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上,关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毛泽东指出,应当“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以九月会议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画家尹戎生创作油画《夺取全国的最后胜利》(见封底,180×282cm)。画作描绘了九月会议召开后,毛泽东向众人讲述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和战术思想的场景。作品主体采用暖色调的色彩搭配,使画面呈现出层次丰富、色彩饱满的效果。毛泽东处于整幅画面构图的核心,正在神采飞扬地演讲,与会众人神态各不相同,但都聚精会神地倾听,既体现出一代领袖的英姿,也表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飒爽风采。正是因为中共中央集体决策、密切协作、步调一致,才为领导解放战争、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制度上的具体体现,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在我们党的长期实践中,民主集中制得到了发展完善,并运用到政权建设和国家机构运行之中。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明确规定,“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而苏维埃管理制度,就是指把民主集中制运用于苏维埃国家政权建设之中。
毛泽东曾强调:“没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巩固。”早在他1940年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1945年4月,他在党的七大上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在提出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权组织形式的构想时,进一步阐释了民主集中制:“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只有这个制度,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級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政权建设中得以确立。《共同纲领》第十五条规定:“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82年通过、历经4次修正的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制度优势。2019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运用好,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
新征程上,我们更要不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让党和国家的制度优势更加充分发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