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寿良 昆山市巴城镇社区教育中心
在农村教育工作中,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分别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责任。然而,传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及育人理念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农村育人的质量和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育人作用,提升农村育人创新水平,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协同合作。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整合、育人理念融合和育人策略创新3 个方面,探讨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协同合作的创新举措,分析其对农村育人创新的促进作用。
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作为农村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在整合协同的过程中能够相互补充,提升农村育人的质量和效果。
社区教育中心是农村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础,可以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教育资源。将社区教育中心与学校、家庭资源进行整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邀请教师或家长参与。例如,教师可以在社区教育中心开展一些公益培训,家长可以为社区教育中心的学生提供个人技能教育等。
(2)设立社区教育学习站点,让家长和学生可以在社区教育中心学习和交流。例如,社区教育中心可以配备一些电脑和图书等资源,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3)举办邻里互助活动,鼓励家庭和社区教育中心互动合作。例如,可以组织家长参与社区教育中心的义务教育和才艺培训等活动,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合作机制,明确各方的职责和合作方式,形成协同合作的良好氛围。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等方式,促进各方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商。
分享教育资源平台: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共享教育资源平台,便于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可以建立在线资源平台,提供教育课件、教学资料和学习资源等,使各方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开展协同合作项目:各方可以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开展协同合作项目,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例如,开展农村教育研究项目、农村教育培训项目等,让各方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得以充分发挥。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增强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可以开展定期的教师培训和研讨会,提供教育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育人工作中,育人理念的融合是实现育人协同的关键。
研究理念比对法:通过比对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育人理念,寻找共性和差异,找出融合的切入点。
理念交流研讨法:定期开展育人理念交流研讨会,邀请各方人员参与,分享育人经验和成功案例,逐步达成一致的育人理念。
专家指导法:邀请专家对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育人理念进行指导,借助研讨会、讲座等形式,对育人理念进行解读和解释,帮助各方建立起相对一致的育人理念。
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术知识与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相结合。家庭可以提供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学校可以提供系统的学科教育,社区教育中心可以提供丰富的培训项目,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与创新: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协同合作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家庭可以为学生提供激发创新思维的环境和机会,学校可以提供团队合作的教育环境和培训项目,社区教育中心可以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
社会责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教育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品德教育: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共同强调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家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和家庭规范,学校通过道德教育课程和校风建设,社区教育中心通过道德教育活动和示范引领,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多元化教学方法: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建设网络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通过提出问题、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宽课程内容:将传统学科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宽课程内容的范围。例如,开设农村生活、农业技术、社区服务等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增进对农村发展和实际需求的认识。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例如,邀请创业者和专业人士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
社区实践与实习:通过安排社区实践和实习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加深对社区的认识和关注。
总之,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协同合作是农村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和育人理念的融合,以及创新育人策略,提升农村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