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记》有《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如果司马迁穿越到现在,给他一个华为手机,玩三个月,再回到汉朝,估计他会补写一篇《孔子朋友圈列传》。
孔子周游列国,朋友圈数量庞大,用现在的眼光看,孔子的手机里朋友太多,为了隐私,也只能分类,分成领导、同事、女神、学生、一面之缘等等,他发朋友圈,要经常设置“谁谁谁不可见”“唯女神可见”之类,以免“子路不说”“子路愠见”。
孔子的女性朋友少而精,只有一个南子,女神级。孔子见南子,孤男寡女,是冒着极大的道德风险的,甚至有人设崩塌的危險,但他还是去了,这说明孔子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勇士,所以清代经学家刘宝楠说南子是孔子的红颜知己,很好,不迂腐。
孔子有一个男朋友,蘧伯玉,卫国的大夫。孔子到卫国,就住在蘧伯玉家里,免费吃住,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概是说给蘧伯玉听的:有我这样的朋友来,你肯定很开心吧。蘧伯玉确实对孔子特别好,卫国特产好人,《左传》里延陵季子就说“卫多君子”,所以孔子喜欢去,蘧伯玉是君子的代表。
《论语》里,蘧伯玉出现得不多,只有两次,但可以看出他对孔子的影响非常大。孔子说:“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就是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思想来源。
《论语》中还记载了一个事,蘧伯玉派了一个使者到鲁国问候孔子,那时候没有手机,问候只能派使者,使者就是手机,孔子见了蘧伯玉的使者,问:“夫子何为?”蘧老师近来忙些啥,这种问题很常规,现在寒暄也一样,但这个使者的回答出人意料,他没有说“蘧老师朝九晚五,很忙,有时甚至996。”而是说:“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蘧老师在做减法,但还没有减尽。
这个回答,让孔子以及天下后世都出乎意料,太奇怪了,简直反应不过来,等到使者出门,孔子才赞道:“这个使者,了不起,了不起。”由此可见,蘧伯玉能派出这样高端的使者,本身就代表蘧伯玉的高明。蘧伯玉的使者,是一部升级版的华为手机,孔子咬了一口手上的苹果,心想:我也得买一部最新版的华为了。
2
说了孔子的朋友,再说一点无趣的话题,那就是朋友这两个字的意思。据王国维的考证,朋是贝玉之贯,引申为志同道合的人。友,《说文解字》里说,就是手拉手,牵手成功。总而言之,朋友,跟性别无关,跟年龄无关,跟国籍无关。
一部《论语》,“朋友”这个词一共出现八次。朋,比“朋友”多一次,《论语》第一章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见朋友的重要,开宗明义。这句话,让人感觉特别喜悦,朋友来,他刚好在,适我愿兮,多美。孔子的时代没有手机,想念了,没法事先联系,比现在的朋友相见开心一万倍。科技发达,通讯方便了,朋友相见的喜悦也降级了,所以有关相见的文学也就没有了,甚至于等待、错过、分别,都是美好的文学。相见时难别亦难,现在都不难。
《论语》里,“友”字常见,出现了二十七次。数据最可以说明问题,儒家对朋友圈的建设最为重视,孔子说:“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多贤友,不是滥友,能多交好朋友,是一种修为。
其实,先秦诸子,儒家最看重朋友。《老子》《庄子》《墨子》《商君书》等,均无“朋友”一词,“朋友”的密度,《论语》最高,儒家重视群体、社会生活,朋友是题中应有之义。《礼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说,周华健的《朋友》,就是对孔子的致敬。可以想象一个烟火气的画面,一大桌人围着一个地锅鸡吃得满头大汗,吃的不是菜,是真心,喝的不是酒,是友情。
3
孔子重视交友,但不是滥交,要“多贤友”,《论语》中,交友标准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无友不如己者”,这个标准设置得很宽容,就是要尽量发现对方的好,见贤思齐,读书不好但人好,书法不好但种田好,总有一个方面超过你,总有一款适合你。第二,“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正反两面都讲到了,好朋友,三个标准,正直,诚信,见多识广。如果一时发现不了,那么就看反面,便辟(假正经),善柔(好好先生),便佞(马屁精),都不能交,否则很容易被骗到缅北去。
本来陌生的人成为朋友,是一件奇怪而美妙的事,一旦成了朋友,就产生契约的责任,孔子把朋友的责任上升到极高的位置,他说“朋友切切思思”,要直言相告,互相切磋磨砺,不能“匿怨而友其人”,他甚至说“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死了,如果没钱安葬,作为朋友是有责任的。他又说“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朋友之间,有互相帮助的责任,所以即使朋友送你一辆电瓶车,你也不用拜谢。所以我常想,只要拥有一位像孔子这样的朋友,就可以躺平了。
孔子的弟子子路重视朋友,不过他走的是义气路线,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开创两汉游侠、梁山兄弟之风,是武侠小说的思想开启者。孟子看到了子路朋友观的危险,所以他说的五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子路把朋友当君臣看,偏重在“义”字上,这个思想,宋公明哥哥最喜欢,他喜欢卖命的兄弟,倘若子路生活在宋朝,估计会被宋公明骗上山,然后拿着两把板斧拥护“哥哥”,哥哥就是君,我就是臣,梁山上没有朋友兄弟,只有君臣。
子贡问友,孔子回答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这就是朋友有信,而不是“朋友有义”,君臣、朋友不能等同。对朋友,要好好说话,说人话,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这就很好地把握了人际关系的分寸感,边界感。这段话,对孔门弟子的影响很大,子游说“朋友数,斯疏矣”,就是接着孔子说的,应该也是经验之谈。
孔子重视信,但反对机械的信,食古不化的信,像尾生抱柱这样的信,庄子看笑话,儒家也不喜欢。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要“不可则止”,要灵活,这是孔子的情商教育。
郁震宏:中国美术学院“视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曾任中华书局编辑。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