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11-17 19:19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9期
关键词:师范生导师专业

徐 雪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在培养师范专业人才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核心,不断改进与优化教学理念。要求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与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师范人才。因此,有必要分析在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实现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一、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在落实师范生教育与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高校会通过课程设计与安排的途径引导师范生获取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学校为师范生安排的课程内容与模式,直接关系到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从当前实现情况来看,大多数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所欠缺。多数情况下,师范生毕业后会进入到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或选择到教育机构任职,还有一少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读书深造。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校方需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师范生设置课程内容,在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也要融入教育与心理方面的课程。另外,要加大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使其有机会接触一线教学工作。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在校参与理论学习的时间与实践学习的时间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即便师范生获得了实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也是以模仿为主,没能在实习中融入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如此一来,难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2.师范生存在重考证轻素养的现象

自高等院校师范生专业资格认证工作落实以来,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途径发生了改变,对师范生来说想要获取教师资格证,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考取。这对师范生来说需要承受考证的压力,也会在高校学习阶段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考取教师资格证,这无疑占据了学生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时间。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自进入大三阶段起便要为考证而努力,甚至有些学生将考取教师资格证作为本科学习阶段的唯一追求,在此情况下学生容易忽视其他方面知识与素质的提升,而在考证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培养师范生形成教育品格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虽然大多数师范生最终都能考取教师资格证,但在教学实践能力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1]

3.实践教学资源有限

通常情况下,师范院校会有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培养学生实践教学能力,但这部分资金投入要远低于在理论教学方面的数额。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实践教学设施也十分有限,因此难以实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影响院校实践教学工作的最终效果。在师范院校运行发展过程中也会陆续建立一些教育实践基地,但相关管理办法与规则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有必要对教育实践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

4.实践教学师资能力与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前,高校会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但在教师配置方面缺乏严谨性,对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内容与教师的特长及专业没能进行充分的考虑与匹配,缺乏指导教师选拔机制。另外,在对指导教师进行管理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当前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高校实践教学指导团队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2]

5.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任何一项教学工作都要接受高校的评价与考核,实践教学也不例外。但从当前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没能切实有效发挥出评价考核功能的作用与价值,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参与主体有限评价,考核主体单纯限于指导教师,并没有让师范生参与到评价考核机制中。第二,重点集中在实践教学结果方面,忽视了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与考核。第三,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性。另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规范,有必要进一步细致划分考核内容,提高考核过程的公平性与客观性,以及规范考核标准。[3]

二、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设置实践课程全面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

从当前高校培养师范生的具体情况来看,大多数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且在大一、大二阶段都会以理论知识教学为重点,我们不能否认理论知识对师范生日后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但同样要提高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考虑到大多数师范生毕业后都将从事教学工作,高校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能够强调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课程,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要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养这三方面入手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课程。第一,为学生设置专业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专业知识素养。第二,设置通用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重视人文知识与素养的培养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专业知识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第三,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师范生决定我国未来教育能力与水平,因此有必要重视师范生的基本功,要为其日后从事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学逐渐渗透到各个教学阶段中,因此有必要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师范生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4]

2.通过多种实践途径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实习与见习是师范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但一部分学生在经过实习或见习训练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实践能力水平,这与学生参与实习或见习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为了解决学生参与实习或见习时间不足的问题,高校要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改进,可以在师范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应用微格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简化复杂的教学方式,在具体训练过程中由导师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训练师范生的说课能力,以此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高校要充分利用微格训练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另外,高校要适当延长学生在中小学教学实习中的时长,根据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可知,教育实践时间累积相加不可少于一学期,高校要集中组织师范生进行实习,确保师范生在实习阶段的上课时间,并且要保证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为此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多样化实践中。可以划分不同的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不间断的实习,这些方式都能引导学生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从而提高师范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如此一来,高校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学实践人才,为各教育阶段输送更多优秀优质的专业教师人才。[5]

3.提升师范生的信心使其对自身专业保持高度的认同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对师范生来说要想取得教师资格证有一定难度,这加剧了师范生的压力,对部分学生来说会丧失一部分专业自信心,甚至对专业产生不认同的现象或出现排斥心理与逆反情绪。高校要及时捕捉师范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的对师范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以积极的思想面对当前的变化,提高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心理。另外,高校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备考安排,让学生认真准备备考内容,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能力,全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并提高对专业认证的认同,从而促进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提升。[6]

4.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要通过重新设置实践教学过程,健全完善实践教学内容,这是实践教学体系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具体包括重新规划实践教学的具体过程以及对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与质量监测。第一,从整体上看,高校实践教学的具体落实过程展现了本科教育阶段四年教学工作的逐层递进特点。从时间发展角度来看,要体现出同一期间相同理论教学环节形成的有机衔接,因此有必要将实践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的设置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个节点,并保证这些内容之间形成螺旋上升的关系。特别是在教育见解、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方面要保证融合贯通。第二,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并完善师范生教学实践管理工作,为此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指导,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方式、时间、考核等各项元素,并基于此落实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教学制度条款。另外,对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其中包含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等诸多方面,而且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形成相应的记录文档,以此保证实践教学具体工作内容与保障实践教学目标相一致。[7]

5.资源重构

重新构建高职院校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资源,需要重新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对实践教学需要的各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这里包含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两方面内容。其中内部资源是指高校内部应用于进行实践教学的专项资金、专项设备等方面的建设,外部资源是指外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最为基础的原则是,实践教学资源要具备满足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各项要求,以此支持实践教学过程中各项目标的达成。第一,在对高校内部资源进行重构时,需要考虑到师范生人均配置的实践教学经费,以及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具体要求,确保超出学校平均水平,高校配置的实践教学设施要具备健全性与完善性,并且还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第二,外部资源重构也就是说在配置实践教学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到实践教学的需求,并制定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遵从相应的筛选标准与管理制度。如此一来,不但能够保证筛选出来的实践教学基地更具代表性,还能确保实践教学基地与高校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出各自的资源优势。[8]

6.重新构建教师团队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指导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重新构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要保证高校配置的导师数量充足,确保导师与学生的比例达到规定的要求。第二,要将导师划分为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确保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双导师制度,可以让高校的专业任课教师担任理论导师,选择在一线岗位的教师担任实践导师。第三,要明确对导师资质的要求与标准,确保导师的优势及特长与实践教学内容相一致,对尚不具备导师资质的教师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教育,促进其综合素养提升,帮助其更好的胜任导师工作,为此高校要建立相应的导师筛选标准与培养提高体系。第四,要落实导师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实践教学导师管理规范,明确细致划分并规定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各自的指导工作内容与要求,并且要对导师的具体工作进行评价与激励,在对导师进行考核时,要参考师范生对导师做出的满意度评价结果。[9]

7.设置评价体系

设置评价体系是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重新构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用实践教学不断改进与优化的重要措施,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重新设置工作的首要内容与评价目标。提到评价目标就不得不提到实践教学目标,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后,需要对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并且要出具实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其中核心内容是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情况、班级管理水平、师德体验、教研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评价主体要具有多元性,最重要的两方面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师范生自身以及师范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主要对象,还包括师范生的指导教师。主要应用的评价方式要以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形成过程为主,不可将实践教学结果作为最终的评价主体,确保最终的评价结果能够为实践教学不断改进与优化提供参考,从而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10]

三、结语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质量与水平。高校在落实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通过改进并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为我国教育水平提高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猜你喜欢
师范生导师专业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V eraW an g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导师榜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