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现状分析

2023-11-16 14:46谭利霞王艳艳胡秀英
医学与社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定向四川省老年人

谭利霞,刘 倩,刘 丽,王 方,王艳艳,胡秀英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创新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根据1956年联合国发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国际上通常将某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该地区视为步入人口老龄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0%,比2010年上升了4.63%;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由2010年的10.95%上升至2020年的16.93%,上升速度及老龄化进程均超出全国水平,老龄化问题亟待关注[1-2]。“积极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于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中正式提出的,社会参与既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推进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鼓励社会参与可以保障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个体的社会参与程度越高,其精神状态越好[3],且二者作为老年人能力评估的主要一级指标,精神状态主要指老年人在认知功能、行为及情绪方面的表现,反映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社会参与则是老年人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联系及交流能力[4]。健康是个体在身体、精神和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其中,精神健康是指拥有积极正向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健康则是指较高的社会参与能力[5]。精神状态的受损和社会参与的不足将直接降低老年人能力等级,影响其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健康,不利于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态,从而进一步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了解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现状。然而,目前研究缺乏社区老年人代表性的大样本数据,现有的针对区域性的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的评估指标选取较为单一,通常以是否参与社会活动[6-7]、参与频率或者以参与社会团体的数量[8-9]、类型及频率来评估[10-12],缺少结合精神状态的评价,调查内容涵盖面不足。

因此,本研究利用四川省老年护理需求评估项目工作调查数据,综合反映四川省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有效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老年护理需求评估数据库,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4月-2021年12月组织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工作,本单位成员参与需求评估的培训及方案实施工作,以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精神健康和社会参与能力作为研究因变量,在获得有关部门许可后,访问数据库并下载所需数据,对四川省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现状进行分析。

评估对象的纳入标准:年龄≥65岁;在当地社区居住时间≥6个月;本人或其照顾家属自愿参与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暂居流动人口;患有精神障碍。研究已获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2年审[404号])。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个人基本信息。一般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已婚/丧偶/未婚/离异)、居住情况等。

1.2.2 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关于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的通知》中的附表2《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评分表》进行收集,该表基于民政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MZ/T 039-2013)编制并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统一发布[4]。评估表具体包含时间定向、空间定向、人物定向、记忆、攻击行为、抑郁症状、强迫行为、财务管理共8项内容,涵盖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两大指标。其中,精神状态指标包括记忆、攻击行为、抑郁症状、强迫行为,用于评估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社会参与能力指标包括时间定向、空间定向、人物定向、财务管理,用于评估老年人的社会功能水平。每个项目有5个选项,测评时按照功能表现由好到差分别计0、1、2、3、5分。每项内容得分最低为0分,代表完全正常;>0分,代表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以上8个项目的总得分综合反映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总分最高40分,分值越高,表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受损越明显。

1.3 资料收集

评估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护士等组成,评估前须统一接受指标内容的评估方法和细则的培训及考核。考核合格后采用集中评估和入户评估相结合的形式,由评估人员面对面询问被调查者并填写评估表。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调查数据的录入管理,MySQL 8.0.28软件用于建立数据库,既能存储大量数据,又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与快捷性。使用标准化SQL语言访问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初步整理和筛查。去除空值及乱码等无效数据后最终提取有效样本784333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共纳入784333名老年人,男、女性别比例较为均衡,约1.0∶1.1;被调查老年人年龄分布呈金字塔型,即随着年龄段的提升,被调查者人数逐步递减。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n=784333)

2.2 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得分情况

四川省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总得分为(1.04±3.39)分,各项目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财务管理(0.30±1.01)分、空间定向(0.20±0.83)分、记忆(0.18±0.58)分、时间定向(0.15±0.62)分、人物定向(0.10±0.52)分、抑郁症状(0.06±0.34)分、强迫行为(0.03±0.27)分和攻击行为(0.03±0.24)分。其中,财务管理能力的下降最明显。

2.3 不同特征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的比较

单因素分析显示,一般人口学特征中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的老年人在时间定向、空间定向、人物定向、记忆、攻击行为、抑郁症状、强迫行为、财务管理得分及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总分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一般人口学特征对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影响的单因素分析(得分,

2.4 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中,分别对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设置哑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是四川省社区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R2=0.097,调整后R2=0.097,F=6447.89,P<0.001;去除“婚姻状况”为“未说明的婚姻状况”的记录,拟合模型的数据量为781195。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方式

表4 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四川省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结果显示,四川省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有受损的表现,有待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在空间定向、时间定向、人物定向等项目也有受损表现,反映了其在社会参与能力方面的下降。精神状态指标中以记忆和抑郁等认知、情绪方面的项目受损较为明显,体现出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的下降。而定向和记忆功能的受损,均不利于老年人与周围人群及环境产生联系与交流。有研究表明,3年内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受损排名第1的即为财务管理[13],与本研究结果相符。研究发现,日常生活能力还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社会参与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精神状态[3]。

四川省老龄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尤其高龄老年人口增速加快。四川省人民政府2021年发布的《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 全省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女性老年人数多于男性,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中,女性占比达51.53%。四川省民政厅2022年发布的《四川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将通过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老年志愿服务、培育基层老年社会组织等支持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行为,进一步提高精神健康水平,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因此,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改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现实意义。脱离理论指出老年人在社会中与他人互动的减少易造成个体与社会的相互脱离。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可以缓解老年人社会角色转变带来的心理落差,帮助其重新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保持健康的心态[14]。研究表明, 老年人良好的社会参与能力预测了积极的总体健康、自我成就感和生活满意度[15],但缺乏社会参与可能会导致社会孤立、抑郁、死亡和其他极端后果[5]。在全球老龄化中,鼓励四川省老年人社会参与有利于改善孤独和抑郁,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社会参与是促进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策略,也是实现成功老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明确四川省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来提升其现状水平,进一步改善四川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3.2 年龄、性别是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 年龄增长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退化,相应地降低了社会参与能力,而社会参与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帮助调节情绪和情感。高龄老年人感知觉功能减退,不利于其与外界环境的互动,阻碍着他们社会参与、工作表现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16]。一项针对欧洲老年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视听感觉困难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17]。可见,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及健康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社会参与的意愿及能力均逐步下降。此外,生活自理能力是衡量老年人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18]。高龄老年人通常自理能力及健康自评状况更差,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消极对待生活,诱发抑郁情绪。年龄越大,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往往越低[19]。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将逐步经历丧亲、躯体生理功能由强变弱、社会关系网络不断缩小等过程,其产生的孤独感等负性情绪相比于其他时期可能更高。

另外,结果还显示,在65岁以上的任何年龄段,女性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水平都低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差异越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5-6]。激素水平的分泌差异、更多的家庭照料责任导致了女性在老年期更容易产生负面心理情绪。Zhang等的研究表明了社会参与能力在促进中国老年人健康和成功老龄化方面的重要性,并揭示了性别和年龄在这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20],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可以尤其改善女性老年人的健康状态[21]。情感支持被发现是改善精神状态、降低抑郁症状风险机制的关键部分,且在女性老年人中更为显著[22]。四川省老龄人口特征显示,高龄女性老年人占比较大,有必要更多地关注其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健康。因此,未来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政策设计需要特别关注提高女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能力,增强亲友及代际间的情感支持,促进其精神健康的改善[12]。

3.3 单身及孤寡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受损显著

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中丧偶及未婚对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在不同居住方式中,孤寡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与社会参与能力得分最高,功能受损最明显。随着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丧偶、孤寡和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已成为精神健康的弱势群体。丧偶老年人在失去配偶的情感依赖和寄托后,容易产生独孤感,更依赖代际间的情感慰藉。根据活动理论,丧偶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有助于其形成新的社会关系或加强现有人际关系,进而提升其对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变化的适应能力。足够的社会支持能让老年人体验到友谊感、归属感等积极情绪[23]。但家庭小型化、青年人口迁移等影响了老年人的传统家庭照护模式[24],中国老年人与孙辈同住的现象大量存在,居住方式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老年人在家庭活动中的参与情况[25]。而在社会支持方面,配偶、代际间的情感支持对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相对于已婚和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单身及孤寡老年人特殊的居住方式和代际交往方式使得他们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焦虑和孤独等消极情绪,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精神健康状况往往更差[26]。积极的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精神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参与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老年人抑郁症状和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的作用[27]。代际情感支持通过代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能够缓解独居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感,改善其精神健康水平,有助于老年人自身的积极老化,提升整体生活质量。四川省养老服务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单身、孤寡等弱势老年人,不断强化家庭及社会照护能力。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元、互动、完备的社会养老支持体系,积极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弥补家庭支持缺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单身及孤寡老年人的孤独感,促进社会参与。从社会、家庭及个人层面,多方联动,保障老年人良好的精神健康,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猜你喜欢
定向四川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定向越野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