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农业昆虫学”课程改革探析

2023-11-12 23:58:43李祥赵文丽杜孟芳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立德树人教学改革

李祥 赵文丽 杜孟芳

摘  要: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但是高校在教学中对立德树人内涵把握不够准确、缺少“以德为先”的教学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阻碍了立德树人任务的推进。文章以高等院校的专业课“农业昆虫学”为例,分析了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如何挖掘和融入德育元素,以及如何把握恰当的教学技巧和考核方法,旨在为今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农业昆虫学;专业课;立德树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083-04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优质教育,把“以德为先”作为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理念[1]。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又一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两千年前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到现代教育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的教育始终贯彻以德为先、德智并举的思想理念。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高校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大学教育中不仅要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更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培育具有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青年人才。

一、立德树人的发展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是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的问题。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中提出,教育应当兼顾品德、智力、体能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培养;1999年印发的《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要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2006年,我国领导人明确提出了“要坚持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品德与人才标准的结合,反映了道德、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内在统一。随着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及对“德与人”关系的不断认知,立德树人成为我国新时代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被反复强调的主题之一。“立德树人”规定了我国现代化教育应当“以德为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是对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又是对教育现代化發展方向的指引,更是对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标准和要求的具体陈述。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内容。科学正确地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与要求,是贯彻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实现立德树人,核心在于处理好“教”与“育”的有机统一。立德树人就是注重以德为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爱国信念;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眼界的增长;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世界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尤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更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厚植爱国情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接受本国的文化、历史,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牢牢把握青年学子价值观塑形的关键时期,广泛开展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立德为先,修身为本,是教育的精髓所在;加强品德修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中国自古重视品德修养,现代教育同样强调学生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相结合,成长为兼具内涵修养和家国情怀的人。不管是创新型人才或是实用型人才,都需要以丰厚的知识和广博的见识为基础。增长知识和拓展思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智育的体现,也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智育不仅是学到知识,更是掌握学习的办法,培养出对学习的热情,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特质,中国的繁荣和复兴离不开中华儿女坚持不懈的奋斗。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奋斗精神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定义,包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等。培养奋斗精神是立德树人的精神需求,实现“中国梦”和“民族梦”,奋斗精神必不可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身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追求、美好的品德、扎实的基础、宽阔的眼界、强健的体魄,学校除了进行德育和智育外,也要注重体育、审美、心智的锻炼,提升综合素质是立德树人的最终归属。

三、立德树人实践中的问题

各级各类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要求,立德树人的推进在教育实践中仍旧存在一些阻碍。立德树人的概念具有多元性与抽象性,这种抽象且多元化的概念导致教育单位难以准确把握其内涵,对“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没有准确的认识,对两者的内在联系更是缺乏认知,导致高校落实工作时往往流于形式,偏离了正确的实现路径,也缺少评价考核机制。在追求“高分数”的导向下,很多学校缺少体现“以德为先”的教学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忽视了对道德的培养,严重阻碍了“立德”的教学效果。现存的考核评价体系陈旧僵化,考核内容往往受限于知识的积累程度,缺少了对德育效果的评价,间接导致了教师对德育的不注重、学生对德育的不理会。

大学教育是基于研究的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系统性学习,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大学课程的设置更加偏向专业理论讲授,内容相对专精但缺乏趣味性,德育素材的收集和提炼困难,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更面临重重阻碍。高等院校中“唯分数论”现象有所缓解,使得学生有相对富余的时间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相对自由地进行恰当的教学改革,这都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供了便利[4]。在大学教育中同样存在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方式陈旧的现象。尤其是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德育教育,普遍存在说教与灌输行为。高校德育和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不仅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还会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反感。

四、在“农业昆虫学”课程中实现立德树人

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正处在思想观念的形成和确立时期。高校教师需要采用丰富且新颖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和打动学生,进行师生之间的有机互动,让学生在观察、学习、实践中思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农业昆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授课内容包括昆虫学的基础理论与生产应用两个部分,是阐明农业常见害虫发生规律及高效治理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授课、实验和实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我国植保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学术动态,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识别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害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形成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农业昆虫学”作为一门典型的专业课程和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在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时,要求教师在把握立德树人内涵本质的基础上,掌握挖掘思政元素和德育案例的方法,能够将德育目标具象化为课程中的思政要素,融入教学内容、渗透教学过程,达到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内化,实现专业教育与品德教育的统一。

(一)立德树人要善于挖掘和融入德育元素

1. 立德树人要紧跟发展主题和政策方针

立德树人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顺应了新时代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将我党的最新政策方针融入立德树人的任务中,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害虫的定义和发生条件是“农业昆虫学”的课程基础。讲述害虫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以生态系统为整体,指出在自然情况下昆虫取食植物维持自身的生长的同时也承担了为植物传粉和繁衍的角色,从唯物辩证的角度论述昆虫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当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时,某些昆虫的种群数量出现不可控的爆发增长后,昆虫才会变为害虫,危害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这样的讲述不仅使学生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也使学生懂得了敬畏自然、理解我国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2. 立德树人要挖掘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理论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在讲述理论、概念、公式时,有许多德育元素可以挖掘。作物抗虫品种的选育是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一环,在讲解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这两种当前的主流技术时,以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为引,讲述杂交育种工作的原理、方法、利弊,以及植保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投身“三农”、躬身“三农”的决心和精神。通过讲述吴孔明院士研究转基因抗虫棉花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其研究成果在全球的发展形势,各个国家以及民众的态度,以及吴院士在该领域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培养学生敢为人先、潜心研究、团结协作、永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

3. 立德树人要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立德树人的精神基础。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才能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害虫综合治理是“农业昆虫学”的核心知识点。通过讲述害虫综合治理策略的提出背景与发展历程,强调我国马世骏等学者在此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讲述害虫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时,可以分析不同策略的具体实施原则和优缺点。讲述植保工作者在此间的探索与成就,既能使学生掌握不同防治方法在农业生产中的恰当运用,又能使学生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讲述害虫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和热点研究领域,强调我国科学家取得的卓越成绩,鼓励学生投身植物保护、服务“三农”,积极创新、躬身实践,引领害虫综合治理的创新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

(二)立德树人要掌握教学技巧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如讲授、问答、讨论、考试等。《中国教育现代2035》明确提出,要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正确掌握和恰当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高校训练和夯实学生专业能力的常用教学手段。在教学大纲的要求内,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协作,执行其设置的具体的任务或目标。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将课本里和课堂上的知识积累应用到生产中去,做到学以致用。项目的执行分为明确计划、分工完成、检验结果、总结汇报等多个步骤,以项目为引导安排多名不同性格和特长的学生组成小组,在完成过程中既检验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析问题的能力,也鍛炼了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集体荣誉感[5]。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在课堂教学技巧上,教师应善用板书和PPT,以两者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的重点内容,并通过语调、肢体动作、提问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用多媒体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使复杂的概念、图形逐层展现;板书则强调课程的重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且逻辑清晰。通过急缓有序、高低跌宕的语调,让学生分辨重点;利用丰富的肢体动作,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教学氛围;好的提问技巧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利于维持课堂秩序[6]。为了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应该适当调整考核评价指标,弱化试卷成绩,将德育成绩引入课程的考核体系,重点突出综合素质,增加平时的考核成绩,强调项目教学的成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五、结语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大学的毛入学率稳步增高,高等教育更是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中受到空前重视。高等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出能够适应和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要落实立好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正确理解立德树人内涵的前提下,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立德树人”意味着坚定一种信仰、植入一份情怀、塑造一种品德、锻炼一种精神、培养一种素质。教师讲授的内容应该积极向上,用正能量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行动,让学生在今后求学和工作的道路上保持端正、挺拔的姿态。

参考文献:

[1] 朱益明,王瑞德.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规划到实践[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23-72.

[2] 周如东,张东,李晓静. 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内涵和理论基石解析[J]. 前沿,2013(21):37-39.

[3] 侯璀璨.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大学,2022(33):71-74.

[4] 谢添.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思考[J]. 才智,2023(04):9-12.

[5] 李祥,杜孟芳,魏纪珍. 产业学院模式下农学专业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05):60-61.

[6] 陈庆章. 大学教学常见问题解答600[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3-87.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河南省2021年度本科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昆虫内部器官解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项目编号:053);河南农业大学2022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植物保护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22XJGLX023);河南农业大学2022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BOPPPS模式的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XJGLX027)。

作者简介:李祥(1990—),男,博士,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病虫害综合防治;赵文丽(1990—),女,博士,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学;杜孟芳(1975—),女,博士,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猜你喜欢
专业课立德树人教学改革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