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琪延 杨仕雄
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通过数字产业化集合高新信息技术,再将数字产业运用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从技术升级、结构升级、市场升级三方面来进行推动。
随着数字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入,数字赋能已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数字赋能包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其中,数字产业化指将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化,以便更好地赋能传统产业;产业数字化指依托信息技术,对产业全方位进行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是先通过数字产业化集合高新信息技术,再将数字产业运用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从技术升级、结构升级、市场升级三方面来进行推动。
首先,数字产业化有助于产业攻克技术壁垒,提升综合竞争力。通过集合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工厂、优化全自动生产流程、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企业可提升生产决策能力,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进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其次,产业数字化可助力传统产业调整结构、完善产业链。工业4.0时代下,通过将设备、系统、人员之间的高度互联,可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收集、分析和共享,消除数据孤岛,有助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互通,从而提升产业链的韧性。
最后,产业数字化有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确定性。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对庞大的市场数据库抽丝剥茧,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发掘客户痛点,实现精准定位目标人群和市场细分,从而提升市场敏感度,进而厘清发展思路,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价值。
目前,我国产业数字赋能尚有三点不足,分别是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不足、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不足以及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不足,导致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突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产业的“不想转”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通过专项资金、减税降费、数字金融等途径支持企业数字产业化建设,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不断夯实数字基建,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人工智能、5G、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环保的现代化数字化设施体系。
第二,树立标杆示范引领,打消产业的“不敢转”的忧虑。支持头部企业开展一些具有强示范意义的标杆项目,建设产业数据库,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带动产业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同时,打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应用。
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攻破产业的“不会转”难题。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专精数字技术,还要熟知所属产业的业务流程。因此,培养创新人才需校企齐心合力。学校要做好完整的课程体系设计,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并开设交叉学科课程。企业要明确用人标准,定期组织人员技能培训,制定人才考核标准与奖惩机制。学校和企业还应联合建设人才基地,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学以致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