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桂兴 胡志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23年5月25日,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宣布英国将实施“生命科学促进计划”,面向生命科学领域投入6.5亿英镑,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并带动经济增长。这是英国财政部、科技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出的组合性政策,也是落实2023年3月英国首相代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发布的《科学技术框架》的重要举措之一。
生命科学是英国最具优势的领域之一,也是推动英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英国生命科学研究长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例如其应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疗法研究成果显著,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并通过有目的的国际合作,英国实现了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生命科学研究体系和卫生体系的深入渗透。在生命科学下游应用方面,2021年该行业为英国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940亿英镑,较上一年增长9%。
英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支持生命科学发展,2011年就专门制定了国家《生命科学战略》,2017年出台《生命科学产业战略和生命科学行业协约》,2021年发布《生命科学愿景》制定新的产业十年战略计划。即使政府更迭,“将英国建立和保持为全球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的理念却一以贯之。
英政府设有跨部委的“生命科学委员会”,首相经常出席其会议。为摸清本国生命科学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现实瓶颈,识别和打破生命科学创新链条的堵点,该委员会2022年底指派成立关于产业发展的咨询小组,对生命科学监管体系和临床试验情况展开深入调研,并发现科技信息利用不足、公共卫生采购缓慢、临床试验监管拖后腿等关键瓶颈问题。
在相关调研成果支撑下,英政府2023年3月29日召开“生命科学行业对话会议”,会上听取了企业高级代表关于机遇和挑战的第一手资料。此次出台的“生命科学促进计划”跨部委政策即为对该对话的直接回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加强公共资金引导、生命科学数据建设、监管政策调整等政策。该计划涵盖英国财政部、科技部、卫生部、交通部等多个部门的实质性政策,涉及政府、科研机构,特别是企业和社会力量,切实贯彻了《科学技术框架》强调发挥政府各部门、全社会共同之力的理念。
英国科技大臣(科学、创新和技术部部长)克洛伊·史密斯表示,实施生命科学促进计划将为英国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多重收益。政府各部门正在实现《科学技术框架》中制定的计划,进一步努力支持生命科学行业,确保英国在全球相关领域投资和人才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深入梳理英国“生命科学促进计划”涉及的政策组合,可以发现其三个核心特点:
英国采取“全民公费医疗”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制度,政府采购占生命科学领域终端产品的很大部分,并往往承担兜底的角色。同时,为改善科技型企业融资环境,英国政府拟投入2.5亿英镑引导性资金,用以鼓励和撬动规模巨大的养老金资本(目前英国养老金资本池规模为5000亿英镑,2030年或将达到万亿规模)投资生命科学等尖端领域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助推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使养老金储蓄者能够从科技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中受益。
生命科学促进计划还将重塑“健康创新网络”,为NHS、地方政府、民间基金会、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平台,识别和资助创新者解决NHS实际问题,为创新成果应用创造机会。2021/2022财年该网络总资助金额达4.55亿英镑,共支持了2400多个创新型企业,推动建立了120多组应用战略合作关系。
此外,相关配套政策还包括非资助性政策调整,如减少临床试验的限制性监管政策要求,以及地方土地规划中向科研用地倾斜的政策等。
一是投入1.54亿英镑加强生命科学领域基础数据建设,将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样本量(现已拥有全球领先的50万人详细遗传信息)进一步扩容,提升数据驱动科研的能力,特别是中小型创新企业利用其中跨学科数据的能力。这项工作已于2023年6月启动,并获得了英国研究与创新署(UKRI)1.28亿英镑的配套资金支持,以建立由机器人操作的生物样品冷冻库,届时为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提供服务的速度将达到目前水平的5倍。
二是投入1.21亿英镑支持商业临床试验,方法是建设新的“临床试验加速网络”,以提升对临床试验实时数据的利用水平,助力创新药物研发,并将其作为实现政府提升卫生服务效率承诺、提升公民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作为此次发布政策的配套举措,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也宣布,将于2023年6月和英格兰基因组学公司合资建设新的试点“生物银行”数据库,为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基因研究“数据底座”,支撑更好地了解个体基因组合如何影响药物的安全性。
投入4800万英镑用于探索性创新研究,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健康威胁。其中:1000万用于核酸技术、细胞药物递送系统等尖端技术研究,希望引导和鼓励面向未来的颠覆性技术研究工作,以自由探索应对全人类在生命科学领域面临的不确定性挑战;另外3800万用作“生物制造基金”,扎实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鼓励并撬动社会资本,一起资助重点包括科技型企业的传染病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活动。
新冠疫情三年对全球冲击巨大,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以制药与生物技术为主的生命科学相关产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相关产业研发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目前我国生命科学产业规模和研发投入高速增长,产业门类日趋齐全,一些具体领域的研发能力和人才水平实现了在“无人区”领跑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现实困难。首先,部分技术、设备、数据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其次,部分研发型企业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目前中国生命科学顶尖企业的净销售额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一强;研发总投入大约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占中国产业研发总投入7%,全球相关产业研发投入的5.8%;该行业研发强度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左右。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也影响生命科学创新成果在人民健康福祉上的充分转化。
英国为充分发挥生命科学产业优势、助推经济增长,通过扎实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出台了相应的跨部门促进计划。这一做法及其政策动向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建议我国政府部门组织力量加强相关调研,掌握相关领域创新活动的真实关键瓶颈。在此基础上从中央科技委层次协调跨部委政策,管控该行业创新的高风险特征,鼓励生命科学发展,通过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与创造高技能工作岗位,并为更快乐、更健康、更有生产力的人民生活提供支撑。具体建议包括:
一是发挥体制优势,综合发挥生命科学领域的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需要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支持,建议国家科技经费向相关领域适当倾斜。可梳理抗疫以来的有效政策,调研基层好的做法、好的团队、好的成果,以此为契机,优化生命科学领域科研经费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生命科学领域成果利用,协调有关部委优化生命科学终端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为生命科学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创造条件,使我国该行业研发投入的规模、强度与其重要性更匹配。
二是高度重视生命科学领域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真正实现数据驱动创新。宜吸收我国与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相似科研项目的成功经验,组织和支持专业机构面向实际需求完善相应数据的建设和应用,增大样本容量,加强信息深度和质量,特别是要想办法着力研究这些数据资源的国内开放共享,切实支撑包括中小创新型企业在内的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充分利用相关数据赋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开发工作。
三是从评价机制角度鼓励面向未来和应用两端的生命科学工作。目前破除单一技术人员评价标准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生命科学领域是相关改革的典型领域。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优秀的医药技术人员将普惠可及的成熟生命科学成果落地,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面向未来面向未知的探索性生命科学研究工作。因此,需要非单一体系的评价标准,让踏实做好直接医药服务的医生和勇于坐冷板凳承担挑战性科研任务的人员都得到合适的评价。
四是积极平衡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安全和国际合作的关系。生命科学领域是科技安全的重头戏,既存在未来突发新型传染病等自然风险,也存在“卡脖子”的人为风险。宜密切跟踪主要生命科学强国科研和政策动向,认真研判发展形势,创造条件推动国际合作。宜制定和推介好包括我国新发布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在内的相关政策,管住需要保护的资源、鼓励对我有利的合作,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我国相关领域创新体系的韧性,力争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关键国际规则和公约的召集人、关键技术标准生态系统的拥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