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潘琪 周莉芳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你是否对目前的工作状态感到满意?你是否常常因压力太大而感到疲惫?失眠到凌晨,上班没精神,工作总出错,这可能是职业紧张在作祟。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过去单纯依靠体力劳动或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方式,逐渐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这种转变使得职业压力逐渐凸显,成为21 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职业紧张涉及各个行业。
职业紧张,又叫职业应激,是指个体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个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匹配时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若持续存在,可损害身心健康。
职业紧张是个体对内外因素(或需求)刺激的一种反应,当需求和反应失衡时,就会产生明显的(能感觉到的)后果,如功能变化。职业紧张是长期存在的,工作中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工作潜能,但长期过度的紧张,可引起职业倦怠、抑郁、焦虑、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身心疾病,不仅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影响职业生命质量。
相较于症状明显、多发于特定行业的传统职业病,职业紧张作为一种新型职业伤害,涉及的人群更加广泛,但由于这种伤害多是隐蔽性的,不容易被察觉,因此存在难以界定等问题,也给应对和解决带来了挑战。
如果长期处于较高程度的紧张状态,可对劳动者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变化等方面产生危害。
过度紧张可引起人们的心理异常反应,主要表现在情感和认知方面,如工作满意度下降、抑郁、焦虑、易疲倦、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易怒、社会退缩,以及个体应对能力下降。
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躯体不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凝加速、尿酸增加、免疫功能下降、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血中游离酸和高血糖素增加,甚至可导致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行为异常主要表现在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个体表现是逃避工作、怠工、酗酒、频繁就医、滥用药物、厌食或暴饮暴食、暴力行为;组织上表现为旷工、缺勤、事故倾向、生产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等。
职业倦怠是最终导致的严重后果。职业倦怠有3 个维度:首先是情绪耗竭,指个体的情绪资源过度消耗,表现为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体力衰弱和疲劳;其次是人格解体,这是一种自我意识障碍,伴有对自身或外部世界的陌生感或不真实感,表现为对他人消极、疏离的情绪反应,尤指对职业服务对象的麻木、冷淡、激惹的态度;最后是职业效能下降,指职业活动的能力与效率降低,职业动机和热情下降,离职、缺勤以及应付能力降低等。
3 个维度中,情绪耗竭是最为基础和核心的本质,由此引发对工作的消极和懈怠,两者相互关联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员工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根据劳动者职业紧张的发生时间与反应特点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即急性紧张反应、创伤后紧张反应和慢性紧张反应。
急性紧张反应是一种由突然的、单一的、容易识别的原因引发的快速反应。例如,当一个人在着手一项新工作、引入一种新的工作程序或遇到工作场所的冲突等情况时。
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应激感增加,出现口干、腹泻、心悸等生理反应或短时的认识障碍。急性紧张反应出现快,通常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
创伤后紧张反应是在工作场所遭遇到可能危及生命的紧张事件后,出现的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紧张反应。常见于执行战斗任务的士兵、消防员、警察等。
这种紧张反应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通常表现出迟发性或延迟性特点,即事件发生后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才发生反应。紧张发生者普遍出现严重的沮丧、焦虑、抑郁等症状或自杀念头,一些人还会出现惊恐、病态人格、药物滥用行为和旷野恐怖症等表现。
慢性紧张反应是对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断增加的压力所表现出的一种累积反应。
这种紧张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是渐进且缓慢的,通常会出现各种持续性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如高血压、睡眠障碍、冠心病、中风、注意力降低、抑郁等,长期的慢性紧张还会造成身心疾病。
导致职业紧张的因素主要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来看,职业紧张与个体特征、应对外界的方式等因素都有关系。
个体特征主要包括A 型性格、性别、年龄、学历、支配感等。具有A型性格的人时间紧迫感强,有好胜心,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高度竞争力,同时易对人疑虑甚至愤恨,表现出明显的敌对性格。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参加职业活动能增强自尊感,增强应对能力,但同时也会经历多重任务的紧张状态。老年人比年轻人易产生紧张,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也在不断下降,应对紧张因素的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另一方面,年轻人更能适应环境,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高学历人群因工作强度大、竞争激烈、知识储备更新、个人发展空间等造成职业紧张。低学历人群因担心工作福利差、完不成任务、被解雇、生活压力大等而倍感紧张。另外,面对同样的工作任务,文化程度较高者拥有更多的应对资源,从而可以缓解紧张因素对个体的影响。支配决策权对职业紧张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处于被支配或低支配状况,或无决策权者,则倾向于发生职业紧张。
外部因素可包括工作特征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
与职业紧张有关的工作特征因素主要有:工作场所的环境,如噪声、通风不良、光线和温度令人不适、设备/工具不符合人体工效学要求等,可影响人的情绪和一般精神状态,以致工作能力下降、差错率增加;工作内容,如轮班工作可影响血压、代谢率、血糖水平、睡眠等,工作时间过长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工作量太大,无法完成有时间限期的工作,以及工作单调、工作制度不合理、责任不清等。
与职业紧张有关的组织关系特征主要有:个体在组织中的角色因素,包括角色任务模糊、职责不清、多重角色彼此冲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冲突、个体同时接受多个任务的冲突、责任过大或任务不足等;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包括与服务对象冲突、与同事(包括领导与下属)冲突等,其中包括工作场所的暴力、歧视和性骚扰等;职业生涯发展因素,包括缺乏发展个人能力与晋升机会、裁员或事业威胁、前途不明朗、过快的提升和达到事业顶峰的挫折等。
组织的结构和气氛因素主要有:领导独裁的管理模式、企业内上下没有良好的沟通形式、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管理层不重视职业安全健康、员工行为受到不必要的限制等,导致同事间或上下级间关系较差,降低彼此的信任感,影响情感和工作兴趣,这是造成紧张的重要原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新技术的引入与工作岗位的调整,这需要管理人员和工人去适应,可造成紧张;社会支持因素,如工作中领导和同事的支持是很重要的,这种支持性的关系有助于帮助缓冲高职业紧张对心理健康带来的风险,亲朋好友的支持、家庭关系和谐等,也是社会支持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工作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给人们带来自尊、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整合,出现付出与回报失衡,就会引发心理上的痛苦,同时也会伴随一些生理问题。
可通过以下量表快速评估自己是否有职业紧张:
1.我与领导相处融洽*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2.我与同事相处融洽*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3.所在单位或部门有凝聚力*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4.领导或主管能够在我工作中提供帮助*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5.家人支持我的工作*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48%异草松乳油、240 g/L 甲咪唑烟酸水剂等这2种药剂对紫花苜蓿相对安全,施药后15 d调查时对紫花苜蓿株高基本无影响,其中48%异草松乳油处理后的紫花苜蓿有少量叶片白化,240 g/L甲咪唑烟酸水剂施药后紫花苜蓿心叶略有皱缩,紫花苜蓿株高抑制率分别为3.70%、4.38%(表1)。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6.与我的努力和业绩相比,工作中我没得到相应的尊敬和威望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7.我当前的职位和我所受教育与培训不相称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⑤非常同意
8.工作前途和我的努力与业绩不匹配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9.我的工作岗位经历了(或可能有)不必要的改变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10.轮班工作制让我感到难以承受(非轮班工作者请选择“完全不同意”)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11.所在部门或单位等级森严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12.由于工作任务重,我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13.工作要求我节奏很快(紧迫),不能停歇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14.我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15.我时常要加班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16.工作中我有决定做什么的自由*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17.工作中我有决定怎么做的自由*
①完全不同意 ②不同意
③基本同意 ④同意
⑤非常同意
该量表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研制开发的适用于我国职业人群的《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Core Occupational Stress Scale,COSS)。量表17 个条目中,1~5 题、16 题和17题(标*题目)“完全不同意”计5分,“不同意”计4 分,“基本同意”计3 分,“同意”计2 分,“非常同意”计1 分;其余各条目选项“完全不同意”计1 分,“不同意”计2 分,“基本同意”计3 分,“同意”计4分,“非常同意”计5 分。
如果总分≥50 分则判定为有职业紧张;分数越高,表明职业紧张程度越严重,50~53 分、54~57分、>57 分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紧张水平。
职业紧张可防可控,预防和控制职业紧张,可分别从个人和组织层面采取干预措施。
在工作中要积极面对问题,增强个体应对能力和应对反应;与领导保持良好沟通,遇到问题和同事与领导积极讨论解决方法;制订工作计划与目标,合理安排工作,加强时间管理,不过分勉强自己完成远超自身能力的工作;不断学习以完善自我,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职业技能,不断增强自身应对复杂工作的业务能力。
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摄入;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以强身健体;规律作息,保障充足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丰富业余生活,通过聆听音乐、参加旅游等休闲活动,转移或释放压力;保持心态平和,可学习肌肉放松和呼吸放松法,或尝试冥想、瑜伽等放松心情;强化社会支持网络,与家人、朋友或同事建立良好关系,能够在遇到问题或困扰时,向信赖的家人、朋友、同事倾诉。
如职业紧张始终无法有效缓解,甚至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等严重的身体或心理症状,自己无法解脱,应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服务机构求助,积极配合治疗。
员工的幸福感和企业的长期效益相辅相成,防治员工职业紧张,企业是第一责任人。企业应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职业指导或就业技术培训,并提供清晰的职业提升途径;让员工参与工作策划及决策,畅通沟通渠道;开展工作场所心理健康促进项目或提供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在社会上,媒体应普及基础知识,宣扬正能量,尊重普通工作者的劳动果实,使员工意识到自己工作成果是有效和被认同的,从而产生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