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霞,李化娉,牛晓桂*,张晓丽,丁雪梅
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256603;2.滨州医学院
儿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因患儿治疗依从性、操作耐受性差,患儿家属紧张、焦虑,对儿科临床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操作技术要求高,部分家属拒绝护生给患儿实施各项操作,加之实习护生缺乏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技巧,带教老师带教形式、授课能力等方面因素,造成护生实习积极性下降,临床实践能力较差[1]。护生是未来临床护理事业的主力军,如何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护生更好地学习儿童疾病护理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沟通能力与临床综合能力,是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重点[2]。为进一步提高儿科临床护理实践教学质量,我科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形成“四阶五步”教学模式构架和内容设置并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9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本科室实习的115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医学院校全日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排除标准:请假≥1 d,教学活动缺席≥1次。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6月30日实习的护生59人为对照组,其中男11人,女48人;年龄(23.10±1.02)岁。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实习的护生56人为观察组,其中男9人,女47人;年龄(23.09±0.98)岁。两组护生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科室临床经验丰富、带教经验≥5年的护士7人为带教老师,年龄31~50岁,均为女性,本科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护生入科后由带教组长进行入科宣教,包括科室环境、规章制度、科室特点、人员组成、收治疾病等,然后分配至各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参与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实习。带教组长负责安排儿科护理教学活动。护生与带教老师同班次,带教老师由浅入深施教,最后护生完成出科考核、填写问卷。
1.2.2 观察组
采用“四阶五步”教学模式,见图1。将4周实习时间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为5个步骤,由浅入深完成实习大纲教学目标。
图1 “四阶五步”教学模式基本构架
1.2.2.1 熟悉基础阶段
第1步,护生入科后由带教组长进行入科宣教,熟悉科室基本情况;第2步,带教老师进行科室基础知识的专题讲座,讲解示范基础护理技能;第3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3],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核心,促进护生主动学习与实践,带教老师带领护生现场查看患儿,引导护生发现问题,从而布置任务,让护生了解患儿病情评估内容与方法;第4步,基于前期布置的任务,护生采用以文献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法[4],带教老师推荐参考文献,让护生查阅与主题相关的20篇以上文献,并进行讨论;第5步,护生将收集的资料以九宫格笔记[5]形式进行汇总,将任务记录在中心格,周围格填入与之相关的思考内容,扩散思路、发散思维,并进行分享,带教老师点评反馈。本周要求护生进行基础操作,初步掌握患儿健康评估以及资料收集方法。
1.2.2.2 专业技能阶段
第1步,示范并指导护生模拟练习专科技能;第2步,根据大纲要求及本科室特点,设计与疾病相关的任务,引导护生发现问题,布置任务;第3步,护生根据任务查阅文献进行自主学习;第4步,将查阅文献获取的资料运用九宫格笔记形式汇总记录,并分享;第5步,进行基于问题的疾病案例教学[6],护生具体落实带教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获取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本周要求护生掌握科室专科操作技能要点及注意事项,初步了解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疗及护理措施。
1.2.2.3 巩固提升阶段
第1步,在阶段1和阶段2的基础上,根据患儿配合度、操作的难易度等酌情让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专科操作;第2步,护生选定病人,师生同步查阅文献准备资料;第3步,护生将查阅文献获取的资料运用九宫格笔记形式汇总记录;第4步,对选定的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教学查房,指导护生进行探讨;第5步,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7],师生通过扮演患儿、家属、护士,进行角色互换,让护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体验临床实践,学习护患沟通技巧,促进护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本周护生基本掌握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疗及护理措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部分专科操作,初步具备整体护理能力,能够正确实施健康教育。
1.2.2.4 考核总结阶段
第1步,分析讨论巩固提升阶段案例情景模拟存在问题,并进行改进;第2步,教师总结后,护生分角色再次进行情景模拟,巩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让护生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体验病人当下的处境,感受和理解病人当下的情感,从而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第3步,理论知识考试;第4步,整体护理考核;第5步,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教学满意度评价。本周要求护生掌握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疗及护理措施,具备整体护理能力。
1.3.1 整体护理考核标准
采用医院统一制定的实习护生整体护理考核标准,包括评估病人(5分)、汇报病历(10分)、护理查体(20分)、护理问题及措施(15分)、健康教育(疾病、饮食、运动和示教、用药等指导任选1项,15分)、技术操作(30分)、终末质量(5分)。由科室带教组长组织统一考核。
1.3.2 理论考核
试题由科室带教小组根据实习大纲以及教学内容统一命题,题型包括单选(30分)、多选(20分)、填空(20分)、简答(10分)、病例分析(20分)。由科室带教组长进行统一评分。
1.3.3 评判性思维能力
采用彭美慈等[8]修订的汉化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表(CTDI-CV)评价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该量表由寻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认知成熟度、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信心7个维度组成,各维度有10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各维度评分<30分提示负性倾向,30~40分提示倾向性不明,>40分提示正性倾向,>50分提示正性倾向较强。量表总分为70~420分,总分<210分提示负性倾向,210~280分提示倾向不明,>280~350分提示正性倾向,>350分提示较强正性倾向。
1.3.4 教学满意度
采用医院统一拟定的评价表,包括带教态度、教学水平、沟通交流能力、知识水平、技能水平5个方面,满分为100分,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115份,最终收回115份,回收率为100%。
表1 两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和整体护理考核成绩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 单位: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整体护理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四阶五步”教学模式采用。以文献为导向的自主学习,让护生去查阅与任务主题相关的20篇以上文献,护生通过精读文献、组内讨论的形式对典型病例的相关知识了解得更加全面。九宫格笔记以图像形式呈现,简单明了、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让护生理清思路,强化记忆,使护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大提升,这与郑丹等[9]研究结果一致。“四阶五步教学模式”中病例讨论、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情景模拟等环节,可激发护生的求知欲及寻找真相的热情,提升了系统化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临床操作技能,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士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对进行专业决策与精准执行护理计划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侧重点是临床护理技能操作与基础理论知识,未重视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评判性思维训练能够让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注重全面评估病人,发现问题,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实施有效护理,是实习护生向临床护士转变的重要能力[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阶五步”教学模式中,首先由教师对科室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由浅入深的病例设计,提出问题,使护生主动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引导其去查阅资料、组内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挖掘护生的主动思维与创新思维;同时运用PBL教学及情景模拟法,让护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如同走进病房一样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学会从复杂的临床现象中找出主要矛盾,促进护生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的形成,这与王晓晓等[11]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总分及教学水平、沟通交流能力、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带教老师需要加强学习,了解前沿知识,同时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机结合,相互借鉴补充,提升教学水平。“四阶五步”教学模式较常规带教模式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更受护生欢迎,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儿科实践教学中采用“四阶五步”教学模式能够促使护生理论结合实践,主动参与临床护理,达到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四阶五步”教学模式对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研究时间短、样本数量有限,经验尚不成熟,有待于在今后的临床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