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雅卿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章贡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属于中心城区,人口数为112 万,下辖6 个街道办事处,4 个镇及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共有54 个村、94 个社区。章贡区常住人口70.05 万人中,60 岁及以上人口为10.70 万人,占总人口的15.28%,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低于全国(18.7%)和全省(16.87%)老龄化水平。全区65 岁及以上人口为7.56 万人,占总人口的10.79%,和2010 年比较,提升了2.38%,说明章贡区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应提前布局养老服务。本文主要从机构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和农村养老3 个角度,对章贡区养老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作为赣州市最主要的行政区,对章贡区养老情况的分析,也能给赣州市其他区县提供相应养老服务的参考。
截至2022 年底,章贡区养老服务机构19 所,床位4220 张。根据走访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1.1.1 机构多为公办或非盈利,财务管理意识不足
法人性质如图1 所示,根据图1 可以发现,养老机构的法人多为事业单位法人或民办非企业法人,企业法人仅为11%。因为公办和非盈利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进行营运管理,所以存在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例如,对预算的编制不细致,未结合实际进行编制,权责不分离和财务知识缺乏等问题,导致养老机构营运成本过高,利润率低。
图1 法人性质
1.1.2 缺乏员工激励机制,缺乏专业人才
根据对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综合了解,得出护理人员主要以农村、低学历且缺乏护理知识的中年女性为主。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员工激励机制。根据招聘网站信息,养老机构招聘多为每人每月3000元,但养老机构工作强度大、环境较为压抑,低薪且无员工激励机制很难吸引专业人才,有专业护理资格证的专业人员一般很少去选择从事该行业。
1.1.3 营运成本高,未实现医养结合
通过相关资质信息了解,截至2022 年底,养老机构均未实现医养结合。医养结合是将现代化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相结合[1],对同时需要医疗服务帮助的老人大有裨益。但对养老服务行业运营成本进行调查,情况不容乐观,民办机构的利润率不超过10%,而公办机构则存在亏损的情况,如果此时引入医疗服务技术,对养老机构的资金费用是不小的考验,会对其运营带来压力。
1.1.4 收费标准与消费能力不匹配
床位相对充足,但收费标准不容乐观。最低收费标准(每月)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知,每月收费2000 元以下的养老机构只占24%,这对那些生活困难,必须入住养老院的老人是很大的经济压力。根据2021 年章贡区财政局信息,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785 元,农村每月515 元,城镇、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023 元、670 元,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供养标准至每人每月995 元。但养老院的收费标准和低保的生活补贴难以抵消。最高收费标准(每月)如表2 所示,根据表2 可知,有些养老机构收费高达1 万每月,多集中在4000~8000 元,这些金额的床位面向收入中等偏上的老人,但这一类老人数量有限。这就造成了便宜床位供不应求,空闲床位无力消费的局面。
表1 最低收费标准(每月)
表2 最高收费标准(每月)
章贡区已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94 个,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利性,老人不离开家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这也是政府主推的养老方式。但居家社区养老发展还不成熟,存在以下问题。
1.2.1 资金不足,养老设施差
由于资金问题,社区养老设施不齐全。首先城市土地寸土寸金,社区养老活动面积不充足,缺少老人活动的空间,大多数室外活动场所较小。很多社区养老中心都是之前的活动室略微修缮,只有一些简易的活动器材,也未设置适合老人的无障碍设施。
1.2.2 社区管理能力不足,资源整合度低
居家社区养老不应由社区全权负责,对于社区压力过大,社区管理能力较弱,无法实现高效居家社区养老。只靠社区一己之力组成专业养老服务队伍过于困难,相关政府部门应帮助社区引进社会资本和社会机构,共同建设居家社区养老。
1.2.3 养老服务项目单一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多为社区临聘人员,并且志愿者占比大,这些人员都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且人数不够,很难完全照顾到老人的身心健康。另外,根据走访了解,由于居家社区养老还在发展阶段,能提供的养老服务项目少,项目单一,标准也不够完善,不够能完全满足不同需求及不同健康状态的老人的服务要求。
章贡区在54 个村落中都建立了一个“党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帮助农村老人提供舒适服务。但农村“空巢”情况严重且地处偏僻,基础设施差使得农村养老的环境比社区居家养老更为恶劣,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3.1 财务人员职业素质低,缺乏资金运营经验
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养老设施落后,养老服务中心的资金投入有限,此时财务人员对资金运营显得尤为重要。但农村的财务人员相对职业素质较差,对资金的预算和使用监管缺乏职业判断,导致成本过高,未能物尽其用。
1.3.2 中青年占比低,招工难
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向外流出,本身就处于老龄化极高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想要招聘本村适龄的养老服务人员更是难上加难。勉强招收到一些,也只能满足照顾一日三餐的需求,简单的护理知识都难以满足,更难实现对老人心理上的照顾。
1.3.3 医疗设施落后,农村老人健康意识不足
农村周围缺乏大型医院,只有一些小诊所,再加之农村老人就医意识单薄,不能及时监测农村老人的身体健康,容易发生意外。农村养老设施和活动环境更为简陋,不能很好照顾到老人的心理健康。对农村老人的照顾更需要养老服务人员的定期走访,时时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
根据养老服务行业的行业特征可知,养老服务行业是一个投入成本高,收益低的行业,财务管理在此行业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编制细致的财务预算表,先定框架才能更好地利用资源。其次加强内部控制,对营运成本进行认真计算并仔细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增强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的学习交流。重视财务管理才能实现养老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
2.2.1 加大对机构养老的补贴力度,提高低保水平
养老院的运营成本高,利润微薄,不应寄希望于养老机构降低费用满足老人入住需求。因此应从政府角度出发,在现有补贴的基础上,对养老院的税收、土地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减免,努力吸引更多具有价格优势的民办养老院才有利于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同时提高低保水平,对必须入住养老院的失能特困老人提供经济上的支助。
2.2.2 政府与社区各司其职,提高服务效率
在现有基础上,要求社区能构建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对其而言难以实现。所以政府和社区应各司其职,将各自优势发挥最大。本文认为区市政府机关可以主导规划统筹,为整体发展提供方向,街道一级的政府部门则主导软件建设,细化各项养老服务细则等,而社区就专攻硬件建设,重在为老人提供舒适的环境。
2.2.3 完善农村医疗设施,提高农村医保标准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医疗硬件设施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设施。同时也要进行医养结合,保障农村老人的身体健康。例如可以定期派遣医生下乡问诊,开展护理和健康讲座,提高老人健康意识。同时提高在农村诊所医保保销比例,让老人敢看病、有钱看病。
仅靠政府补贴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不过是杯水车薪。养老服务行业是一个投入高,回报慢且低的行业,没有政府的正向引导,很难会有社会机构和资本积极投入于养老服务行业中。因此政府可以规划采用投资激励机制,例如采取畅通贷款渠道、享受财税优惠、支持上市融资、鼓励发放债券、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2],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保障资金充足。
养老机构应投入相应资金培养并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政府方面也应多举行相应职业培训活动,让养老服务人员能积极参与职业培训。政府层面考虑在当地职业学校,开设专门的养老护理专业,并与相关养老机构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从根源上解决养老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的问题,同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政府和养老机构应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设置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使更多高素质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养老服务行业,促进该行业的人才发展。
章贡区还没有养老机构实施医养结合,最主要原因是医养结合的成本过高,使很多养老机构望而却步,此时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主力作用,对养老机构进行帮扶,参照漳州市促进医养结合的做法:首先是提高资金补助,给予每床2000~10000 元的建设补助和每年每床2000~2400 元的运营补助[3]。其次对实施医养结合的机构进行每年的评估奖励。并且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加大医保的支持。针对居家社区养老和农村养老的医养结合问题,应加大对社区医院和农村定点诊所的资金投入和规划发展。采取人才引进和补贴。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是“互联网+养老”的模式,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精准定位,使老人收获优质的养老服务,也减轻社区负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老年人也能轻松使用智能手机的简易功能,开展智慧社区居家养老让有需求的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获取相应的养老服务,也降低了夜间独自在家发生意外的可能性[4]。同时智慧服务还能进行网络问诊,监控老人健康状态,一定程度缓解了社区医生的工作压力。
解决劳动力流失问题,可以实行乡村人才振兴政策。通过人才引进政策等手段、吸引本村优秀青年回村建设家乡,鼓励其加入农村养老队伍中来[5]。提供高额补贴,鼓励青年人返乡建设,特别是拥有专业护理技能的高质量人才。既能享受人才待遇又能在本村享受到归属感。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养老三者不可或缺,但三种养老模式都存在财务意识薄弱、服务人员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本文建议要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鉴于老年人口多为能自理或半自理的群体,应以居家社区养老为发展主力,推动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由于养老机构数量较少,则主要对口失能老人。针对农村养老,主要依靠乡村人才振兴,吸引本村人员返乡照顾老人,提高老人的归属感。3 种养老方式都应该得到重视,应因地制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