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市江汉区福建街小学 (430000) 王琴
湖北武汉市江汉区长港路小学 孙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明确将“革命文化”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并从语文学科教育特点、语文课程功能、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具体阐释,凸显了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黄继光》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理念,《黄继光》一课的教学可以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可围绕学习主题创设情境,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语言和革命英雄形象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语文新课标中多次提到革命文化,并在每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黄继光》是统编语文教材中描写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作品之一,充分展示了黄继光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教学这类课文,要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原则,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获得革命思想的启迪。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物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教学这一单元,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感悟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精神,以激励自身的精神成长,还要让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从多个方面介绍自己。
《黄继光》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讲述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主动请命—执行任务—英勇牺牲”的事迹,赞扬了他为祖国和人民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具体的革命事件中了解特殊时期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初步感受革命精神,理解不同时空中不同人物的价值追求。
从教材编排看,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求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要求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要求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可见,体会人物的“心情”“品质”“内心”,具有系列性,教学难度也逐渐提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的进阶,从感性地体会人物心情发展为理性概括人物的品质。
基于单元整体,我们设计了“感受美好品质,汇展人物名片”大情境任务下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框架。(见表1)
表1 第七单元学习任务群框架
在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时,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革命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谋篇布局、揣摩细节的描写刻画,扎实展开语文实践,让学生感受革命人物的光辉形象,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黄继光》一课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活动一“知故事,理主要事迹”,出示学习提示一(见图1),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
图1 学习提示一
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后,教师搭建语言支架,出示一组词语和提示(见表2),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表2 语言支架
搭建语言支架,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抓住要素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故事发展的内在顺序,为简要复述课文奠定基础。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时,并不是直接给人物贴上精神品质的标签,而是在对人物言行的细致描写中逐步展现人物的特点。
在教学《黄继光》一课时,经过梳理故事情节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活动二“品言行,悟优秀品质”,出示学习提示二(见图2),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主阅读、圈画,批注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
图2 学习提示二
总结学生的交流反馈后,教师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予引导。
一是上挂下联品“豪言”,家书补白,明报国志。如第5 自然段中“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和第6 自然段中“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两处描写语言的句子,表现了黄继光对敌人的仇恨以及完成任务的坚定决心。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很快明确黄继光请战的任务是摧毁敌人的火力点;同时联系1~4 自然段中“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前夺下”“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等语句,体会到任务的艰巨。通过品读交流,学生发现黄继光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教师适时补充黄继光写给妈妈的信,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了解黄继光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品质,都源于他报效祖国的壮志。二是前瞻后联品“壮举”,场景再现,展报国志。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黄继光三次“爬”的细节——第6 自然段“爬”、第7 自然段“匍匐前进”、第8 自然段“顽强地向前爬”,以及两次“站起来”——第9 自然段“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和第11 自然段“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黄继光的一举一动,充分展示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词义;联系环境描写,让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作用;情境引读,让学生补白场景,想象战斗的激烈;紧扣豪言,升华学生的情感,定格特级英雄的形象。层层深入的学习,让学生真切地看到黄继光言出必行,用一次次的英雄壮举去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壮志,进而深切体悟革命英雄人物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崇高境界,对英雄产生崇敬之心。
语文新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黄继光》一课的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关键词句,借助人物名片(见图3)简要复述黄继光的英雄故事。这样,使学生再一次感受英雄品质,更好地理解黄继光的壮举和革命情怀。
图3 人物名片
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抓住复述要点概括文本内容,借助学习活动评价表(见表3)进行评价。
表3 学习活动评价表
教师通过搭建语言实践平台,使学生高效地吸收文本信息,进行创意表达,实现了从阅读理解到清晰表达的有效转变。这样的语文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革命文化题材文本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生对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阅读,是一种横向的、单一的平面阅读,获得的信息较少。为此,教师可巧用多种媒介引导学生阅读,这样能扫除学生阅读中的盲点,实现多维度的立体性阅读。
抗美援朝战争离现在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他们对“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等名词有一种距离感、陌生感。在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一组视频,内容从唐朝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场景到抗美援朝战争的五大战役,突出上甘岭战役及597.9高地的重要意义。历史背景资料的补充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基础,激发他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将红色基因种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在结课环节,教师播放两组视频。第一组视频以人民子弟兵为英雄群像,从1952 年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到1998 年他们用身躯抵御特大洪水,再到2008 年抗震救灾、2020 年他们紧急驰援疫情一线,最后回归“黄继光英雄连”的点名报到场景,让学生重温黄继光舍生忘死的革命场景,感受人民子弟兵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样,将英雄的品质种在学生心底,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不断向上攀登。第二组视频展现钱学森、焦裕禄、袁隆平等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的英雄人物。这样,在更广阔的视野中使学生追忆英雄人物的精神,感受并传承蕴含在革命文化中的民族情怀和民族力量。
统编语文教材突出革命传统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要立足学情,聚焦革命文化,构建任务框架,又要品味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体悟英雄形象,根植红色基因。这样,以语文的方式学习、理解、体验、践行革命文化内涵,实现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的和谐统一,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