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定艳
广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安徽 宣城 242000
城乡规划中若能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优化城乡规划路径,有利于城乡规划决策在智慧城市建设环节展示助力作用,符合城市创新发展要求。对此,应依托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方案,自此保证城乡发展在大数据技术参与下达成现代化建设目标。
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各种数据资料信息的汇总,是提升人们决策能力、洞察力的一种庞大的信息资源,要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就需要采用全新的视角和处理方法。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当今社会正处在高速运转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以大数据为依据,可以使各种工作更加全面、更加精确。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开放性和真实性,使得许多公共利益的社会决策都依赖于大数据,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既保证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又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理性化[1]。
城乡规划是国家和地区政府根据已有的地形图、卫星图,根据现实情况,对历史现状进行开发和管理,一般是指在整体上统筹安排城乡的总体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建筑档次,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源,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等,具有重要公共决策的属性。城乡规划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智慧城市是融合各种信息技术科技和创新理念,以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以达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目的。在实践中,加强和改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并对其进行完善,将有助于提升现代都市的服务水平,提高其在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提升其在建设中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其技术优势和内涵。
传统城乡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和建筑的引导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和集成的系统,导致一些规划存在互相“打架”的状况。因此,为了解决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通信壁垒,消除沟通障碍,需要建立一个公共数据资源的城市空间规划信息体系平台。它不但可以实现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的详细规划,以及整个城市各类专项规划数据,才能真正地使政府部门与社会大众共同绘制“一张蓝图”。同时,建立城市空间规划信息化系统,对推进审批体制的变革、精简行政程序、提升行政效能、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规划中除了针对空间资源进行有序规划外,也要对城乡发展的土地资源、多方建设资源做出合理规划,以便规划后城乡能够保持和谐关系。而在大数据技术的指引下,城乡规划将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进而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应对信息不对称风险,保证数据在实时传递中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作用。基于大数据时代,能够针对数据实施细化处理,并在数据分析中获取有用数据,而后汇总数据分析结果展开预判,借此以一种动态规划的方式完成城乡规划任务。
AutoCAD是传统的城市规划系统平台,作为一种很好的绘图工具,其图形编辑功能非常强大,但是不能对所绘出的点-线-面进行数据的界定,不能进行相应的图形数据处理,因此必须使用其他的软件针对数据与图形对应关系进行二次表示。GIS系统的开发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问题,其具有强大的空间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地理数据库,可以进行邻近分析、网络分析等。比如,利用相邻关系分析法对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进行分析;利用网路分析的方式,对运输时间、成本、路径进行优化处理;利用网格法对各时期城市的人口密度进行研究。GIS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克服了以往对城市规划资料处理能力较差的弊端。在GIS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编制,既要完成空间地图的绘制,又要建立与之对应的地理信息库[2]。
大数据本身具有的特点就是超大量的规模,用TB和PB级数来衡量。城乡规划本身牵扯到的数据面非常广,因而在对城乡规划进行实时地预测和分析中,必须以城市的历史数据资料来作为其参考的条件,而大数据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城乡规划的工作效率。
同时,城乡规划期间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性,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将城市规划的部门、土地功能类型、开发强度指标等划分出来,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化数据源。同时大数据本身具有动态性和价值性特点,它可以有效地进行相应的数据传送和储存,保证数据高效化地处理,从而将城市人口、经济发展、土地开发等变化结合动态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从基准值的角度来说,大数据自身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到相关的规律,在实践中,根据历史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保证相应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往日开展的城乡规划中,对城市空间的分配、乡镇资源的划分,多依靠经验方法,造成整体提交的规划决策缺乏合理性,而今在大数据时代下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对现有决策加以完善。例如可以联合多区域政府,合力组建大数据平台,从历史决策与新决策融合中,针对城乡规划的均衡性进行评估,有利于打破规划决策的片面性。尤其在城乡土地规划中,因其属于城乡规划主要元素,若能汇总当前土地规划需求与开发现状相关信息,能围绕土地性质对土地利用决策提出新的改进思路,保证城乡规划提出的正确决策,能够辅助决策人员精准处理城乡发展问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关于城乡规划工作的创新改革,还应当从城乡环境优化改善层面上展开研究。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城乡空间分布结果,而后根据城乡发展环保要求,针对现有城乡发展环境提出改进对策。与以往单一的人工调查方法比较,融合大数据技术形成的新型城乡规划模式,能够达成合理规划目标。另一方面,在获取城乡规划相关信息时,可以直接从网络平台上采集信息,或是借助传感器技术掌握环境动态。特别是针对空气指数以及绿化率进行规划事项,均可凭借大数据技术快速实现,避免投入过多人力,导致城乡规划速度过于迟缓。
例如在传统城乡规划中,对于城乡环境的优化多以年鉴数据库、移动终端(空间信息定位图)数据、地形图等数据为主,而今在大数据时代的引领下城乡规划能够同城市建立密切关系。如在针对城乡交通空间进行规划时,可以直接在大数据平台指导下,掌握现有公共交通工具的通勤情况以及特定区域出行特点、外来人口行为特征、车速推演数据,而后判断当前提出的决策是否具备可行性,是否能够提升城乡规划工作有效性[3]。
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乡规划工作,而在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先行从城市社区部分进行改造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单元。若能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建设智慧社区,有利于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在智慧社区实际建设阶段,多涵盖以下两项内容:第一,设置能量块。在建造智慧城市期间,智慧社区需要满足社区居民的基础保障,包括缴纳水电费、宽带费、燃气费等,都能以便捷化缴费模式改善民生,而且在社区开发服务上,也要为其给予智慧型保洁维修、租赁医疗服务,以此解决社区居民的多方面需求。其中还要保证智慧社区拥有完善的网络连接基础,能够支撑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实践应用。第二,智慧预警,为了实现智慧社区的智慧预警功能,还应当在社区内安装烟雾报警器,一旦出现险情,自动灭火装置会启动,并自动连接消防机构,以便快速消除社区隐患。同时,智慧社区中也要开设电商智慧配送程序,居民只需采用二维码技术,即可完成支付与自动输送操作,且社区内也为居民提供多种公共运动设施,在扫码验证身份后即可享受智慧服务,整体上的智慧水平偏高。
智慧城市建设中必然实现智慧交通,从某种程度上杜绝交通堵塞。一方面,于智慧交通改造设计中,可在城市范围内分布实时监测系统,全面上报各路段交通动态,并连接交通指挥部,以此在动态监管中,保证交通条件得以改善。另一方面,智慧交通应当与智慧出行具有关联性。在城市居民选取出行方式时,能够根据出行目的、出行路程、预计时间,为其提供适宜的出行工具与路线,这样方可提升城市交通智慧服务的成熟度。例如广州地区在2022年全面建设结合民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5G产业链”,预测在产业建设中,促使广州等地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符合智慧交通优化要求[4]。
城市的建设最关键的是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而智慧城市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建设,也将推出智慧服务模式。所谓的智慧服务并不是单纯给予民众基础服务需求,而是增加每次服务的精准度与舒适度。以长沙机场为例,于2019年提出了智慧服务举措,采用信息化航班信息服务、自动购票验票服务等措施,保证旅游在人脸识别、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多项技术下,获取信息化优质服务的体验,最终提高了长沙机场的智慧服务水准。此外,还有一系列智慧公共服务,如智慧养老服务终端、便民智能设备、无人超市、智能配送等。
广东省一座坐落在广州市中心的生态走廊上的某智慧新城,该城市的发展目标是把它建设成为智慧产业示范区、智慧城市先行示范区,从普通城市转变成智慧城市。该城市结合智慧城市发展的内涵和趋势,从智慧产业、生态智慧和交通智慧3个方面实现智慧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
充分利用软件园作为产业基地的作用,加强与各大院校研究能力,促进产学研和谐发展,建设全国最高端的智慧产业园区,以开发高端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升级存量、引入增量”,不仅如此,主动参与区域竞争,引进国内外“大数据”企业,促进行业全方位发展,积极拓展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移动通信、电商等领域。
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规划,使自然环境成为该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而实现生态对城市的滋养,城市对生态的回馈。该城市结合生态特色,发展生态廊道,设计游客休憩线路,规划处慢性的线路,使其成为休闲和通勤的完美廊道。
构建“公交第一”的低碳运输网络,提升公交优先的乘车原则,从而建设出以该城市地铁和新型有轨单车。发展智慧交通示范区,从而改善交通行为,缓解交通压力,组建城市交通信息交流平台[5]。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下开展城乡规划工作,应从城市空间规划信息平台、高效利用数据、完善规划决策等方面着手,其可以对城乡规划编制以及决策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并且结合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服务等智慧城市建设路径,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满足现代化城乡协同发展需求,促使城乡在其发展阶段具备完善的条件,带动城乡经济效益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