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兰,周雪玲,黄师菊,李晓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510630
手术是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调查显示,胃癌手术治疗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0.3%[1]。胃切除及改道导致病人食物摄入障碍、代谢改变及吸收障碍,加重营养不良。研究显示,病人及其照顾者对病人饮食、预防疾病复发或加重知识的需求分别为81.4%和78.4%,对疾病信息、康复锻炼、药物指导、心理和社会健康的需求都在70%以上[2]。胃癌病人治疗过程中,护士与其接触时间最长、最频繁,护士主导临床护理管理方案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5]。本研究采用护士主导的微信随访营养管理方案对胃癌居家病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以期达到提高病人居家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4月—9月我院胃肠外科出院的108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出院时间将2019年4月—6月出院的5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55.9±13.1)岁。将2019年7月—9月出院的56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59.3±11.5)岁。纳入标准:1)有明确病理诊断,已行远端胃癌根治性手术;2)签署知情同意书;3)病人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定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4分[6];4)出院时饮食量下降或仅能进食流食、半流食。排除标准:1)有局部或远处转移,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病人;2)有严重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疾病的病人;3)伴有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器官功能不全及其他营养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瘤)病人;4)患有半乳糖血症、氨基酸代谢异常或者牛奶、大豆蛋白过敏;5)寡居、独居病人;6)病人已出现恶病质。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理类型、肿瘤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照顾者文化程度、与病人的关系、中途是否更换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照顾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出院护理与健康宣教,如症状管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士主导的微信随访居家营养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成立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小组
成立以护士为主导的营养支持小组,主要成员包括主治医师、专职营养师、专科护士和主管护师。营养支持小组的任务主要是从事营养不良风险的筛查、评定以及居家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实施、监督、调整以及停止等工作[6]。主管医师主要负责病人的选择,手术和胃肠道功能的评估;营养师负责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估、营养咨询、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护士负责健康宣教、饮食营养指导、自我营养监测、并发症的护理等。小组成员负责建立居家营养档案,记录病人一般情况、疾病状态、营养指标及联系方式;建立信息化管理档案,搭建病人与医护之间的微信平台,提供运动饮食指导、医疗护理问题解答。
1.2.2 人员培训
对营养支持小组成员进行专业、规范培训,使其掌握PG-SGA、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EORTC)胃癌病人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 of Stomach 22,QLQ-STO22)[7]测评方法及体格检查方法。在居家营养护理中使用统一流程和指导语,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操作培训。
1.2.3 健康教育
护士作为居家营养随访的主导者,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平衡饮食与营养支持的相关教育,包括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及基本原则,居家营养补充的方法,营养饮食日记的记录,常见并发症的监测、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式,发放居家营养宣传册和相关书面资料。
1.2.4 微信随访
病人出院后,营养支持小组专科护士按既定计划对病人进行微信随访。出院后第7天进行第1次微信随访,其后每月至少2次。内容包括病人生命体征、饮食、大小便情况、活动和休息、康复功能锻炼、胃肠道功能、口服营养补充目标量的完成情况、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护士对病人进行评估、教育,指导解决居家营养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采用微信方式监督病人居家营养落实情况,督促病人监测体重变化,并将每次随访结果记录于随访登记本上,发现异常,告知医生及营养师,及时调整营养处方,处理相关并发症。家属通过微信平台反馈病人遵医行为、心理状况、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有氧运动情况。随访期间,病人及陪护者可随时咨询,以微信交流为主,提供其渴望了解的知识,如口服营养补充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及处理等。
病人出院后3个月采用PG-SGA[6]进行营养支持效果评价,包括病人情况(0~5分)、疾病状态(0~6分)、代谢应激(0~3分)、体格检查(0~9分)4个维度。4个维度得分相加为总分。采用EORTC QLQ-STO22[7]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包括5个症状维度(吞咽困难、疼痛、反流、进食受限、焦虑)和4个单项测量项目(口干、味觉、躯体形象、脱发)。各条目包括没有、有一点、较多、很多4个选项,分别计1、2、3、4分[7],最后将原始数据转换为0~100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一对一地指导病人正确填写问卷。
表3 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后PG-SGA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后EORTC QLQ-STO22得分比较 单位:分
居家营养管理是指在专业营养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对病情较平稳的病人进行营养支持的方式[8-9]。居家营养支持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2种途径。肠内营养应用简便、安全,是目前主要应用形式。胃癌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10-11]。家庭营养支持是院内营养支持的延续,支持时间为2周至数个月,对加速伤口的愈合、恢复机体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改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病人及其照顾者对饮食、预防复发或加重知识的需求强烈[12],应对胃癌出院病人尽早实施饮食及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指导。建立一个专业的营养支持小组,对居家营养支持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病人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护士为主导的微信随访可有效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随访的目的是提高居家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降低营养不良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4]。护士主导的微信随访,是由护士发起的,传播知识、提供支持的方法[15],主要在病人出院后通过微信技术实现。医护人员将营养相关护理知识编制成通俗易懂的文本信息、形象直观的图片或视频,通过微信平台对病人及主要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16],发布各种科普文章及营养活动通知等。随访护士将护理从医院延伸到家庭[17],通过定期检查饮食日记或微信提醒等方式监督病人治疗计划的实施,有效保证病人到门诊及时就诊[18]。胃癌病人居家营养补充的监测和随访非常重要,根据病人情况及检验结果,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并选择维持或调整治疗方案。病人不仅可以进行自我监测评价,照顾者也可以通过发送信息或上传图片,通过微信进行咨询,能够随时得到系统化健康指导,减少门诊就诊的次数,既经济,又方便。微信随访是一种低成本、操作简便、保护病人隐私的措施[19],实现了居家病人随访工作的数字化、实时化、精准化与人性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主导的微信随访提高了居家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护士通过微信随访提供了营养知识及心理支持,两组焦虑、反流、吞咽困难、进食受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表现为病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和形象的改变[20],病人常感到疲劳[21],平日的活动被迫中断,影响其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工作及独立社会活动。因此,营养状态是决定癌症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22],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可提高其体力状况及生存质量。所以,多数医护人员致力于通过营养支持治疗来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病人体质。
胃癌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护士主导的微信随访指导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护士主导的胃癌居家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建立,突出了延续护理过程中护士的专业地位及多学科专业优势[21],有助于医护人员全面了解与掌握病人的院外治疗、护理康复情况,做出有效应对,以期进一步提升病人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