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后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3-11-14 06:00廖娟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丁苯溶栓标志物

廖娟娟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人民医院 宁都 342800)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其有着较高的发生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多数患者起病发生急骤,可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言语不利等并发症,预后不良[1]。静脉溶栓是目前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促进颅内供血血管的再通,保护患者的颅内神经,促进预后的改善[2],但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丁苯酞有着多样化作用,不仅可对促进血管扩张,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恢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且可抑制神经元凋亡,稳定线粒体结构,以此起到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3~4]。为探究静脉溶栓后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者60 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常规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后丁苯酞序贯治疗,分析治疗结果,总结静脉溶栓后丁苯酞序贯治疗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人民医院于2020 年5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者60 例为研究对象,开展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处理,常规静脉溶栓方案者30 例为对照组,静脉溶栓后丁苯酞序贯治疗方案者30 例为试验组。试验组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59.01±11.2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43±0.20)h;丘脑梗死6 例,脑干梗死7例,一侧额顶叶梗死9 例,内囊梗死8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59.22±11.3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45±0.39)h;丘脑梗死7 例,脑干梗死7例,一侧额顶叶梗死8 例,内囊梗死8 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字2020004002 号)。纳入标准:经MRI、CT等检查确诊脑梗死者;发病时间4.5 h 内者;首次发病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近期(1 个月)有动脉穿刺史、外科手术史者;伴凝血/免疫/循环系统障碍者;伴药物过敏史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伴精神疾病史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静脉溶栓治疗,即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册证号S20160054)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首先将10%的药物实施静脉推注干预,推注时间控制在1 min 内,之后以微量泵的方式泵注其余90%的药物,时间控制在60 min 内。试验组静脉溶栓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041)序贯治疗,其静脉溶栓方法参考对照组。丁苯酞序贯治疗中,实施丁苯酞注射液的静脉滴注干预,每次剂量为100 ml,每天2 次。两组治疗中均常规实施营养脑细胞、降脂稳斑、对症等治疗,静脉溶栓24 h 后给予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注册证号H20171238)75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注册证号HJ20160685)100 mg/d 等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评定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神经损伤标志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并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治疗效果:基本治愈,患者的症状消失,生活可完全自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下降10 分以上;显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部分生活可自理,NIHSS 评分减少5~10 分;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生活难以自理,NIHSS 评分减少范围小于5分或无改善、有加重;无效: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生活完全依赖他人,NIHSS 评分减少不足18%;总有效=基本治愈+显效+有效。(2)炎性因子:采集静脉血5 ml,进行10 min 的离心处理,速度为每分钟3 500 转,取血清,以散射比浊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3)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4)血液流变学指标:即血小板黏附率、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5)不良反应:皮疹、恶心呕吐、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软件开展统计学研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评定治疗总有效率显示试验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2.3 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比较 治疗后两组MDA、S100β、NSE 神经功能缺损标志物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比较()

表3 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比较()

?

2.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患者患病后,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则可能损伤神经功能,降低身心健康水平,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5~6]。急性脑梗死是患者脑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形成,血管闭塞或狭窄,对脑部血液循环造成影响,若脑组织缺氧受损,则会影响神经功能。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治疗干预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部血供情况[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MDA、S100β、NSE 神经功能缺损标志物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为静脉溶栓后予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炎性因子等指标,且患者治疗安全性较高。静脉溶栓治疗可溶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栓,疏通堵塞的相关动脉血管,减轻神经损伤程度,提高康复速度[9~10]。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可开通患者闭塞的血管,恢复脑血管的供血,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纤溶,防止出现出血等的情况[11~13]。虽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临床常同时配合其他药物干预以期更好提高治疗效果。丁苯酞是化学合成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可促进血管的扩张,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以此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静脉溶栓联合应用[14~16],可更好改善脑细胞的缺血和缺氧状态,降低脑细胞缺血程度和缺血时间,恢复患者的脑功能,起到增效的作用,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后予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好,且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损伤指标水平,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丁苯溶栓标志物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