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亮
(江西省抚州市气象局,江西 抚州 344000)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播雨’减灾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聚焦推动人工影响天气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明确未来三年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目标、业务布局和重点任务,这样才能为防灾减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重大活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等提供强有力保障。现阶段,我国在人工影响天气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突破,这对气象灾害预防控制工作产生明显推动作用,同时,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因此,文章对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价值展开详细论述,从中寻找合适的气象灾害监控预防手段。
人工影响天气又被称为“人影”,人工影响天气与地球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为了消除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当地气候环境变化过程进行人为干预,进而增加降雪和降雨频次,预防冰雹和大雾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干扰。
在各种人工影响天气的试验当中,出现最多的就是人工降雨试验,其次是人工防雹试验,这些试验都能取得明显进展和实际成效。对于人工消雾来说,早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各项试验操作,通过对飞机场跑道进行加温处理来减轻大雾对飞机出行产生的影响,虽然除雾成本比较高,但出行质量可以显著提升。据中国气象局统计,从1999年到2006年,全国累计人工降雨总量为2500亿t左右,年均人工降雨总量在300亿t以上,人工降雨投入高达上亿元。在2020年,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发展,我国还下发了专门的建议意见和发展规划,从而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在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寻求创新甚至突破[1]。
冰雹是农业生产当中不得不预防的自然灾害,冰雹一般出现在春季播种时期,与短期内强对流天气有很大关系。冰雹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显著,会给农户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2023年3月23日,广东省清远市多地出现冰雹,大的尺寸有30 cm×20 cm,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作物收成,造成了部分泥砖瓦房屋顶受损。通过人为影响天气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在一定范围内播撒催化剂,从而减轻或者抑制冰雹的产生,降低农业生产可能遇到的危害[2]。最近几年,人工防雹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同时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传统防雹装置也获得不断更新和有效完善,比如将高炮替换成高射炮等工具,所以在防雹过程中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收获。其次,国家还开发了一套冰雹预测系统可以在冰雹发生之前,给有关人员做出预警提示,同时采取人工干预的形式减轻冰雹产生的危害或者影响,确保人类生产生活高效运行。
干旱是十分普遍的自然灾害,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森林植被破坏,水环境污染,人口急剧增加。干旱等灾害现象一般发生在北方地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现在南方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干旱,这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危害和明显干扰。在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基本需要,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人工降雨的形式,增加降雨频次和数量,尽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干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国很多地区一年四季都处于干旱缺水的状态,不同时期的干旱现象给农作物产生的影响也大不相同。例如春季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夏季干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最后影响到农作物产出效益,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危害。在很早之前我们就研制出比较灵活的人工降雨技术,诸如能利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催化剂等。研究试验表明,当云层的温度达到零下3°C时播撒催化剂能够大幅提高降雨效果。现在人工降雨技术已经趋于稳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
雾霾在春季和冬季出现的频率比较高,雾霾不仅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引发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出现,更有甚者会引起其他重大灾害现象。受雾霾天气的影响,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和有效监测,农业生产也不能高效稳步前行,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减轻雾霾天气带来的损害,目前,比较常见的除雾手段仍以人工操作为主,通过人工干预来阻止雾霾的生成或者将雾霾驱散[3]。人工除雾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在高空云层撒播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还可以采用动力法、加热法等消除雾霾等自然灾害,因此,人工除雾可以降低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也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霜这种自然现象不仅出现在春季和秋季,在昼夜温差过大时,霜的强度也各不相同。春季霜冻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会影响农作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或者摄取,尤其是喜温农作物,如果不做好防霜冻工作,农业产出就会大幅下降。秋季霜冻现象异常明显,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也有很大影响,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如果出现霜冻现象,不仅会让粮食储存变得更加困难,还会让粮食口感大幅下降[4]。针对霜冻产生的危害以及给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采用人工干预的形式进行处理和预防,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冰雹预防机制,使地表辐射降温速率减小。随着烟雾的产生,霜冻现象也会明显消退,进而达到保护农作物的双重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烟雾过大会影响环境质量和周围能见度,因此有关部门要合理控制人工除霜的方法和手段。
在气象防灾减灾当中,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等干预手段,可以加强对干旱、冰雹、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控制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生产与经济建设的质量和等级,如果不能合理应用人工影响天气等处置措施,气象防灾减灾作用效果也会大幅下降。因此,在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实际建设当中,需要加强与实际情况的联系判断深度,通过合理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作用实效。
要想大面积推广使用人工影响天气等方法手段,必须鼓励民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局限,人们在遇到气象灾害时,往往表现得慌不择路,或者是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自然灾害预防控制工作,这也造成农业经济时常面临较大威胁和阻碍挑战。目前,为了推动人工影响天气顺利开展,增强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灾害的控制程度,有关部门应该对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利用技术引导来提升民众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尽可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和有效参与。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视新闻、广播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让人们了解到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价值。
人工影响天气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干预措施,建立系统完善的气象观测体系可以提高气象灾害的预防能力,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了增强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实效,有关部门要加强气象观测体系建设工作,根据气象观测结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并对现有模式体系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具有较高灵敏度的气象监测平台,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传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对气象灾害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强化预警预报,在科学可靠的数据保障下,制定人工影响天气操作方案和执行标准,大幅降低气象灾害对人民群众产生的干扰和不利影响[5]。
人工影响天气可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起到明显支撑作用,为了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实效,有关部门要不断强化技术创新,进而增强气象灾害的防治能力。在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各地区能够向有关部门申请相应的研究经费,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视程度。其次,应大力研究探索本地气候特点、规律,提出人工影响天气的条件、因素,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各区域气候变化规律,对其进行改进优化操作,完善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平台。比如,通过跨区域追踪云层位置,精确投放催化剂,紧盯天气系统变化趋势,区域协调指挥,区域联防同步人影作业等等。最后,气象部门还可以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可以与农业部门合作就有关技术展开交流与探索工作,各部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人工影响天气贡献相应力量,努力提升防灾减灾作用效果。
随着人工影响天气的深入普及,气象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不仅如此,现有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普遍较低,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比较匮乏。与此同时,气象行业人才流动性比较强,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近年来,气象行业逐渐进入稳定、成熟状态,随之而来的气象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多。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强化气象人才培养与考核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复合型人才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气象部门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技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引导培训程度。除了要自主培训之外,还要将高质量人才引进留住,气象行业不同于其他工作,它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明显支撑效用,这也意味着气象人才培养已经刻不容缓,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对骨干人员进行重点培育,还要将关注重心逐渐转移到青年人才的培养上,防止气象事业出现断层和瘫痪现象。另外,要规范基层用工管理制度,包括人工影响天气一线工作人员的聘用、培训和管理条例。基层工作人员聘用必须与其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保证工作人员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最后,还需要对员工资质、能力等进行系统性考核,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后方可上岗,确保安全高效。
人工影响天气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工作人员和生产元素也相对较多,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管理重视程度。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条例和责任落实机制。按照管理要求有序实行人工影响天气的各项操作。市级以上部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下属部门的管理和约束工作;与此同时要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物资采购与管理工作,确保设备更新有效。从安全监管的要求和角度出发加强对工作人员日常行为的监管、约束力度,努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的可靠性和规范化程度。
综上所述,人工影响天气是预防控制气象灾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话题,为了能有效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灾害的预防控制效用,有关部门在未来工作当中要树立明确的责任意识和安全观念,不断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探索工作,努力提升气象人才培养储备工作,为人工影响天气有序实行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和人力支持,同时加快构建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监测系统,进一步提高对气象灾害的预防管控实效,推动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平稳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交通出行和工作生活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