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八大看点

2023-11-16 06:50姜有荣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题意英雄力量

姜有荣

在破“五唯”、施“双减”的教育生态下,2023年高考优秀作文可谓星光璀璨、异彩纷呈。如下八大看点,尤为引人瞩目。

一、立意:层楼更上

一些优秀考生能吃透题意而不拘泥于题意,在精准把握题意的前提下,还能对题意作进一步的延伸、拓展与深化,大胆地由题意“说下去”“说开去”,从而使文章的立意臻于一个峭拔的高度,显示扑面而来的锐气和洒脱。如: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拥有无数好故事的时代。

好故事是有力量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好故事都不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创作的,我们只是读者,而非作者;我们只是好故事的受益者,而非贡献者。然而,一代人应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我认为,接下来该轮到我们成为创作好故事的主力军了。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往小处说,为了家庭乃至家族的发展,我们应该在人生这本大书上创作一个又一个好故事;往大处说,我们更应该在国家这部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书写的鸿篇巨著上,留下我们创作的一个又一个好故事。

本文在阐述完“好故事是有力量的”之后,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转折——“然而……我们只是读者,而非作者;我们只是好故事的受益者,而非贡献者”。思路上的这一翻转顿使文题关键概念“有力量”的内涵从“汲取力量”转向“赋予力量”,从而创造性地打开了本文立意的深层空间,足见考生在思维品质方面的过人之处。

二、格局:走向“大我”

有的考生能胸怀“国之大者”,将“小我”融入“大时代”,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在青春的赛道上自觉接棒,走好属于当代青年的长征路,展示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大我”格局。如:

“与有肝胆人共事”。我有幸在高中遇到了一群有志青年:有人立志科研,敢为人先;有人选择从医,悬壶济世。我的化学老师是曲阜人,孔子的老乡,她在高考志愿表上填满了师范类专业,并为教书育人的梦想放弃了清华博士后的机会。在我们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课上,她说:“做科研型的教师,做学生期望成为的人。”与这样的人共处是一种幸福,我也怀着一颗丹心,立下自己逐梦航天的志向……

走出考场,敬爱的总理,请您见证,我将脱去考生的外衣,与有志者一起,手捧丹心,做一个在航天领域发光发热的读书人。(天津一考生《携有志者手,读赤子丹心——致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信》)

这位考生胸怀报国之志,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能“知”,而且付诸“行”。在进行生涯规划时,他没有去做极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服从祖国需要,担“未来我来”之责,立志逐“航天强国”之梦。有如此“大我”格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国之幸也!

三、素材:聚焦热点

不少考生不仅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且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们关注热点,聚焦热点,不仅看新闻,有了解,而且能明辨,有取向,展现出“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少年气象。如: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碍他人发展,实非明智之举。古有“过河拆桥”——一个人在过桥之后将桥板拆掉,不让其他人顺利过河。当他返回时,却也无路可走。今时俄乌交恶,硝烟弥漫,亦有为谋一己私利,阻碍世界和平发展的国家在递刀拱火,“吹灯”于他国,委实可恶。结果呢?带来能源、粮食、经济等危机,“吹灯者”亦惨遭反噬。由此可见,“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反倒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全国乙卷·河南一考生《请搭一架“共赢”的桥梁》)

俄乌冲突,“新闻联播”天天播报。这位考生不仅看过,听过,沉思过,而且将之与考场上的作文试题巧妙地勾连起来,这就是临场机智,真乃“亏他想得出来”。在聚焦中,他表明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严正立场,矛头直指“北约”。从热点取材,与时代同行,可圈可点。

四、构思:独具匠心

有的考生不仅心中装着故事,而且能独具匠心地讲好中国故事和自己的故事。在构思中,不但能张弛有度地调控情节发展的节奏,而且能不断蕴蓄生发故事的穿透力、感召力。有亮度,有厚度,扣人心弦,撼人心魄。如:

早读老师通知,语文课要召开《满江红》研讨会,核心议题是:“《满江红》讲的是什么故事?”

会议开始,A最先发言……B立马反驳……C有些不以为然……D恍然大悟……

“大家的发言非常精彩,我还想说,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也是一个现实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可以唤醒更多人成为英雄。这样的英雄有很多,你还能想到哪些人的故事呢?”

“戚继光、林则徐……邓稼先、屠呦呦……各行各业为祖国奋斗的人们。”大家接连补充。“还有呢?”老师继续问,我们面面相觑。接着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还有你们呀!今天你们为家国大义热血沸腾,明天你们一定会书写好自己的故事。”老师的话如一声惊雷,让我们激动不已。

“班长,领诵《满江红》!”老师一声令下,“怒发冲冠,凭栏处……”声浪迭起,保家卫国的壮志在我们小小的胸膛里澎湃汹涌。(新课标Ⅰ卷·河北一考生《千秋烈,满江红》)

这位考生的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以班级研讨会这一独特创意来演绎英雄故事激励人心的力量。在会上,老师的话不仅推动情节由一位英雄向英雄群像、由古代英雄向当代英雄、由崇尚英雄向争当英雄的“三重翻转”,而且不断点化、升华主旨,直至形成“澎湃汹涌”的故事力量。立德樹人心,培根铸魂意,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五、行文:逐层推进

有的考生在行文中,不仅能对中心论点进行分析,把理讲清说透,而且能整合,依理逐层推进,从而使行文架构与思维运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既显示出考生思考路径的明晰和完整,又使文章迸发出强劲的逻辑张力。如:

从有故事到故事产生力量,这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我们必须思考故事的力量是如何炼成的。

故事的力量来自认知的高度。不同认知水平的人,看到的世界必然不同。一个人认知的高度越低,所见就越少,能理解的也就越少;认知的高度越高,所见就越多,能理解的也就越多。

故事的力量来自情感的共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读故事亦然。带着积极的态度去读好的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如此,故事才能起到好的作用。

故事的力量来自灵魂的匹配。每个人灵魂深处的自我是不一样的,从故事中获得的感受也就不同。灵魂深处的自我与故事传递的精神价值不匹配,再好的故事也没用。

故事分好坏,读者也不同。我们应该当一名优秀的读者,这样才能真正获取好故事的力量。(新课标Ⅰ卷·浙江一考生《故事的力量是如何炼成的?》)

本文三个分论点(画线处)之间的深层逻辑是,读者认知的高下决定故事力量的大小,这是理性的衡量;读者情感的偏向决定故事力量的正负,这是价值的判断;读者灵魂的深浅决定故事力量的层级,这是信仰的抉择。三者有机融合,逐层递进,展现出考生高超的行文架构力。

六、思辨:以“问”驱动

不少考生能够用疑问句引领论述,通过不断发问和追问,倒逼自己把事理想通透,把逻辑捋清楚,从而驱动思辨不断向纵深推进,去弄清事物内涵、探明发展动因、寻求破解路径,展现出刨根究底的思辨韧劲。如:

“自己的空间”在哪里?

有人把社交网络作为自己的空间,花费很多时间来打理一个社交账号或者养成一个游戏角色。然而,我们终究无法从这里找到内心的平静。

那么,自己的空间究竟在哪里呢?

自己的空间,应该在阅读中。没有任何一种活动能够像阅读一样,让我们随时随地沉浸其中。当然,另一方面,如果只是让自己被围在了书城,又不免扭曲了阅读的意义。

当我们从书本中抬起头来,会发现,自己的空间,还应该在行走的力量中。张桂梅的空间仅是一所华坪女子高中吗?不是,是中国贫困女性的命运。樊锦诗的空间仅是敦煌研究院吗?不是,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复兴之梦。且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句号召,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所见之物、所到之处,都能够成为自己的空间。如果一个人心中装着国家,肩上扛着使命,自己的空间就不会因走向内耗而塌陷。(新课标Ⅱ卷·辽宁一考生《“自己的空间”在哪里》)

这位考生连发“四问”(画线处),将对“自己的空间”的思辨步步推进。思辨在追问中推进,论证在思辨中深入。从现实的空间到虚拟的空间,再到阅读营造的精神空间,最后推向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复兴相统一的更高层次,升华出“把自己的空间和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相结合”的主旨。

七、论述:建模强“理”

有的考生在论述中能摆脱“列观点+举例子”的惯性,克服“字数不够,例子来凑”的惰性,艺高人胆大,迎着困难上,以“说理”带动“举例”,从而建构起以“事理阐发”为轴心的全新的论述模型(列出观点+事理阐发+举例论述),以增强其说理的气场和力度。如:

栖息之地,使人生得静水流深。常言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言得之。世事纷繁复杂,难免扰乱我们的心,而静的价值,在于让我们披沙拣金,穿越乱花迷眼的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玫瑰。纵然自己的星球很小,也能彻悟“一花一世界”的本真。东晋诗人陶渊明回忆十数年官场生活,明白自己所求的不过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最终“守拙归园田”,开“田园诗”先河。靜下来,方能“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抵御外界干扰,沉淀自己。(新课标Ⅱ卷·吉林一考生《芳华待灼,静静深耕》)

这位考生的实力在于,他敢于把论述的主攻点放在“事理阐发(画线处)”上,集中笔力把“静能彻悟本真,深耕自我”之理讲清说透,做到以理服人,然后才辅以陶渊明“守静园田,开宗立派”之例,作为佐证。因“理直”而“气壮”,其阐发功力令人叹服。

八、评论:见地不凡

有的考生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投身火热生活,在读社会这本大书中观世相、见世面、长见识、增才干,并且能活学活用,将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虑融入到对时事的评论之中,展现出当代有为青年的不凡见地。如:

开放合作,还需要万众一心的团结。今年山东淄博烧烤频频“出圈”。淄博烧烤火爆之际,最令人感动的无疑是当地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市民群众。志愿者走上街头帮助引导游客,烧烤店主诚信经营维护良好形象,铁路工作人员把热情服务做实做细,普通群众自发为外地游客送礼物……在这场以美食为媒介的“温暖奔赴”中,淄博人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共同合作,万众一心,呵护得之不易的城市品牌,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完美实现了城市治理中的“共建共治共享”,最终走向了“共赢”。(全国乙卷·甘肃一考生《开放合作间,铺设共赢路》)

这位考生在评论“淄博烧烤”这则热点新闻时,有政治站位,看到了淄博人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治理理念,看到了“共建共治共享”;有商业思维,看到了“推介、经营、交通、环境”的整个产业链……这些不凡见地使考生对“合作共赢”的论述有了高度、深度和厚度。

一份才思可以触发另一份才思,一个灵感可以唤醒另一个灵感。笔者相信,广大考生只要深味、细品上述八大看点,就一定能从中汲取智慧,从而借力发力,使自己的作文再跃升几个台阶。

猜你喜欢
题意英雄力量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英雄犬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麦唛力量 (一)
重走英雄路
孤独的力量
绛红英雄谱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