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教学中的问题与方法

2023-11-11 15:58窦潇潇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9期
关键词:音高音准声部

窦潇潇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合唱教学需要让学生从心出发,在声部间的合作中体现心灵之间的默契,进而用和声的美去感染他人。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学校合唱主要分为校级合唱与班级合唱。2011年版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的音乐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分析整套音乐教材,中年级合唱曲目从轮唱进入到二声部的合唱,合唱曲目增多,合唱难度与低年级相比也加大,同时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发现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合唱学习的积累阶段。为此,研究中年级班级合唱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影响学生合唱最主要的因素,适当地总结中年级班级合唱的教学策略,激发感受与表现合唱的音乐美成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班级合唱就是指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和训练。从班级合唱的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这是针对普通音乐课,以教材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唱教育,具有实用性、普及性的特点。班级合唱是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加的一种歌唱形式,在合唱教学中,班级合唱是由在音准、音高、和声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这对班级合唱教学实施有很大的困难,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对中年级学生音乐基础和音乐能力进行了解 课题研究所调查的对象是分校的学生,学生的家庭环境多属于农村。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合唱中的心理,我们主要通过学生的音准、监听、记忆旋律等智力因素以及学生是否喜爱合唱等非智力因素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每个班大部分学生能够聆听出合唱效果的好坏,这也说明中年级学生通过低年级音乐学习,逐步对合唱效果的好坏有了自己的鉴赏标准,但学生对于听辨音高以及是否唱得准确缺乏一定的判断,同时大部分学生都能监听自己和他人的声音,但能够监听合唱中的音准、音色、音量的人数就少了很多。

小学生的有意记忆随着年龄逐步发展起来,中年级学生处于形象记忆向逻辑记忆过渡时期。音乐记忆是音乐学习的保证。在记忆过程中学生逐渐熟悉合唱歌曲音响,旋律与和声在脑中形成音响,学生对自己声部的旋律音高与和声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标准,通过监听学会控制自己的音准,从而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同时学生在自己唱歌谱、歌词后,才能有空间去思考和投入音乐情感表现、发声方法和监听。调查学生记忆旋律的能力主要包括分别对4小节以内的旋律以及4~8个小节的旋律进行记忆。通过实验法,记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旋律的规律记忆法比学生独立自己记忆歌谱的效果好,同时记忆次数越多(5遍以上)时间稍长(3分钟以上)比记忆次数少(3遍)时间稍短(3分钟以内)的效果好,在记忆过程中多次以清唱的形式进行回忆比始终进行记忆的效果要好,这种记忆的效果也越牢固。

音准是影响学生自信合唱的最主要的因素 在音乐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心理过程起着导向作用。学生愿不愿学习音乐是音乐学习心理过程的前提条件。而音乐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每个班大多数学生很乐于或者很想参与合唱,这说明学生有参与合唱、表现合唱的欲望。而每班也有不敢自信合唱的学生,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就不想或不乐于参与合唱,不能自信进行合唱的原因有多方面,如音准、音色、歌曲的熟练程度等问题(智力因素),害怕自己唱不准以及觉得音色不好听也有出现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情况。从调查数据分析与对比可以看出,害怕音高唱得不准确(唱跑调)是学生没有自信合唱的最大原因。

中年级班级合唱的音准训练 香港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说过:“我国童声合唱团最应该解决的是音准问题。” 音准不仅影响合唱的效果,也是学生能否自信参与合唱、有感情进行合唱的最重要因素。

一是借助柯尔文手势,通过模唱音程进行音准练习。柯尔文手势,指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的手势。其是19世纪70年代优翰·柯尔文创始的。有很多教材的合唱歌曲,频繁出现了三度、五度不等的小跳与大跳音程,学生在演唱一个声部时,由于这些音程唱得不准确而出现音准问题,在合唱中再受到另一个声部干扰更不能将旋律唱准确。出现这种问题就需要单独练习音程,在练习时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三度音程。对于学生不容易唱准的音程,教师和学生适当地出示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记忆或回忆音高,包括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出示柯尔文手势,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柯尔文手势进行无伴奏演唱,让学生逐渐形成音高概念,并让音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记忆。

二是借助器乐辅助进行音准练习。借助器乐辅助进行音准练习,所借助的器乐尽量是口风琴、钢琴等音准非常稳定的乐器。器乐辅助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唱准音高,同时借助乐器帮助学生记忆音高位置。借助乐器辅助教学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熟悉和记忆各自声部的音高。在练习过程中按声部练习,有乐器声音的辅助,就会帮助学生记忆旋律,降低干扰。借助乐器辅助这一资源,在练习旋律音准的时候请同学们多次聆听,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在横向音准练习过程中主要是提示学生记忆音高,培养学生记忆旋律的能力。

三是在音准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干扰练习。小学中年级的合唱作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声部节奏相同,另一种是两个声部节奏不同。而对于两个声部节奏相同的作品可以通过和声,进行音准练习。而不同节奏的歌曲,可以结合多声部旋律,一起进行音准练习。如学生唱一个声部的旋律,而钢琴来演奏或者教师演唱另一个声部,从而帮助学生适应和熟悉多声部的演唱环境,这就是抗干扰练习。在记忆自己声部的基础上,进行二声部的旋律练习,培养学生抗干扰的能力。

中年级班级合唱的发声训练 合唱要求的是合唱的音响效果的和谐,其中包括音色、音量、音准的高度统一,而演唱的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合唱的音色、音量和音准。

一是通过合唱歌曲的熏陶,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对声音的鉴赏能力。学生具备对声音的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合唱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与合唱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秀合唱团体的声音对于学生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学生们通过视频很直观地看到模仿演唱的姿势、口腔状态,这是正确的引导。通过聆听来模仿演唱的声音,学生可以知道合唱中不需要太大的音量等。学生们经过多次聆听合唱歌曲,就会将自己的声音与好听的声音进行对比,虽然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个性,但经过熏陶和学习,学生们知道好声音的标准,所以在合唱过程中学生就会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价他人。

二是采取趣味练声,利用生活中的直观经验掌握抽象的歌唱呼吸方法。发声练习带给学生们的体验往往是枯燥,但采取趣味的、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学生就会很喜欢,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声音有了一定改变之后,会更喜欢发声。歌唱是人的肌体内部的一种运动,也是抽象的,学生们不易掌握,但在学习过程中将这种发声原理以及状态用视频、图像、比喻等直观呈现出来,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

音乐是情感的音乐,歌唱也是情感的艺术,歌唱的学习如果脱离了情感的抒发,那就会变得没有生机、枯燥无味。在练习过程中创设情景、给某一段发声的练习加上歌词,也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会非常用心地投入练习。

中年级学生合唱歌曲的感受与鉴赏 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必备音乐能力。重视中年级学生合唱歌曲的感受与鉴赏,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学生从合唱带来的和谐之美中得到感官上的愉悦、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了自身对合唱作品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学生具备了对合唱作品的鉴赏能力,那么也有助于学生在合唱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与合唱效果。

一是采用对比法感受合唱带来的音响丰富之美,培养对合唱的感知能力。合唱与齐唱、独唱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声部音响的和谐。在教学中,首先从齐唱的演唱形式进入,再将齐唱与合唱的两种音响形成明顯的对比,这种音响的对比给学生带来明显的感知就是合唱的音响更加丰富了、好听了,也会给学生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合唱所带来丰富、和谐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鲜感、吸引着学生,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

音乐感知力包含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也是我们通常称的“乐感”。培养学生对合唱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增强学生对和声、和声的和谐、合唱中的速度、节奏等的变化的判断能力。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明显感受到人声带来的单声部与多声部音响的区别,以及和声的效果与和声的魅力,同时多声部所带来的音响效果不仅仅局限在合唱中,比如大型交响乐队、小型室内演奏等,这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合唱以外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喜爱的合唱歌曲进入,启发学生对合唱的联想和想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学习合唱的情况,在开展合唱教学时坚持从易到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有很多喜爱的、耳熟能详的歌曲,而这些歌曲有些已经改编成了合唱作品,所以当学生们听到非常熟悉的旋律时,学生们对这种旋律自然会产生兴趣,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发现这首作品与我们以前听到的是不同的,多声部的合唱反而给这首歌曲带来更好听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三是拓宽视野,欣赏国内外优秀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合唱美的向往与追求,提高学生对合唱审美的听辨能力。在学生感受合唱带来的音响丰富之美、启发学生对合唱的联想和想象基础之上,学生对合唱作品有了一定的喜爱程度,此时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合唱作品,逐步培养学生对合唱的长期兴趣,培养学生对合唱美的一种向往。

在给学生播放《让世界充满和平》这首合唱歌曲之后,学生跟我交流的第一句话就是:这首歌曲真好听啊。学生们也非常愿意去尝试合唱这首歌曲。当然这首歌曲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较难,但学生们还是非常想演绎这首作品。而在演绎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感受到了这首合唱作品带来的和声之美、平静之美,在演唱的过程中非常投入地用一种安静的情绪去完成。同时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和声效果有了初步的感知,印在学生脑海里的就是非常和谐、准确的和声,这样学生对这种和声效果进行了加工、储存、记忆,在自己合唱的过程中就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我们唱得没有那么好听,还有的学生会说这个地方真别扭,是不是唱跑了?这样学生在合唱中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提高了学生对合唱审美的听辨能力,有助于提高合唱教学的时效性,也对学生自身的合唱能力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对学生的合唱学习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种教学模式:发声练习—合唱歌曲旋律—合唱歌词—歌曲表现。第二种教学模式:学习合唱难点—完整聆听歌曲—合唱旋律和歌词—歌曲表现。第三种教学模式:学习歌曲第一声部—学习歌曲第二声部—合唱调整—歌曲表现。第四种教学模式:把歌曲合唱点进行创编城声练习曲—合唱歌曲旋律—填词合唱—歌曲表现。通过班级合唱的实践和总结,目前合唱教学主要的教学策略有以上四种,每一种的使用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歌曲的曲式结构以及学生所具备的音乐能力进行选择。

合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班级合唱是校级合唱的基础。合唱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协作意识,提高一定的音乐综合能力。而在班级合唱教学中由于学生音乐基础和能力的参差不齐造成了班级合唱教学出现了种种困难,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在合唱中的心理,依据音乐学习心理从音准训练的教学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增加合唱的自信。学生可以在合唱中体验合唱、感受合唱、表现合唱,在合唱的世界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美的愉悦。

猜你喜欢
音高音准声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