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书忠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就业+服务”“交往+交流”“引领+辐射”双向发力的工作思路,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建站点,一站式精准服务。指导武汉化隆商会建立青海籍少数民族湖北就业服务站,结合市场需求和求职需求,一站式解决就业创业问题。2022 年来,服务站累计开展培训服务120 余人次,30 余人通过定向培训,顺利在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就业。
解难题,全流程跟踪服务。提前摸底,主动对接,全程跟踪协调解决少数民族经营户子女就学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建立“1+1+N”(区防疫指挥部隔离组组长、区民宗局分管领导和各隔离点负责人)协调机制,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同胞隔离就餐问题。采取“线上+线下”“定点培训+流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文化政策教育培训8期,培训500 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水平。
送温暖,零距离贴心服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积极组织各族群众开展“新春送礼·书香江夏”“民族一家亲·粽香情意浓”“迎中秋·话团结”“石榴籽儿心连心·共享健康新生活”等活动,让各族群众时刻感受“大家庭”的关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一家亲 携手共迎二十大”专场直播活动
搭建平台,播种“石榴籽”。依托“掌握江夏”手机APP,搭建“石榴籽”“云创”平台。开设“习近平总书记谈民族宗教工作”“政策指南”“直播活动”“线下活动”“民族风采”“同一个梦”六个功能板块,初步实现“云享”国家民族政策、“云学”国家通用语言、“云游”民俗风采、“云品”民族美食等功能,积极构建江夏各族群众网上精神家园。
丰富内容,浇灌“民族情”。综合利用短视频、H5专题等新媒体技术,以专栏、专访视频、原创采写等形式,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展示民俗文化,讲述各族群众建设江夏、服务江夏的感人事迹,全方位展现各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江夏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让各族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新活动,收获“满园春”。多形式、多载体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 携手共迎二十大”专场直播活动,近3 万人观看并参与互动答题,掀起“云”学民族工作理论政策新热潮。2023 年除夕,“留‘夏’过新年·点亮新生活”民族团结主题贺岁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定向推送,突破20 万人次观看,反响热烈。
树典型,培育“领头羊”。积极挖掘、发展、培养“武汉文明市民”“江夏好人”韩索力么乃,市人大代表、小学教师宛凡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代表。发挥模范代表引领示范作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以生动故事引起强大共鸣,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强组织,打造“先锋队”。加强对武汉化隆商会政治引领、工作指导和经费保障,将其打造成爱党爱国、抱团发展、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优秀社会团体。近年来,武汉化隆商会吸纳少数民族经营户会员60余人,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活动7 次,举办就业服务培训6 场,开展公益活动30 余次,协调处置矛盾纠纷20 余起,成为促发展、保稳定的先锋队伍。
建阵地,共筑“同心圆”。选定各族群众深度融合的汤逊湖社区、9603 厂社区为试点,打造“石榴籽之家”。以文化阵地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宣传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传承中华悠久历史文化,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