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伟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读书要耐得住寂寞,拭去一切芜杂、混乱的念头,让心境如一池清水、一块水晶。静享书香,你才能真正进入书的世界,领略书的精华,感悟多彩人生,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索世间的真善美。
春风拂面书香来,桃李润雨花自开。才须学也,学须静也。教师要想把学生带向生命的远方与诗意,“杯水”“桶水”就难以解渴,唯有不停读书,才能拥有不竭的“源头活水”。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静下心来读书,是一种知识储备,是一种修养历练,也是教师进步的必由之路。
书中的清香,只有静心才能慢慢品尝。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是静心读书、让自己的灵魂与文字交流的地方。静下心来,才有足够的精力读书;静下心来,才会渐渐发现读书的乐趣;静下心来,才能真正深入到书本之中,想得深,看得远;静下心来,才能在外界的各种诱惑面前,做到心如止水,纤尘不染;静下心来,才能把课备精,游刃有余地上好每一堂课。“学必深沉而后能固,不重则浮;学必镇静而后能固,不重则躁。”去浮去躁去空谈,才能求得真知。
在静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教育是培育心灵的事业,需要教师有心、用心、尽心,有心才有真爱,用心才能懂爱,尽心才是会爱。教师应做经师,更要做人师。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学会适时停顿,静下心来梳理教育的规律,发现教育的本质,然后“从心开始”,潜心教育,安静阅读,以阅读储备知识,以阅读提升修养。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或是在新月如钩的黄昏,或者随便什么时候,捧一卷书籍在手,或天文、地理,或历史、哲学,让心灵自在地散步,那脉脉书香使我沉醉不知归路。“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其实,读书之味何止有三?读书,让我们内心充盈,心情淡定,精神富足,得体从容。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宋朝诗人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中写道:“读书之乐乐无穷。”爱读之人,各得其乐。独乐莫如众乐,独行快而众行远。为了更好地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学校成立了名师俱乐部,一帮志同道合者为了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走上了读书、教研的成长之路。读完几本书后,约上三五好友,漫步街头,行走月下,或在网络世界里纯粹地讨论,真诚地交流,即便是有小小的争论,又有何妨?“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对书,我们心存感激,我们的每一次蜕变都受益于先贤的智慧、好友的真情。这一本本凝聚心血的书,使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上思考,而不至于失之偏颇。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捧起《平凡的世界》,路遥那句“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氣静地继续耕种”让我深深感动,回味良久。细细想来,读书、教书乃至为人处世,又何尝不需要这种“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的态度呢?作家龙应台说:“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其实,后一种寂寞,读书便可消解。
心浮气躁是读不进书的。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引路长者,让你不至于在这个日趋喧嚣、功利的物质年代迷失方向,迷离本性。当心绪不宁时,静读可以为我们的内心带来一片清凉。书籍最大的优点是不嫌贫爱富,只要你选择了它,它就永远是你忠实的朋友。如果不想让自己的灵魂总是在夜空中缥缈,待时光流逝,空叹自己虚度光阴,那就只能通过提高精神境界拯救自己了。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单调和悲哀,静心读书可以让你感受到人生的美妙,虽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能增加生命的厚度,它会使我们生活更丰富,使我们的内心更宁静,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智慧,使我们对孩子们总保持应有的温度!
多留一些时间给自己,静下心来读书,它会一点一点地滋养你、改变你,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绿树阴浓夏日长,正是静读好时节!
(责任编辑/孙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