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师生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2023-11-17 22:08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志愿劳动育人

马 野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中发〔2020〕7 号)[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等相关要求,我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学习实践,技能实践,创新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六位一体的劳动育人实践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覆盖,以立体的、灵动的、超时空的、多样的方式打造劳动教育课堂,帮助学生升华认知、固化行为,塑造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成才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一、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教育方针[3],作为肩负着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任务的高等职业院校,我院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总体思路,深度解析素质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4],提出了通过理想信仰、道德修养、能力素养三层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观点,致力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培养学生。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育人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育人过程以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为引领,以雷锋精神、工匠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将学生的劳动能力归纳为“德能”和“技能”。以“德能”培养为先,依托“技能”培养,联合行业企业,打造劳动育人命运共同体,实现“德能、技能”双引擎并行;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加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人才培养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行合一,润物无声,达成精神与技能层面统一、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统一。

在劳动教育育人过程中,突出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强化实效性与针对性,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平台载体,运用信息技术,选树示范典型,注重“抓关键群体、促全体参与”,“抓重要环节、促全线贯通”,“抓有效载体、促全面协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实现全员育人

1.做好“五个结合”,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

一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二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三是校内与校外红色教育基地相结合;四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五是实践教育与沉浸式教育相结合。

2.抓实“五大教育工程”,强化学生道德观念知行

一是抓实法治教育工程;二是抓实诚信教育工程;三是抓实文明礼仪工程;四是抓实感恩教育工程;五是抓实模范引领教育工程。

3.夯实“一个载体”,校准学生价值理念判断

以雷锋精神为核心,夯实“志愿服务载体”,构建四级志愿服务体系,利用“志愿沈职”APP,实现入校即入志,打造全员专业志愿服务之校。

(二)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

1.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时时处处孕育职业精神

一是创新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六入”模式,将理念融入课堂、精神纳入实践、模式引入本土、工匠请入校园、元素嵌入环境、精神深入人心,铸牢“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工匠品格。二是营造“双创”赛事“明星效应”。

2.深入挖掘行业发展实际需求,方方面面培养职业意识

一是产教融合打造现代学徒制新模式。在“米其林班”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带动下,我院实现了现代学徒制校内专业群全覆盖。二是用“双元制”教育培养现代工匠。三是按CSCI(定制、共享、互补、创新) 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深刻把握技术进步前沿趋势,点点滴滴淬炼职业能力

一是注重在实习实训中提升技术水平;二是倡导在技能赛项中练就高强本领;三是主张在岗位培训中增强就业能力。

二、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实践育人新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实施途径主要是:基于“职业”底色创新劳动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坚持在知行合一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发挥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双重职能,同时不断健全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培养“技高品端、全面发展”的工匠型人才。

(一)将顶岗实习作为现代工匠培养的第一抓手,“六共”育人模式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特色,与华晨宝马、华为等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进顶岗实习“六共”模式;构建装备制造类“四化三贯通”、财经管理类引企入校“五真”、现代服务类校企跨境合作“分段递进”为主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校企双方建立“学校、二级学院、专业教研室、指导教师、学生干部”和“企业、人事部门、一线生产部门、师傅、同班组骨干”五级管理机制;以制度、机制、过程、风险和信息化管控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顶岗实习学生年均3 000 人,顶岗实习率不低于94%,统一安置率达45%,实责险投保率达100%,实习经费投入年均超65 万元,专业对口率不低于80%,实习企业接收毕业生就业率超60%。学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 强”、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工程引入到具体技能提升中,形成“643”人才培养模式

2017 年沈阳中德学院正式成立,与德资企业共同组建混编师资团队;共同商讨、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标准,培养“双元制”学员;学校、企业在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等方面共建共享;校企联合,在人才培养方面互相监督,共同实施,不断完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由双方共同制定,即为“6 共”;在课程制定、师资队伍、实训设备方面实现了“基础课程通用化、专业课程项目化、师资团队认证化、实训设备生产化”,即为“4 化”;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养成、思想品德教育贯通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即为“3 贯通”,即为“6 共4 化3 贯通”的“643 人才培养模式”[5]。宝马公司为“宝马班”学生举行全新职业教育项目素质拓展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5 年来“中德班”学生全部进入德资企业工作。“中国特色‘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实践”获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将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融入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升中,形成“4411”学院特色模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我院作为1+X 证书制度省级试点办公室单位,根据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行业发展需求,将X 内容深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已修订15 个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师资队伍建设,72 名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缩短企业录用后的培训周期,增强就业竞争力。学生职业技能、就业能力显著提高,《人民日报》《辽宁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四)将模块化、项目化专业技能培养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中,打造“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从大事着眼,从小事入手,专业师生联手,将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团队意识培养相结合,以学生基本绘图能力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大图分解、小图呈现、持续发力”简单重复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实现对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沉得住、不浮躁等职业素养的培育。专业教师每周拆解2 张工程图纸,要求每名学生完成其中一部分的识图、制图任务,每个班级再汇总成一张完整的图纸。劳动课程结合技能培养重点开展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等知识的讲授,在识图能力、制图标准、贴图规范等细节处着手,在劳动教育中[6]提升技能水平,在技能培养中升华劳动意识,培育劳动情怀[7]。

(五)打破普职壁垒,推进融通发展,开发中小学生“职业训练营”系列项目

为发挥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特色,服务“双减”工作,拓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新路径,学院开发“职业训练营”系列项目,涵盖“小小建筑工程师实训营”“小小拍卖师实训营”“小小机械工程师实训营”等职业体验内容。以“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带领中小学生走进实训室,通过理论学习、亲眼所见和动手实践的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专业化、职业化科普教育,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仅以2023 年4 月28 日沈阳市铁路第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们走进学院为例,孩子们用一天时间完成了“红色基因传承”“建筑构造认知”“BIM+建筑工程VR”“钢筋绑扎”及“墙体砌筑”等五个模块的职业课程,切实体验了建筑行业的相关岗位,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中,深刻感受了建筑行业的职业魅力,有效培育了学生们传承大国工匠精神的职业追求。与此同时,10 名大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项目指导,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中践行劳动精神[8]。在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的事业中,迈出了从容而又坚定的一步[9]。截至目前,“小小建筑工程师实训营”项目已经开展了4期,累计服务中小学生500 余人次,社会反响热烈,深受家长及中小学生们的喜爱。“职业训练营”系列项目获“沈阳共青团十大优秀工作项目”、沈阳市教科系统“双服务”优秀项目荣誉称号。

(六)打造全员专业志愿服务之校

夯实“志愿服务载体”,设置校内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岗位;构建“学院→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志愿服务体系,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学生的公益服务、志愿服务意识[10];夯实志愿者注册机制,“志愿沈职”APP 实现学生入校即入志;开设志愿服务课程,保证学生学业生涯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用“志愿红”擦亮青春最靓丽底色,细化志愿服务的方向[11],打造“服务大赛”“服务一老一小”“服务乡村振兴”特色品牌项目;建立校内外志愿服务基地,聘请优秀志愿者定期开展志愿服务讲座;夯实志愿者培训、活动管理、学分置换、服务证书等工作,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常态化发展[12]。我院成为沈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单位,“志愿沈职”团队荣获省、市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追寻·青团沈职国情观察团”获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辽宁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播发报道20 余篇。

(七)在健全人格、服务发展中全面提升学生社会能力

专业教育与人格培养相结合。以软件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懂管理、能运营、会照顾、善服务”是专业能力,“爱心、细心、耐心和信心”是人格品质,毕业生受到新型康养行业一致好评。专业教育与技能服务相结合。酒店管理专业服务全国两会,会展专业服务国际农业博览会,休闲服务管理专业服务沈阳旗袍文化节等。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承办省市职工技能大赛,承接市人社局、团市委等社会培训项目,开办中小学生服务项目,润物无声中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团队意识。“仁心育德匠心育德将工匠精神贯穿文化育人”项目成果获辽宁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弘扬“三种精神”,创绘多彩青春”荣获辽宁省第二批劳动教育精品课。

综上,劳动教育需加强,育人路径需完善。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问题备受各界学者关注,笔者也在高职院校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加关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实践育人成效,继续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志愿劳动育人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志愿……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