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多维模式的校企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2023-11-14 06:30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

向 俊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21)

为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职育人机制,激发各方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①近年来,在协同育人实践与研究方面,集中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和发展。以“多元共育,融合共赢”为理念,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紧密合作,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有助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具体实践项目落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一、多元多维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分析

多元育人不仅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而且倡导学校积极争取政府、行业、社会等资源,协调好各方关系,创新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的,能有效激发各方积极性和创新活力的良性育人机制,以具体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基础,开展“政校企行”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多元育人有助于完善产教结合机制,建构适用于院校实际的多维协同育人模式。

20世纪70年代,“多维育人”概念提出,之后在“三育人”理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由强调教学、管理、服务建立的高度统一性教育系统来实现育人目标,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生产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等新的理念提出,高校育人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国家高职教育发展,育人视角与育人维度的系统性融合,尤其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为建构多元多维协同育人模式指明了方向。当前学界对高校育人理论与模式的探讨,更多采用跨学科、跨研究领域的视角来探讨育人维度,而多维育人理论本身即具有视域上的开阔性与包容性,其理论也适用于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这使得多维育人理论及其实践构建体系不仅是以多主体协同合作为特征,“以维度数量上的不断扩张为发展向度的理论观点与实践构建指导原则”,[2]而且能促进实践构建的有效性、实效性、针对性、全面性。

多维多元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学习借鉴了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3]并进一步扩展校企合作领域,从更多维度发展校企合作,深化产学融合,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挖掘协同育人要素,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协同育人实施保障。从招生、教学、科研、实践、文化、管理、服务、组织等多个维度建构多元多维协同育人体系(见图1)。

图1 多元多维协同育人体系

图1协同育人模式在强化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的同时,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加强了政府部门指导,也鼓励行业协会更多地参与,甚至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领与指导下,学校领导、教师、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领导、专家等共同创办行业协会,兼任协会职务,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多元多维协同育人有助于“政、校、企、行”四方联动机制的建构与完善;学校与企业从共引、共育、共研、共建、共培、共评、共创七个方面进行协同育人,实施具体协同育人项目,有助于整合多方资源,激发各方积极性和创新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多元多维校企协同育人实践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湖北省唯一一所汽车类公办高职院校,近年来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和尝试。学校在襄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以“双高”建设为工作重心,主动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围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在完善学校专业群及建构专业群内专业结构的同时,创新专业群育人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发展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成立了办学理事会、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搭建了校企合作工作平台,并聚焦湖北“双十”产业集群,加强与省内知名企业合作。尤其是与襄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区内龙头企业、东风集团及旗下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推进落实了一批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多元多维协同育人实践取得了一定实效。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4.48%以上,60%左右毕业生实现了在襄阳市本地优质企业就业。

(一)多元共建,创新育人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精神,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紧密对接襄阳产业需求的大局出发,学校于2019年初重新整合各项资源,重构专业集群。在重构专业群的过程中,学校积极推动落实多元共建,创新育人机制,争取政府的支持指导,协同企业行业专家,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为方向,共同开展资源建设和育人工作。

在“政校协同”方面,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学校积极争取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指导。襄阳市委、市政府不仅将学校“双高”建设项目纳入政府工作要点,而且明确由市领导牵头联系学校“双高”建设,并成立了由市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双高”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并给予了机制保障,组织保障,全方位全面组织、协调、推进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在“校企协同”方面,学校灵活与企业开展多种协同育人模式,并与知名企业合作,创新育人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与企业共建校行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并协同企业行业专家,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共同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教材建设,实训资源建设,教师团队建设等。

在“校行协同”方面,学校不仅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与组织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而且积极协同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共建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并牵头成立了襄阳市汽车工程学会、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市旅游学会等多个机构组织,在新的平台与行业专家、技能人才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

(二)多维并举,优化育人培养

学校在推动落实多元共建,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夯实“政校企行”四方联动机制与合作平台,创新育人机制,协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开展资源建设和育人工作的同时,还主动对接省、市发展规划与经济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在校企协同育人项目的开展中,多维并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育人培养。

多维并举,优化育人培养,需要延展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与内容,使企业更密切地连接教育链,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来。学校与企业共建的“订单培养班”与“现代学徒制班”,就是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多维并举、优化育人培养的典型代表。2021年,学校分别与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和湖北英驰集团成立了“东风康明斯发动机维修技师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班”,共同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型育人模式。

多维并举,优化育人培养,还需要激发企业育人积极性,学校通过校企协同育人项目,与企业一同构建了人才共引共育、资源共研共建、过程共管共评、责任共分共担、成果共创共享为原则与途径的紧密长效合作机制,使得企业深入参与到学校内涵建设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作用。学校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与指导下,通过组织、制度、人员保障,设立专项经费,为企业融入学校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协同育人创造了充分条件。学校构建了“专家引领、名师主导、工匠传承”专兼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立了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双交流”合作机制,依托合作企业共建教师培训基地,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建立教师实训轮训制度,此外还有针对性地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建教师团队。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2021年,聘请企业担任师傅人数为14人,企业直接承担教学课时达360节;学校还定期聘请工匠名师走进校园开展工匠精神讲座,指导技能大赛,聘请职业产业导师,参与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改革等教育教学工作,在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同时,将优秀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融入育人全过程。学校还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政校行企”共同组建“1+X”证书制度建设工作小组,扎实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工作,与企业联合开发试点专业核心岗位技能包,重构课程内容,逐步实现课证融通,学校目前共获批14个证书制度试点专业,涵盖了学校所有的专业群,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群成绩最为显著。成果共创共享也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育人积极性,2021年仅汽车类专业群就取得各类赛事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近20项,与企业合作研发专利近10项,不仅为企业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宣传了企业,进一步打造了企业品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直接促进了合作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定向培养过程中,“东风康明斯订单班”学生就因表现优异,多人达到东风康明斯公司标准,由校企联合颁发在东风康明斯各直营服务站通用证书,凭证书可以直接实现上岗就业;而与英驰集团共建的“现代学徒制班”则被企业寄予厚望,将进一步多维并举,优化育人培养,创造更多成果,实现更好效益。

三、完善多元多维校企协同育人实践的建议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和职教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等,也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学校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多元多维协同育人实践。

进一步完善多主体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创新育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好各方利益,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是校企协同育人实践研究探讨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双高计划”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引领下,针对学校影响力较弱,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层次不高,对龙头企业吸引力不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还未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影响力的专业(群)少,专业(群)优势和特色不突出,内涵建设有待提高;多元多维协同育人实践、质量保障、评价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合作企业育人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政校企行联系,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在塑造汽车职教品牌的同时,应进一步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依照政策,紧跟湖北省、汉江经济生态带、“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及襄阳市“一极两中心”发展目标等,主动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国家战略,发掘办学特色,围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进一步深化与企业行业合作,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群建设。

学校可以在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基础上,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业、行业共同成立办学理事会,创新合作机制,尝试开展更多更灵活的合作模式。2021年国家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健全国有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权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②依据相关政策,针对学校对龙头企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探索“基于合作产权保护与重组的产权激励式校企合作机制”,[4]通过政府授权,校企双方让渡自身部分使用权和管理权与之共享,整合资源,根据产权重组情况共创共享成果,组成合作产权,以利益链驱动合作链,以合作链拉动投资链,通过产权激励促使校企深化合作,形成“国家拥有所有权,校企共享使用权”的校企合作共同体;通过重组产权建构保护合作产权为基础,产权激励为核心的具有自组织性的校企合作机制。尤其是在寻求与高端企业合作方面,应在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基础上,探索基于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的校企合作,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股份制办学,形成校企联合的命运共同体。在与中小企业合作方面,则进一步发掘双方互补性需求,探索以创新社会服务项目和创设成果等方式与企业开展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等多方面合作。学校承接中小企业技术难题、研发项目,企业与学校共建研发基地、创客空间、工作室等平台,共同完成社会服务项目。学校还可以以专业研究室为基础,组建社会服务团队,实行项目责任制,在完成企业项目的过程中协同育人。

加强政校企行联系,探讨在政府指导下,以高职教育市场化推动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调动社会、企业、行业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高职教育治理与服务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

(二)发掘特色育人,完善多维校企协同育人实践

在多元育人过程中,进一步发掘学校特色育人,完善校企双主体多维协同育人实践。多维协同育人实践的核心是学生,在育人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发展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育人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发掘特色育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思政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劳动育人等,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入,建立学校企业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育人机制,以党建作为思政育人的引领,发挥组织育人优势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探索在学生社团、校企合作项目小组中建立党支部工作模式,引领学生成长。创新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活动等,比如以“助农+电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合作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了解国情、提高能力。进一步营造特色文化氛围,不仅形成学校独有的文化特色与风格,而且和企业共建文化环境,将企业文化带入校园的同时,也激励学生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创建发展中去,参与文化创意比赛,开发文化创意项目,打造文化创意产品与品牌。与企业共同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6S理念等融入劳动教育中。协同育人实践还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技能大赛、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与课外兴趣活动等激发学生积极性、自主性。

完善多维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还需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进一步深化岗课赛证融通、育学训创结合的育人模式(见图2),不仅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技能比赛规则与评分标准,动态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且引进行业企业大师、专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在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与企业合作时协同育人,培育国家级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深化岗课赛证融通,促进育学训创结合,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技能证书认证、技能大赛规程有效融通,校企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实训,岗位工作与创新创业实践及比赛密切结合。

图2 课岗证赛融通、育学训创结合育人模式

(三)完善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价机制

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面对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使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核心仍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需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质量保证体系与评价机制,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完善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在学校现有的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目标链和标准链,与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共同制定更高要求的标准,完善协同育人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督导评估办法、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机制,提高质量年报编制水平,探索评价结果科学运行机制。也需要不断建构改进模块化、项目化、递进式专业课程体系,赛训结合、能力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协同育人体系;通过教学、课程、教材等改革,适应学生多样化特点,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育人模式。还需要紧盯产业链与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融通,打造全程融通育人订单培养模式;深入开展产教研学融合,通过提质培优项目,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导向,与企业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性技术开发,促使校企合作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保证校企协同育人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赋能,以评促改,提质增效。完善学校现有的质量评价制度,多元评价机制,在坚持学校、用人单位、行业、学生、家长多主体评价的同时,建构由企业大师专家、学校专家、竞赛组委会和技能证书机构等组成的“岗课赛证”多元多维评价共同体,改进课程实施全过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及时反馈改进,结果评价多样化有机结合,并通过证书、成果与课程学分转换、互认等方式实现校企衔接与融通;改进教育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专业、项目、成果评估,就业情况及企业反馈,定性定量结合的数据分析,进行协同育人效果评价,以多级质量评价报告展示多元评价结果,建立长效反馈及改进机制,完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同时,落实“‘岗课赛证’多维度评价体系”。[5]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坚持五育并举,以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和完善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算法评估多维度和评价指标权重的“发展性评价体系”;[6]完善绩效导向的考评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评价机制,健全能保证校企合作育人质量,确有实效的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号。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Z].国办发〔2021〕。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五反思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