谫论麻黄散结之功 *

2023-11-17 16:52刘康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阳和汤散寒麻黄

吴 倩 刘康宁 任 薇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1]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中麻黄E.intermedia intermediaSchrenk et C A.Mey.或木贼麻黄E.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味辛,性温,归肺、膀胱经,功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临床多应用于太阳伤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等病症[1]。近年来,随着医家对麻黄的深入研究及临床运用,发现其尚有散结、止痛等功效,故本文将结合古籍记载、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从医理、方药、医案等方面浅析麻黄散结之功效,以完善麻黄的应用范围。

1 散结之功 有源可溯

散结,意为消除肿块。麻黄散结之功效,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经云:“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然癥坚积聚者,引述《难经》所言,积为阴气滞结所得,由五脏所生,固定不移;聚为阳气紊乱所致,由六腑所成,流转移动。癥坚积聚,实为阴阳之气长期郁结形成的或痛或胀的腹中结块。以此可见,麻黄散结之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应用于临床。此后,历代医家对其也有发挥总结。邹澍于《本经疏证》记载:“麻黄在里则使精血津液流通,在表则使骨节肌肉毛窍不闭,在上则咳逆头痛皆除,在下则癥坚积聚悉破也”。徐灵胎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复言:“麻黄以其迅捷之性,温通阳气,气通瘀散,则其病可去”。梳理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应用,阐释麻黄散结之原理,可从宣肺气、温阳气等角度出发。

2 散结之功 有理可究

2.1 宣肺气 疏气机《素问玄机原病式》曰:“所谓结者,怫郁而气液不能宣通也”。癥结多因气滞血瘀、津液内停所致。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通调水道,肺宣发肃降,则气机畅、血液通、三焦利、津液布。麻黄辛温,擅宣肺气,其以辛散之力、发散之功宣行气液,进而开散郁结。诚如张山雷《本草正义》所言:“麻黄破癥结积聚,消赤黑斑毒,则宣通其气机而瘀积亦得渐通”。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麻黄中的麻黄碱、挥发油等成分可能通过M 受体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的重吸收[2]、激动皮肤β 肾上腺素受体扩张汗腺导管[3]等机制以达到发汗作用,从而宣通肺气、调畅气机。

2.2 调血脉 通瘀滞《医林改错》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积块的产生可能有多种病因,但离不开瘀血阻滞。瘀血凝结,在皮下呈紫黑色血肿块,在内脏则为癥积结块,且程度随时间而逐渐加深。麻黄味辛性温,可宣通脏腑之气,调和血脉,疏通瘀滞,从而消散瘀结。确如《日华子本草》记载:“麻黄通九窍,调血脉”。邱丽颖等[4]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发现麻黄果中的多糖提取物可使体外凝血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发挥抗凝血作用,进一步证实了麻黄行气活血的重要功用。

2.3 温阳气 散寒凝《灵枢·百病始生》云:“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机体阳气不足,则更易邪聚寒凝。寒邪伤阳,致使阳气不能温煦机体,气血失和,日久凝聚为瘀积。麻黄辛以散寒,温以通阳,借发散之力宣通外侵之寒,温通阳气,调畅血脉,从而渐通瘀积,乃散其结。正如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谓其:“(麻黄)通九窍,开毛孔,破癥结,除积聚”。张丹等[5]的研究结果也证实麻黄水煎液具有活血抗凝的作用。寒凝通常引发血瘀,故以寒凝血瘀大鼠为模型开展实验,发现麻黄水煎液可通过使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缩短,从而改善其血液黏度和血液流变性[6],此为麻黄温阳散寒的重要依据。

3 散结之功 有方可循

麻黄散结之功,以《外科证治全生集》阳和汤为代表,方由麻黄、熟地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生甘草等组成,常用于治疗阳虚气寒,血脉凝滞之阴疽。此方疏气机、散寒凝、扶阳气,好似骄阳当空,使阴霾消散,使全身凝聚之阴邪尽数离去,故得名“阳和汤”。方中麻黄,一则温发人体阳气,二则促方中补益之药更好发挥作用,使阳气迅速布达周身,以消散寒湿之气。现代医家岳喜书[7]指出,麻黄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可带领药物尽早发挥作用以攻破结聚。再如徐灵胎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亦指出“麻黄……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

其他如《备急千金要方》小续命汤方中麻黄亦有散结通滞之效。小续命汤常用于诊治中风病,曾被孙思邈列为祛风剂之首,原方药物包括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川芎等。通过历代对小续命汤的临床应用,不少医家认为此方不仅在治疗中风方面能发挥显著作用,还于其他病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小续命汤通过宣发阳气、化解痰湿、疏通瘀血使有形之邪得以消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方中麻黄温阳散结之功。麻黄与川芎配伍,可宣阳升清,直达病所,散除瘀结。阅读古代医籍,发现治肉极寒方中麻黄之功用也与此方有异曲同工之妙。

4 散结之功 有据可考

麻黄散结之功用,已在大量药理研究中被反复证实。有实验[8]表明,草麻黄甲醇提取物的水部位可抑制接种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BDF1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可能与体外阻碍血管形成及抗肿瘤细胞侵染有关。陶华明等[9]又对草麻黄根中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发现新化合物1诱导癌细胞凋亡作用显著。吴雄志等[10]以人乳腺癌SKBR3细胞为研究对象,证实麻黄碱可通过阻滞SKBR3 细胞的细胞周期、微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的良好效果。

不宁唯是,以麻黄为主的复方也具有良好的散结作用。以阳和汤为例,在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方面,黄芊等[11]用阳和汤含药血清干预人乳腺癌MCF-7 细胞,发现阳和汤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 信号通路活化以降低MCF-7 细胞增殖率并提高其凋亡率。田莎等[12]建立裸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开展实验,提示阳和汤可抗移植性人乳腺癌骨转移,且应用效果随剂量增大而明显提升。在对于肺癌治疗的研究中,吴琳等[13]探讨阳和汤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效应,结果显示阳和汤可能通过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因子表达,例如提高IL-2 表达和CTL 含量,使得TGF-β 表达和Treg 含量降低,进而抑制肿瘤生长。李仲普等[14]对阳虚证Lewis肺癌小鼠进行研究,发现阳和汤对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K 细胞活性,降低Blc-2原癌基因表达水平,增高Bax 凋亡促进基因表达水平及抑制血管生成有关。除此之外,何前松等[15]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到阳和汤含药血清对人肝癌SMMC-7721 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延长,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闫如虎等[16]的实验发现将阳和汤配合介入治疗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为预防术后再狭窄提供了重要参考。

5 散结之功 有案可证

麻黄散结之功,不仅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得到证实,临床应用效果也颇为显著。现列举3 则阳和汤临床运用案例,以飨同道。

5.1 阳和汤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陈姓患者,男,47岁。初诊时间为1980 年12 月15 日。患者主诉为1975 年起出现左足趾发黑,心悸怔忡。症见:左足趾皮色污黑萎缩,心悸怔忡,极度怕冷,脉现沉弱无力。辨病为脱疽,证属血虚寒凝。法以温阳益气,活血散瘀。方用阳和汤加味。处方:麻黄10 g,熟地黄30 g,附片15 g,当归10 g,红花10 g,丹参15 g,赤芍15 g,白芥子10 g,木通15 g,鸡血藤30 g,炮姜5 g。

服药20 剂,足趾红润,心悸畏寒等症状消失,痊愈。(倪宣化医案)

按语:脱疽多发于四肢末端,别名“脱骨疽”,属中医阴疽证之范畴,多由阳气虚衰,寒凝经脉所致。该患者机体阳气不足,营血虚弱,寒邪积聚凝滞气血经络,瘀积日久而现足趾污黑萎缩之状。因而本案选用阳和汤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并在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化裁,以附片、当归代替鹿角、肉桂,增强温阳祛寒之力;加入红花、丹参、赤芍、鸡血藤、木通以活血化瘀通脉。麻黄作为重要组成药物,在此并非用于解表,其在温阳气、散寒凝、疏气机的同时,与熟地黄配伍发挥通络作用,尽显散结之功。结局患者足趾红润,心悸畏寒霍然而愈,可见治疗效果显著。

5.2 阳和汤在妇科中的应用皮姓患者,女,30岁。初诊时间为2018年11月25日。患者主诉为进行性加重痛经2年。检查示宫颈糜烂,子宫后位大、硬,形似鹅卵,右宫角处可触及与宫体粘连的包块,压痛较为明显。症见:白天嗜睡,下半身畏寒,腰酸及双下肢无力,10 d前月经来潮时下腹疼痛难忍,量少且有血块,舌淡紫少苔,脉沉弦无力。辨证为肾气亏虚、血瘀痰凝。治以补肾祛痰化瘀。方用阳和汤加味。处方:麻黄10 g,白芥子15 g,炮姜15 g,熟地黄30 g,鹿角胶20 g,肉桂8 g,三棱10 g,莪术10 g,水蛭10 g,益母草30 g,炮猪蹄甲30 g,墓头回20 g,炮附片(先煎2 h)70 g,炙甘草10 g,焦三仙各15 g。

二诊:患者月经提前2 d 来潮,疼痛症状消失,经量多且血红,嗜睡、畏寒症状好转。继以阳和汤加减,10剂,以善其后。(罗华昌医案)

按语:患者嗜睡,腰酸,下肢无力,痛经且夹有瘀块,脉沉弦无力,为肾气亏虚而血瘀痰凝所致。因而本案选用熟地黄与鹿角胶温肾填精,附上安桂以温阳散寒;用白芥子温化寒痰,炮姜温通血脉,麻黄宣发肺气、温阳散结;加入水蛭、益母草、三棱、莪术、炮猪蹄甲以活血散瘀,消除痞瘕粘连;增加墓头回以化痰软坚。结局阳气振而阴寒散,瘀血化而痰滞消,治疗效果显著。

5.3 阳和汤在肿瘤中的应用李姓患者,女,45岁。初诊时间为2004 年11 月15 日。患者主诉为左侧胸壁与左乳房内侧下缘疼痛,术后破溃流脓。现病史:曾于某医院就诊,检查示“左侧胸壁结核”,术后破溃流脓未痊愈。症见:左乳房内侧下缘有肿块,肿势较平坦,皮色淡红,无发热感,切口疤痕处时有少量脓液渗出,色淡黄质稀,臭不甚显。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淡红、苔白润,脉沉细而滑。辨证属阴疽,由阳虚血弱、寒痰凝滞所致。治以温阳扶正、散寒祛痰、解毒排脓。方用阳和汤加味并改汤为丸剂。处方:熟地黄600 g,炮姜30 g,白芥子120 g,鹿角胶200 g,生麻黄30 g,生甘草60 g,肉桂60 g,猫爪草300 g,夏枯草150 g。共研细粉,以猫爪草300 g、夏枯草150 g 煎水为丸,如川椒子大,每服6 g,每日3 次,开水温服。并结合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治疗。

前后服上方丸剂3 料,患者乳房肿块消失,疮口愈合,流脓停止,未有复发。(张荣春医案)

按语:胸壁结核是一类常见的胸部疾病,属中医阴疽证之范畴,通常是肾阳不足,寒邪凝滞,气机失常,瘀血内生阻滞经络所致。该患者素体羸弱,肾阳虚衰,营血虚弱,阳气无力推动,寒邪积聚,痰浊凝滞,滋生乳房肿块。因而本案选用阳和汤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并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猫爪草与夏枯草以化痰散结、解毒化积。麻黄作为重要组成药物,在此并非用于解表,其在温肾阳、散寒凝、疏气机的同时,与熟地黄配伍发挥通络作用,尽显散结之功。结局乳房肿块消失,疮口伤愈,治疗效果颇佳。

6 结语

作为具有4000多年应用历史的传统中药材,麻黄常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等病证,而其散结之功尚未被广泛运用,麻黄通过宣肺气、疏气机、温阳气、散寒凝的作用,使体内之结得以消除,其散结之功不容小觑。冠以“阴疽活命丹”之名的阳和汤,便是麻黄散结的有力证据。结合现今的研究进展,麻黄虽在少数医案中被证实有散结功用,但其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麻黄将被挖掘出更多的临床价值,应用至更广的医学领域。

猜你喜欢
阳和汤散寒麻黄
秋日调养 用桂花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单兆伟运用阳和汤经验举隅
火针拔罐联合阳和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验案1则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