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传达,王 雷,杨 凯,李为华
(1.信阳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河南 信阳 464100)
教育信息化给高等教育带来深刻影响,给高等教育的作用定位和发展模式带来较大改变。高等院校应顺应历史变革,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教育信息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动迎战和引领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教育变革。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工具,立足于网络资源和信息传播优势,在时空界限和心理界限方面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重新构造教育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2021年11月2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或者其他相关专业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上述规定意味着今后一定时期内,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将主要由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来承担。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新时期教育信息化行动指南,教育信息化要实现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转变;从强调融合发展,向注重创新融合转变;从重点关注量变向重点关注质变转变。教师信息素养与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当前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都产生了积极地、深远地影响。在此背景下,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势在必行。
(1)引领互联网大资源理念转变。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得以大规模、扁平化传播,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紧密结合,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应运而生,教学手段呈多元化趋势。在教育信息化1.0 时代的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基础上,强化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理念,既包括知识资源,又包括知识图谱;既包括传授学生头脑的知识,又包括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智慧。
(2)带动信息技术素养观念更新。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泛的能力,与人文、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信息内容、信息检索、信息传播、信息分析以及信息评价,涉及面更宽。信息素养是既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又需要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的形成。信息技术支撑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教育信息化2.0带动信息技术素养观念更新,要求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转向信息素养能力提升,我们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掌握与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融合。
(3)推动教育技术内涵变革。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是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的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最佳的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改革,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思维方法与行为方式。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运作的关键要素。“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育技术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环境,更要将信息技术嵌入到学习系统中去,将信息素养渗透到通用技术教学中去。
(4)促进教育思维类型转换。高等教育信息化需要明确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改革重点,需要提升教育创新思维能力,需要重构教育教学行为链。教育信息化得益于网络传播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链面临新的挑战。教师需要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具有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良师益友;学生也需要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的获取知识转变。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思维方式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时代,教师的思维需要从传授型思维转向智能型思维。这些转变都需要转换教育思维类型,细化微观机制设计,进而实现高等教育行为链再造。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且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并非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对那些与现代社会人才需求以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模式,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方法,改变旧的、不适宜的方法和观念,提高教育工作质量,使教育的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化,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特征,提供新时代的基本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观念的全面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在幼儿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这些变革的实现最终都是要靠学前教育教师来完成的。在学前教育领域,吸收教育信息化的先进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改革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高素质教师,成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所以,积极推进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项非常紧迫的战略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化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化的目的是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化带动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实现幼儿教师教育的内涵式、跨越式发展。具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化就是把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成熟的教育手段应用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幼儿教师职前和职后培养的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育过程的管理信息化。
在教育信息化2.0大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要紧密结合幼儿教育需求,如何借助信息化推进及保障幼儿科技认知课程实施,依托信息化技术为幼儿开启科学探索的启蒙道路,让他们在玩中探索世界、在玩中发现问题、在玩中学会交往。上述需求,决定了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阶段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
高等人才培养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要求包括:以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为基础、基本技能操作为实践,涵盖信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因特网、常用工具软件、数字媒体与关系数据库系统等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必备的知识点。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推动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显然,面向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除了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外,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和应用素养。因而,对一般教师教育专业而言,学生应具备信息技术理解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理解能力包括对网络、媒体信息技术的感知、理解、判断、吸收、评估和反思等方面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在一般的网络信息获取、筛选、交流、商务、政务、娱乐的基础上进行网络社交、网络学习、网络交易、网络审批、网络娱乐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具备网络守法自律、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能力等。信息技术理解能力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素养的行为体现。
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学习资源日趋丰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快速发展的未来社会,能否有效地获取、筛选、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教育信息,成为未来幼儿园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同时,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素养教育需要主动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信息化2.0的变革,灵活地利用网络资源和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利用教育技术灵活创建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人际交互学习环境,有效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育教学等,这是面向未来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可以看成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的教育方法、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先进教学方式。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从根本上推动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的指导。
(2)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立足于信息素养提升。以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系统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有机融合。将信息理论和技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任务。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融到课程的教学中去。教育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尤为重要。
(3)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并非简单地信息技术应用,而是要带来更多“溢出效应”,通过技术应用创新推动实现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只能实现知识灌输,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在探究中学习,在娱乐中掌握技能。优秀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资源相对匮乏的边远地区幼儿园享受到发达地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当然,在实施“互联网+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即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的融合。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信息技术与各门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是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才能驱动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4)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
要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幼儿教师,必须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来实施各门课程的教学,让未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形成正确地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意识和技能。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平台建设与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有效改变目前存在的学前教育课程的条块分割、教学手段落后和方法陈旧的现状,使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并使它们形成相互支持、互相促进的局面,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能力提高的有力手段。
(5)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力度
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来看,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信息素养之一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予以整合。只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实现整合,才能实现信息化教育的目标。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早就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途径。改革当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大多局限在现代教育技术或现代教育理论的传授上的现状,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度。
(6)提升教师信息新技术应用水平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针对很多教师不懂现代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设计思想,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素养,甚至不懂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无法将现代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素材等灵活自如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校园网和信息技术设备难以在教师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需要加快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顶层设计,整合教育资源,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特长发展能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推动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取得新突破。
(7)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学前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要以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学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与学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发生。教育信息化必须考虑为所有的教师、学生提供他们所需学习的资源、帮助和指导,建设好教育信息化学习网络尤为重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营造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信息化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化水平,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引入到学前教育和幼儿教师培训领域,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要组织和管理方式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培养和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幼儿园师资队伍是关键。因此,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信息素养教育进程,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