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昀光 王苓冰 翟健 杨丹*
(1.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河北省数字化体能监控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3.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石家庄 0500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中国体育发展擘画蓝图,也为体育工作者明确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遵循路径[1]。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体育强国的建设必然要以实现最大人口收益为最终目标,即中国式竞技体育强国的建设,既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竞技体育供给过程中兼顾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强化竞技体育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还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对于群众体育的引领作用,真正实现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参与的带动效应,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中国特色体育强国建设[2]。该文着重以河北省部分社区健身与健身融合为切入点,以推动竞技体育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为目标,在“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背景下对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河北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共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是国家体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优秀的竞技体育成果向全民开放,以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为根本任务,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河北省社区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是“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政策在地方层面的落实,也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河北省首次将竞技体育成果实施转化的实践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建设赋予了竞技体育新的使命和任务,亟须将竞技体育在训练、竞赛、康复、保障等多方面积累的经验,蕴蓄的成果及丰富的社会资源,回馈社会、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从而促进全民健身高效率发展。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保障居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3],而体育作为实现居民全维度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打通健康中国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也是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健身与健康的需求,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石家庄市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出台,填补了石家庄市体育立法工作的空白,实现了石家庄市全民健身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为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供了基本遵循,保证了群众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也为竞技体育全民共享在省会城市社区路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坚强保障。
社区健身活动不仅仅是体育运动,还包括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的宣传。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强化对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及干预。社区健康教育作为大众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传授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塑造社区居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4]。社区健康教育以广大社区居民为对象,以健康教育为内容[5]。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结合自身保障竞技体育的丰富经验,通过举办河北省全民健身指导大讲堂进行健康教育,普及科学健身原理与方法、运动损伤与防护、体能训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加强了该省居民主动健康的观念,促使其养成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创造支持性环境,引导大众科学健身,为推动河北省体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将竞技体育的场馆设施、训练方法等实行市场化开发和成果转化,建立运动员进学校、社区开展健身指导服务,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制度等一系列意见[6]。以下是该意见的主要背景:
国家提倡全民健身,强调健康中国战略。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政府需要推动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全民体质水平。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还可以通过国际体育赛事的表现,提高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
2.2.1 社区健身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河北省各地区的社区健身设施建设逐步完善。2023 年3 月,河北省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发布关于《河北省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23 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将在本年度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场地建设体系,狠抓重大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健设,在市县谋划建设110个中心场馆项目,建成23个中心场馆,续建项目29个,新开工项目35个,谋划项目23个。建设体育惠民工程10 000 处,其中体育主题公园200 个,健身步道200 条、球类场地600 个、社区(行政村)健身设施9 000处,建设健身步道500km。
2.2.2 社区健身活动覆盖面逐年扩大
社区健身活动覆盖面逐年扩大,在社区开展广场舞、太极拳、瑜伽、健身操等健身活动,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健身选择。
2.2.3 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逐步加强
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逐步加强,健康讲座、健康知识问答、健康体检等,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包括国家级科普基地(河北体育学院雄安新区运动健康科普基地)以及省级科普基地(河北省大众体质与科学运动健身基地)的成功申报,保障了体育科普工作投入。
2.2.4 社区健身与医疗卫生机构的联动逐步加强
作为全国唯一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试点省,河北正在逐步探索以体质监测、运动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等多元服务为内容的体医融合模式。各地区的社区健身与医疗卫生机构的联动逐步加强,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疾病预防等,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2.2.5 社区体育组织不断健全
全省体育协会数量大幅增加,县级以上体育总会、老年人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覆盖率达到100%,有80%以上的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积极推进自发性体育社会组织试点工作,民间体育组织、网络体育组织、广场舞健身队伍等蓬勃涌现,为社区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总体来说,河北省社区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实践探索。
3.1.1 政策保障不断完善
国家对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河北省社区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7]河北省作为全国唯一的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建设试点省份,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省体育局联合省卫生健康委成立了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扎实推进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建设试点工作。
3.1.2 居民需求不断增加
体育运动是健康促进的关键手段。主动健康是指通过合理的人为反复训练,促使人体内在环境发生变化,引发人体自组织行为重建与之对应的新功能,实现慢性病逆转[8]。当前,我国居民慢性病发病趋势呈现井喷态势[9],在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观念的引导下,我国居民将会从不同年龄段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3.1.3 融合机制不断创新
河北省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依托体育科研或体育、医学院校等机构建立,医疗级融合中心依托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身级融合中心依托健身中心、健身俱乐部建立,面向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健身与健康服务。
3.2.1 科学性原则
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即在开展健身活动和宣传健康知识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确保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2.2 个性化原则
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个性化原则,即在开展健身活动和宣传健康知识时,必须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和健康需求。
3.2.3 综合性原则
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综合性原则,即在开展健身活动和宣传健康知识时,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资源,包括健身设施、健身器材、健身教练、医疗卫生机构、社区资源等,以促进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3.2.4 可持续性原则
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即在开展健身活动和宣传健康知识时,必须注重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避免短期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9]。
体育所具备的促进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及道德塑造等方面的功能使运动本身成为健康关口前移的重要途径。通过由被动健康到主动健康治理理念的转变和普及,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运动重构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社区健身健康融合路径,其在对社区功能进行补充及完善的同时,积极响应健康中国的建设需求,也使体育的价值得到本位回归。在“健康中国2030”的应然要求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践行主动健康的工作中将竞技体育的硕果分享给群众,做到全方位干预健康及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为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及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