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奎
在上一篇专栏中,我陈述了爱情和物质世界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爱情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奢侈品变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的。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对我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我总结了一下,疑问主要有两个。
先说第一个疑问。很多人提到,我看到很多人都拥有爱情,可是他们的生活似乎并不如意,他们的婚姻可能并不幸福,甚至可能反而受到爱情的折磨。这样,还能说没有爱情的人生就不完整吗?对此,我想说,很遗憾,环顾我们的生活,许多人虽然在物质上已经进入了丰裕社会,但在精神上却还生活在稀缺时代,他们的身体属于现代,但他们的精神和情感仍然是古代的。比如,很多人只把爱情当成一种物质的结合,比起精神追求,他们更关注对方的物质条件,这就是典型的匮乏思维。这样的人,即便进入了婚姻,也很难拥有真正的爱情。
再来说第二个疑问。现代人追求精神生活,但是除了爱情以外,精神生活还有很多其他选择,比如文学、艺术等等。所以说,除了爱情,我们也可以去通过别的方式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即便没有爱情,我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很丰富、很满足,因此,爱情不是必需品。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文学也好、艺术也罢,的确是很重要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它的门槛比较高,并不是大部分人都能自由地追求文学和艺术。而爱情就不一样了,只要我们是一个情感正常的人,我想我们都有平等的追求爱情的权利,都有爱人和被爱的情感冲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才是必需品。
事实上,十多年前的我也并不觉得爱情是必需品,我当时觉得我的精神世界有经济学的知识就足够丰富精彩了。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16年前,我还没有遇到我的太太,那时候我刚刚接受完经济学的博士训练,习惯了用冷静的理性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以为这个世界早已经被我看穿,爱情不过是财产制度下的装饰品。当时的我,甚至对爱情是很不屑的。现在回过头看,我当时还没有领略到经济学的真谛。当你以一个冷峻地眼光看待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对你来说也是没有温度的。我想,是不會有太多的人喜欢和那时的我相处的。我固然真诚、健谈,但也固执、尖刻。我的世界也被局限在这个小框框里,是非常有限的。
直到16年前的那个夏天,我遇到我现在的太太!那是一场我的导师安排的相亲,我哭笑不得,相亲这件事就不符合我那个框。所以我不想浪费时间,第一次见面我就爽约了。直到两个月之后,我在导师的催促之下才与她见面。但我见面第一句话就说:“我不想结婚。我在杭州没房没车也没存款。”大家可以感觉出来啊,这个时候我还是很不屑的,但我太太只是微笑地看着我。我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16年前,在杭州云栖竹径的山道上,我太太那一低头的温柔。“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不我欺也!这其实就是爱情的力量,它把我的那个框啊,震碎了。我太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她面前,我觉得我确实是四十几岁才能达到她二十几岁的时候的水平。
所以我为什么说爱情使人完整呢?除了我们在之前的专栏里强调的对于人类整体的完整,还在于爱情使我们每个个体完整。这种完整性不在于它帮你补全了人生的某一块拼图,而在于爱情为我们打破了原有的我们给自己设下的界限,让我们能跟这个世界上更多美好的事物产生连接。我们前面一直在说现代社会的可贵之处在于我们可以去追求生存物质需求之外的精神需求,而爱情正是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广阔、不设限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