是思政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以大数据为支撑,以大数据伦理为引领,有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新突破,从而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

(二)数据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网络上教学资源逐渐丰富,慕课、优质课、精品课等资源得到了发展。教师秉持数据共享、资源互通的原则,盘活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教学需求,可以解决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科研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让老师接触到优质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拥有平等获取知识的权利,在优质的教学环境中消除与一流院校之间的资源壁垒。另外,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人才,除了理论课程还有更多的实训课程,仅用分数衡量学生并不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各项数据综合打分,才是真实教学成果的反映。

(三)预测风险,加强风险防控

各级网信部门可利用技术手段对数据宏观掌控。高职院校利用数据检索引擎、态势感知平台、防火墙等措施,监察学生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预测可能的风险。在大数据伦理的加持下,严防学生受到经济、人身等方面伤害,给学生提供安全的校园氛围。

(四)提高对学生人文关怀

依靠大数据技术对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定位,利用数据分析出学生真实的家庭情况,让高职院校学生的资助工作开展得更加全方位、深层次。利用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出学生现阶段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活动。利用数据采集,检测学生食品安全问题;利用数据筛选,监控校园舆论话题,了解学生思想动向:让政策制定得更接地气。

五、大数据伦理为高职院校带来的挑战

(一)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

1.泄露隐私

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知的云计算与云存储、超能的智能终端等,能对全人类的生产生活了如指掌,甚至可以精准预测未知的将来。大数据技术随时随地记录、存储、计算着我们产生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保存时间长。通过挖掘算法可以情景再现、人物行为模拟、思维方式推理。师生通过移动端或PC 端软件传输的个人身份信息、位置信息、情感信息、行为活动信息等都会被转化成数据,这些数据在采集、存储、处理、使用等全生命周期都可能造成人为的、或被动地泄露。

2.形成数据鸿沟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师资力量薄弱、科研资源短缺、学习氛围不浓。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由于数据来源问题、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差异,以及获取技术、信息的能力不同和因自身价值观等原因,导致两个教师群体或个人出现技术、知识、应用和价值上的鸿沟[7]。这可能会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见识、兴趣、就业等方面输在起跑线上。

3.造成舆情效应

高职院校学生基数大,且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若高校发生危机事件,极易在学生群体内产生巨大的影响并通过网络传播[8]。舆论导向难以控制,博人眼球的偏激思想,极易给师生和学校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

(二)大数据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

数据爆炸性增长的时代,海量数据随时生成,如何正确地驾驭它们,是大数据时代的最大挑战。现在我们从互联网获取的信息更多是通过算法精准推送的。算法替我们过滤、筛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主体获取信息的权利。自麦肯锡提出大数据观点到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的普遍应用不过几十年时间,相应的制约条件和人的理念无法追赶技术的飞速发展,所以大数据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是十分巨大的。

第一是数据的长效性。计算机可以通过不断扩大内存或拓展云平台,达到无限存储,也就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曾经产生的数据可以完全进行真实性还原,不能将痕迹彻底删除。

第二是数据的客观性。通常认为数据是没有感情的,但实际上数据并不总是客观存在的。如针对不同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购物软件常采用不同的定价模式或营销手段,如价格周期性浮动、优惠券等方式,来针对这些消费者。这是基于大数据算法对消费者行为评估而做出来的行为。

第三是伦理判断规则。当无人驾驶、无人售卖、预约就诊、网上搜题等大数据软件技术进入实际应用时,需要用代码的形式限制软件处理问题的行为。这就可能需要有一个行为标准或者专门的组织去制定规则来实现道德伦理标准,而不能再由使用者自己决定[9]。

六、大数据伦理对高职院校产生的影响和挑战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

学校在执行文件、组织活动时,经常需要学生通过软件上传数据——这是隐患的开始。网络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入网覆盖率达到100%。高职学生“三观”尚不成熟,正确认识问题能力不够,辨别信息能力不强,良莠不齐的信息更容易也更快速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个别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乐于将生活发生的一切发微博、晒朋友圈、拍短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平台,完全没有意识到信息的泄露问题,如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则可能带来伦理问题,到那时则为时已晚。匿名留言造成的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大数据用户的道德素质低下也是致使伦理失常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原因

法律的滞后性导致立法执法都无法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涉及数据安全、数据管理等的规范和法律尚不健全,落实执行也有时间差[10],致使校园诈骗行为层出不穷。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价值观的差异也导致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数据体系使用行为的对错。再有,算法是人思维的展现,对于某一特定群体的固有思维很容易影响决策,这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被标签化,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学习资源获取、人际关系等。

(三)技术原因

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不管是资金还是人才,或是软硬件设施,依旧紧缺,针对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监听、资料盗窃和日志修改等行为还是无法阻断。另外,技术本身尚有缺陷,数据管理和鉴别无法完全控制,这就使数据在生产、传播、获取等全过程都可能出现“污染”,而被“污染”的数据极易给学生造成不良的诱导。高职院校学生好奇心重,思维发散性强,对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了解不全面,在数据操控方面极易泄露个人隐私或误入他人圈套。

七、大数据伦理问题应对策略分析

(一)伦理原则

对于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的解决,学术界普遍认同无害化、权责统一、尊重自主三方面伦理原则。即数据的使用不能对他人造成伤害,要应用在为个人、社会国家谋福祉上;数据处理要实行责任制;数据的使用权归属于数据产生者[11]。

(二)大数据伦理问题应对策略

第一,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在校内开展网络安全课程,做好个人隐私保护、校园反诈宣传。开展校园活动拒绝网络暴力,抵制网络不文明行为,提升网络素养。学校开展校内外公益性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助力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

第二,人治法治双管齐下。科学规划大数据发展战略,加强数据信息、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的立法和执法。制定行业行为准则,对从业人员实施技术、伦理道德培训和考核。加强公共资源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消除数据鸿沟。有关部门要同社会携手监管,加大排查力度,实施监测、奖惩、举报机制。

第三,加强技术开发。建立职业院校云平台,将优质公共资源数据共享。从技术层面提高数据安全性,加大数据监管力度,提升隐私保护级别,规范大数据技术使用标准。学校提高数据防护等级,提升风险预测能力。建设校园大数据管理和监控平台,检测数据使用不合理行为,数据使用“加注水印”,数据无明文存储、传输。各部门权责明晰,设置技术使用等级[12]。

总之,大数据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分析工具,具有催生社会变革的能力,若没有严谨的数据管理,没有为促进社会发展而实施的数据分析和严格的监管环境,势必会带来大数据伦理问题。目前存在着动机不纯的人操控数据、不同群体获取数据权利不对等、虚拟世界的网络暴力等——大数据的负面影响伴随着它的快速、高效、有价值而来。希望科学界提升技术开发能力,建议国家早日制定出科学的法律,规范大数据的使用。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接受大数据技术带来的红利,让它助力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转型。也让这门科学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方向前进,便捷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乃至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伦理院校高职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