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婵婵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 450100)
高校学生资助,是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财政的帮助下,对于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支付学费的学生,高校通过发放奖助学金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经济困难,保障困难学生继续学习。这是以高校为主体实施的资助活动,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奖助学金的变革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奖学金最早设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奖助学金的相关政策也在逐步更新和完善。现行的奖助学金政策在2007 年基本确立。2007 年5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 号),象征着奖助学金资助迈进了崭新的一页。2007 年至今短短十几年时间,高校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健全,资助工作日益完善,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关注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 万亿元,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 亿人次;全国范围内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因贫失学、辍学已成为历史;逐步提高各学段资助标准,陆续对各学段17 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进行了26 次调整和完善。如今已经建成覆盖全学段学生,覆盖公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资助体系。党和政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为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并且实现人生梦想提供了渠道和机会。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形式多样,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补偿代偿、“绿色通道”等形式,形成“奖、助、贷、勤、补、减(免)”和“绿色通道”等较为完善的多元化资助体系。
以助学金为例,高校助学金政策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财政部、教育部于2007 年6 月联合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本科、专科)在校生给予国家助学金的补助,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力出资。国家助学金的资助金额大幅提高,由每人每年1500 元上调至2000 元。2010 年,财政部和教育部继续提高助学金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000 元。2019 年6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基于奖助学金覆盖人数少的情况,将国家奖学金名额由5000 人增加至15000 人,国家助学金的补助金额也从每人每年3000 元提高至3300 元。奖助学金覆盖面扩大,帮扶金额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获得了及时资助。
近年来,随着高校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能够得到帮助,但是奖助学金评选工作的细节较多,所以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极其重视,以郑州某学校为例,近五年获得国家助学金的人数占全校人口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国家助学金对部分学生极具诱惑力,个别为了得到学校的国家助学金,在申请助学金时故意隐瞒家庭人口及收入的真实情况,提交虚假的家庭困难证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需要生源地的相关部门审核盖章,这些学生伪造虚假家庭信息,相关部门未经审核就盖章,他们因此获得困难证明去竞争国家助学金的名额。而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生,其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怕同学们知道自己家庭情况会受到歧视,于是放弃申请国家助学金,使得他们反而得不到救济。
有学生反映助学金的评选过程有不透明、不科学的现象。由于国家对助学金没有十分严格的评选标准,所以每个学校、每个院系,甚至每个班级的评选标准都不一致,较大的弹性导致在评选过程中难以达到绝对的公平。而且有些学生恶性竞争,拉拢同学老师,影响评选的公平。根据郑州某学院发放的4034 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你认为班里的奖助学金和学生资助评比程序是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问题上,有3147 份问卷选择“是”,占比约78.00%;有751 份问卷选择“基本是”,占比约18.60%;有136 份问卷选择“不是”,占比约3.40%。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评比过程不够公平,甚至不公平。
现阶段,关于助学金发放之后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调查发现,一些贫困学生在领取助学金后会被要求请客吃饭,这似乎是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而且这种约定并不会因为贫困学生的经济拮据而免掉。还有些学生获得了助学金,但是并没有如实告知父母,父母还需要为凑齐学费而奔波,他们却将获得的补助用于吃喝享乐、和同学攀比,以及购买高端生活用品上。这和国家设置助学金的初衷背道而驰,将国家“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良苦用心随意践踏,助学金帮助贫困学子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主要分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学生和家里突遭变故致贫的学生,这两类学生的心理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或敏感,或自卑,或激进。现阶段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帮扶主要通过申请助学金、学院审核的方式,是对学生的无偿资助。这种无偿资助方式的优点是学生们没有负担,但是反过来也会加深贫困学生的弱势意识。
一些学生资助管理人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评选过程中,而忽视了前期的政策宣传和解读,信息传播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对奖学金助学金的政策、评选过程等不了解、不熟知,错过申报时间、申报材料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源于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在宣讲之初不够细致,宣传方式单一,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无疑使资助效果大打折扣。根据郑州某学院发放的4034 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你是否了解学校的奖助学金和学生资助政策”问题上,有3131 份问卷选择“了解”,占比约77.60%;738 份问卷选择“基本了解”,占比约18.30%;165 份问卷选择“不了解”,占比约4.10%。以上数据说明,还是有近三成学生不太了解学校的助学金政策和学生资助政策。
诚信档案能够让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是能倒逼学生在学术学业方面保持诚信,杜绝作弊抄袭等现象。如果出现不诚信、抄袭作弊的情况,将会被如实记录到诚信档案中,大大提高学生不诚信行为的成本。其威慑力、影响力使学生不得不严格要求自己,长期的自我严格要求反过来也会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部分高校在诚信档案工作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的高校甚至没有给学生设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的缺失使得部分学生通过伪造证明、虚假填报等手段申请助学金,所以建立健全诚信档案迫在眉睫。
首先,在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中,学生资助管理人员一般只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公示名单,但是未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排序名单记录,如何给贫困学生排序、如何划分贫困等级往往只凭学生自己的描述,除建档立卡的学生认定为特别困难等级外,其他学生认定为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等级的标准不够明确具体。
其次,助学金评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对于学生填写的家庭困难情况也很难判断其真假,通常仅通过填报内容判断贫困程度,没有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存在有些学生虚假填报家庭情况、滥竽充数的情况。
学生资助工作要想做实做细,就需要学生资助管理人员深入学生中去,真正看到学生的吃穿用度,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部分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设置在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人员也大多由辅导员兼任,资助工作通常安排在开学之初,辅导员工作本来就很繁杂,兼职资助工作必然导致宣传不到位、评选过程不够透明等问题。因此,资助工作机构设置不合理、资助人员人数短缺就会导致资助工作存在疏忽和纰漏,难以保证资助的公正性、公平性、真实性。
按照国家助学金的规定,贫困学生申请成功助学金后,在一段时间后助学金会直接发放到每个贫困学生的银行卡中,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只需确认助学金是否已经发放,没有责任管束这笔钱应该如何使用。有些自制力差的贫困学生拿到助学金后就和其他同学攀比,购买不必要的电子产品,出入高消费场所。其根源之一就在于高校没有对助学金的后续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没有制定助学金如何使用的规章制度。
针对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成因,本文提出如下具有参考性、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完善规范资助工作各项制度流程,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救济目的。
学校应重点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辅导员要多和贫困学生谈心谈话,开导排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将“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知识资助”紧密结合、同步进行,让贫困学子摒弃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感到丢人的心理,敢于正视家庭困难,积极申请助学金,减轻家庭负担,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学校除了要在心理健康方面下功夫,还需要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学做真人”,将“求真”贯穿到整个学习、生活中去。
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应做好奖助学金的宣传、讲解工作。每年在奖助学金申请时,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应该将相关政策、申请时间、申请条件、申请应提交的材料等及时告知学生,使学生充分了解奖助学金的相关政策,确保每个贫困学生都不被遗漏。同时,还要拓宽奖助学金的宣传渠道。除了通过开班会等传统途径宣传,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如班级微信群、QQ 群、钉钉群、学校官网、微博等途径及时传达政策信息,也可以适当举办一些“奖助学金知识小竞赛”等活动,提高参与度和认知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到奖助学金的设置目的和评比方法、评比标准。
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就建立诚信档案数据库,这是社会对大学生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止大学生存在欺骗隐瞒、弄虚作假的有效惩戒手段。每个学生的诚信档案都对以后的生活、学习,乃至整个人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学生在诚信档案数据库的威慑压力之下,也不敢去做投机取巧、失信欺骗的事情。诚信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能倒逼大学生自觉做诚实守信之人,奖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存在的虚假申报、恶意欺骗、肆意挥霍的行为都会大大减少。
助学金的评定,除严格遵照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外,还应该开展家庭经济条件摸底调查,量化认定指标体系,既要了解其生活条件,也要考察其消费习惯和家庭情况。评审小组依据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排序,并及时留存评定档案,提高生活困难学生识别的精准度。同时,摸索更加科学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减少助学金评比中除家庭经济情况之外所占因素比例,适度提高非学生干部占评议小组成员的比例,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助力贫困学生走出困境。
各高校应设置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奖助学金等助学工作,扩充学生资助人员数量、提升学生资助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吸纳一批业务水平高、有责任感、具备学生管理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生资助管理人员。有了合理的奖助学金机构设置,以及专业的学生资助管理人员,深入学生并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就一定能够将资助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
奖助学金工作设置的评议小组成员和讨论结果要随时公开,并设置学生意见反馈渠道,如公众号留言、电子邮件等,促进评议过程更加透明化,主动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保障奖助学金评审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公平性。活用校园卡监测、大数据核查、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切实了解受资助学生的生活态度,避免学生获得助学金之后,将其用于请客吃饭或其他高消费上。